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向滅亡的中國與全球化

(2022-05-06 17:25:54) 下一個

中國有兩個,一個是新中國,一個是舊中國。兩個中國加起來,有一百多年的曆史。至於從商(夏不可考)到清,跟中國都沒有多大關係。最大的關係就是,中國的發明就是為了繼承大清的疆域。現在這個發明正在完成它的曆史使命。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東亞大陸的曆史,充滿了這種大起大落,大規模的人口增長和滅絕。是在其他的文明圈是幾乎沒有的現象。而這個現象基本上和大一統城同步。大一統壓製了平時的矛盾與衝突,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口的增長。但是也因此導致了人口的自立性自治性很差。一旦大一統出現問題,就會使大量人口陷入難以為繼的混亂狀態。從而造成大規模的饑荒和相互殘殺。

 

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人口滅絕應該就是漢末到五胡亂華的這兒一百多年的戰亂。基本上導致了漢朝人的滅絕。唐末,宋金,宋蒙,元明,明清,太平天國,抗戰,六零年代,都有巨大規模的人口滅絕。

 

而六零年代是第一次在大一統沒有崩潰到時候就產生了人口滅絕。一方麵是政府政策和失敗。但是另一方麵也是人口的動物性太強,沒有能及時由戰時生育反應,轉換到和平時期的生育率。或者說東亞大陸的人口由於地方自主性太差,生育總是超越生產的支撐,然後滅絕,然後刺激生育的惡性循環。

 

現在正在發生的是第二次和平的更大規模的人口滅絕。根本措施不是戰亂,不是計劃生育,而是奴隸製。雖然六零年的災難導致了死亡和少生了至少五千萬人口。但是並沒有能夠改變人口急劇上升的趨勢。所以到改革開放之初,人口的數量是舊中國的一倍。而實際的經濟能力總體反而不如舊中國。因此存在著數以億計的失業和半失業人口。如果東亞大陸依然是曆史上的封閉狀態,那麽黃巢,常遇春,張獻忠,洪秀全,就必然又會跳出來減滅人口。

 

但是全球化暫時性地挽救了這些人口。一方麵提供了農藥化肥種子機械等技術援助引進,另一方麵提供了巨大的勞務市場工作機會。沒有全球化的根本性機遇,嚴打根本是揚湯止沸。當時社會秩序已經到了盜匪橫行,東亞大陸再次四分五裂的邊緣。當然全球化的挽救不如說是買下了本該餓死的人做奴隸。累死是不是比餓死更仁慈,是一個宏大的哲學問題。現在生育率如此低下,主要不是計劃生育的功勞,而在殘酷剝削。數以億計小時候沒有什麽良好教育,大了四處流浪討口飯吃,老了隻能等死的人,養兒養女不僅負擔不起,而且不忍再坑下一代。

 

現在中國人口中193040後約1億,501.5億,602.4億,702.0億,802.2億,902.0億,001.6億,101.6億,20後預計1.1億。改革開放之初的勞動人口約5.5億。入世時約6.5億,現在約6億。2035年解放台灣的時候也就5億。2070年以後大約會穩定在2.53.0億勞動人口和56億總人口。

 

實際上這是比較樂觀的估計。建立在中國躺平過小康日子,拉美化的基礎上。經濟總量會低於印度和日本,至少也差不多。將大幅度落後於美國。雖然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具體國家之間比較的意義越來越小,但是從大中國主義的角度來說,如果不趁大規模炮灰奴隸燃燒以後的推力峰值的時候搏一把,以後很可能就永世不得翻身了。而豪賭的結果卻很可能就是傾家蕩產。

 

其實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等,早已認清了自己的能力和位置,過起了平凡的小康生活。不用過度地燃燒自己,為全球化添磚加瓦。這些國家跟歐美的關係比中國源遠流長得多。富士康高鐵那麽好,人家要幹早就近水樓台先得月了。就是因為這些國家都不可能做到中國這樣斷子絕孫妻離子散的程度。

 

所以中國與世界掛鉤脫鉤都是蕭何,大規模廉價勞動力。改開之初,新中國頭三十年低經濟高生育積累的勢能一下釋放出來,幾億農村閑散勞動力迅速成為較高生產率的工人,產生了巨大的新增財富。但是現在反而損失了上億勞動人口,生產率也很難繼續大幅度提高。經濟增長完全沒有基點。自己的研發能力和引進機會也不行了。經濟總量隻能算是穩中有降的大趨勢。脫鉤是必然的,或者至少鉤不了那麽緊是必然的。之所以一下子還脫不幹淨,主要就是替代困難。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提供如此數量的廉價勞動力補充。越南也是杯水車薪。

 

最終全球化也必須接受好日子一去不複返,奴隸製終究不可持續的現實。從科技上找替代。而這種高階替代則更容易回歸歐美日。結果就是全球化由泛濫回歸階梯化。而中國作為外圍,更加顯得落後。而不斷衰弱的中國,如果躺平,就必須接受和平演變,走向聯邦民主,或許還能維持虛位統一。如果像普京一樣折騰,那很可能會被直接肢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大多數老百姓想的是過安穩日子,

獨裁者想的是給自己“建功立業”。

獨裁者不聽老百姓的,

才使得國家震蕩。

民主國家如美國,開始連第二次世界大戰都不想參加,

中國隻有成為民主國家才能聽人民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