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1)
知識改變命運是一個非常錯誤起碼也是非常過時的概念。
人類文明的本質就是三六九等。因為不如此不能有團隊,就不能產生文明。文明的高低就是團隊構建水平的高低。個人的高低,就是在一定團隊構架下能夠達到的高度。但是無論如何,總會有高有低。而比較高的永遠都是極少數。這是一個相對高度問題。不論人類如何發展,技術如何進步,知識如何積累,都改變不了三六九等的基本原則。
在知識稀缺的時代,知識可以用來做為劃分三六九等的工具。盡管所謂的知識未必有什麽直接的用途,比如八股。在這個信息爆炸,教育泛濫的時代,知識改變不了命運。或者至少擁有知識改變不了命運,放棄知識倒是可能。實際上,即便在古代,知識改變命運也隻是從貧寒到小康而言,從來也做不到從小康到富貴的躍遷。
因為人類文明的另外一塊基石就是私有製。私有製的基石是血緣繼承。過去,政權是私有繼承的,現在至少財富依然是私有繼承的。也就是說高位,其實大部分都是私有繼承的。
所以,投胎才是改變命運的第一要義。而婚姻是第一要義的附帶款項,提高投胎場所。
改變命運的第二要義其實也還是大體上是投胎。也就是要有天賦。隻不過比第一要義相比,這個不確定性更強。所謂龍生九子子各不同。有天賦的父母也隻能增大概率,更不能保證具體的天賦會組合成什麽樣。基因改造有預見的未來也是隻看得到冰山上的雪花,更不靠譜。但是大體上,一出生也就大體定下了。
改變命運的第三要義其實很大程度上也還是投胎。如果說第一要義是投家族,第二要義是投家庭,那麽第三要義是投社區,投時代,投命運。個人稍微有一點選擇權,順應環境但改變不了什麽。
最後最後才是個人努力。也還是得看自己有沒有相應專業的天賦,周邊學習的條件,自我約束力的天賦等等。
總而言之,個人改變命運的選擇和能做的非常非常少。
在工業化以前,社會普遍貧窮,生活艱難,壽命很短。隻有頂尖的極少數人,才可能有比較像樣的生活。所以哪怕希望渺茫,也是要拚命向上,因為反正人生也是殘酷的。早死早解脫。
科舉爬藤的心態就是在生活普遍艱難下養成的傳承。但是在全球化經濟大發展之下,尤其在發達國家,爬藤帶來的物質生活水平的飛躍性,早已不存在。甚至是,沒有點苦行僧的天賦還爬不了藤。更多的是未來相對社會地位和個人成就感的一種實現途徑。並不具有太大的翻身躍層功能。
可能爬藤的成就感成分更高一些。相對於社會成就,更依賴於個人天賦尤其是一些和爬藤考核指標相關的天賦。比如學習課本知識的天賦,自我刻苦的天賦,某種較大文體項目的天賦,等等。
但是天賦畢竟也還是極少數人才有的。人人都有也就不算是天賦了。爬藤成功的人其實九成九是與生俱來的,包括天賦,背景,機緣。努力隻不過是沒有丟棄,而不是靠努力就能彌補這些先天上的差別的。甚至可以說是,如果沒有這個命,非要強行逆天,反而十有八九要走火入魔,偷雞不成蝕把米或者更多。比如錯過了非爬藤的機會,和更可能的平平淡淡總是福的生活。
這就好比平平淡淡地種地,也許會長出一顆藤來,也許會撞死一隻兔子來,全看上天安排。如果非要去守株待兔,拔苗助長,反而會把自己餓死。
什麽去不去圖書館啊,什麽怎麽寫報告啊,什麽考滿分啊,等等種種攻略,總結都是胡扯。就好比,這麽揮鋤頭,或者那一天是黑五,或者挨著那一棵樹,所以兔子就撞上來了。所以下一回,這麽揮鋤頭,或者是黑五,或者挨著那一棵樹,兔子就會又撞上來了。
爬藤就是白撿的兔子。隻有它來找你。而且早已注定。你所做的隻有默默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來了是額外收獲,不來也沒失去什麽。
人類社會的基本活動是經濟活動,經濟活動追求效率,而知識就是提高效率的途徑,這是人類重視教育的原因之一。
教育僅僅是人類獲得知識的一部分,但給你一個起點。上名校的意義在於你獲得第一份工作的機會和含金量,其中含金量是社會地位的一個象征。
而名校與教育的關係不需要太多解釋。在一個正常運轉的社會裏,教育是提升社會地位的有效途徑,因為所謂“知識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表現價值,而知識是自己的。
現在的教育製度還是前工業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