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8)
中國和印度,一個代表東亞文明,一個代表南亞文明。可以說是天生一對,用來比較和分析的冤家。
就目前看來,以治理本國而言,印度遠不如中國。以海外發展而言,中國人遠不如印度人。各種分析評論不一而足。但是都不能很好的把兩個方向同時解釋圓滿了。
如果說印度被地中海文明圈影響得更深遠,所以來到歐美容易混的風聲水起。那麽為什麽引進外資引進技術就遠遠落後於中國呢?中國通過香港這二把刀二手貨都做大了,沒道理親徒弟反而無門無路。
說中國人不會和人打交道,不會溜須拍馬,不知道練功諉過,不善於拉幫結派。這是說黨的領導不夠堅強嗎?還是說留在印度的印度人都是傻話呆貨?
還是說中國人在歐美不的煙抽,不受重視?從好萊塢到華爾街也就川普敢開牙。結果還不是被搞下去了。
所有這些猜測全都似是而非。真正喜歡原因是團隊的力量。而且也不是印度人個體性格上喜愛團隊,而是印度的社會結構上允許團隊建設。
印度曆史上受北地中海文明的影響比中國多得多。淺白一點就是所謂民主自由一些。曆史上的宗教情節也更深一些。這方麵不僅南亞印度如此,東南亞如泰國菲律賓等也如此。特點都是生活過得去就保持傳統,反過來不逼到極限也很難集中力量辦大事。各種勢力錯綜複雜相互掣肘,小團體多如牛毛。
反之東亞諸國,日韓台等則更接近中國。曆史上多受大草原係文明圈的影響,比如蒙元滿清蘇俄等。宗教勢力薄弱,集權體製的曆史比較悠久。地方勢力小團體難以公開,幾乎必須在國家大義下的有限空間內騰挪。基本上必須是大組織的一部分。
中國人絕大部分已經被逐步自郡縣製開始原子化了。列寧主義到改革開放,徹底粉碎了中國人的小團體概念。宗族,鄉裏,行會,家庭統統不複存在。任何非黨管組織都是非法的被鎮壓的。中國人完全缺乏團隊建設的社會道德默契,規則經驗,樣板模式。中國人沒有組建小團體的信任和套路。這就好比沒有一個可以討價還價,可以有信用保障的市場,怎麽做貿易?
人類學發展的矛盾鬥爭就在於分工與合作之間的矛盾鬥爭。不集中不能有規模效率,不競爭不能有發明創造,試錯糾錯。
印度等是一個極端,農業社會民主化,就容易延續部落諸侯式體製。小團體眾多且零散。無法形成令行禁止的集權式快速工業化嫁接。
中國是另一個極端,農業社會集權化。好處是比較容易嫁接工業化。壞處是需要不斷嫁接,甚至強力改種。否則極易退化。因為工業化相對於農業社會更需要協作,需要小團體中團體。這樣才能得到多公司的市場化競爭和發展。如果隻剩下大團體,也就形成了壟斷,社會也無法自我發展。
印度當前的落後也好,印度人的海外成功也罷,其實都是生物/文明形式的適應性問題。某種環境造就了某種生物。某種生物適應某些環境。一切都是有跡可循,命中注定。
至於說印度人做事不行,那是懶惰。懶惰幾千年,大部分人就都不行了,畫條線都畫不直。但是這不妨礙人家知道那個線應該是直的。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無非是別人給你機會做事,別人不給你做,你連方向都沒有。所以應該感謝別人懶惰。人太聰明就容易懶惰,西方人就是祖宗太聰明了導致現在大家都懶。也就這幾百年吧。而且現在無論印度人還是西方人也還是有勤奮的。中國人從第一經濟大國跌下來幾百年了,都不知道為啥跌,還在拿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短處,跌得還不夠。
政權和文明是兩回事。國家的概念就更是近代詞匯,嚴格地說是西方詞匯。從文明的傳承而言,美國和羅馬更近,中國和春秋更遠。獨立的文明更傾向於落後。因為缺乏借鑒交流競爭。這也是為什麽地中海文明和大草原文明才是人類曆史的主線。東亞南亞都是跟包的。
======================================
我30年前在日本留學時,經常從日本那裏說,日本治理如何如何牛逼,其它亞洲國家都是野蠻國家。今天中國人又對印度人這麽說了。實際上日本,中國的牛,是個站隊問題,不是治理問題。現在中國已經站錯位了,印度正在往正確的地方站位,讓我們十年後再審視你的觀點吧。
鬱悶吃貨 發表評論於 2021-07-05 14:05:36
印度人在海外的成功基於現代MBA的蓬勃發展,一切企業活動看數字,賬麵漂亮就可以 (類同賈會計)。但實際對企業的發展是有害的。中國的企業是基於中國人的勤勞,經曆了落後,經曆了挨打,經曆了激進改造後,清晰的認識了發展靠不折騰而已。印度的領導人還在民粹階段,挑動民族情緒,掩蓋國內矛盾。再過20年回頭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