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12)
前十二名A+,A的學校挑五所左右申請就可以了。至少認真申請的能挑五所左右就不錯了。有比較對口優勢的,申請書也比較好對症下藥。成功的幾率大一些,進去了以後也容易存活發展。願意多花幾塊錢複製申請其它學校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大網撈魚,順手而為是沒多大成本,刻意而為反而缺乏重點降低錄取率。說到底,隻需要一個錄取就夠了。實際上A+A類學校選五所就已經有點霰彈槍的意思,但起碼也要喵一下。哪怕不為升學對口,也為了自己明白自己為什麽。
對於A-B+學校,十三到三十名左右的,申請三所左右就可以了。這些基本上是雞肋學校。名氣上聊以自慰,但是又不夠震天動地。所以要麽家裏有產業的,也不指望著學什麽找工作,去個小貴校就好。基本上也都是私校去私校,沒申請就定了。在關係背景下也沒多少選擇。要麽就更主要是衝相關專業去的。否則小小名頭不值得打工人掏錢學打工。專業合適的能有三四所就不錯了。考慮周邊條件就可能更少。這類學校沒必要撒網。大部分都是錄取了也就算是自我安慰,顯得自己沒那麽差頭牌多少。實際盤算下來多半根本不劃算去的。
在就是保底的B+,B,B-學校。一般就是本州校或者給大獎的,一兩所而已。基本上穩進。撒大網顯得特二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