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1)
什麽是歧視,歧視就是不公平。種族歧視就是種族原因導致的不公平。不公平有兩種,結果不公平和程序不公平。結果公平,程序一定不公平。程序公平,結果一定不公平。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先天後天條件都是不一樣的。好比用同一個公式,不同的參數必然導致不同的結果。而要不同的參數導出同樣的結果,必然每個參數都要有自己單獨的公式。這是上天定下自然規律,沒有人能夠躲得開。
現在的反種族歧視早已從反程序歧視蛻變成反結果歧視。結果不公平其實根本不是歧視,同樣參數下結果不同才是歧視,幾乎現在所有的所謂歧視案例,包括這次明州事件,都是所謂結果不公平。結果是非洲裔出事的多。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其他族裔在使用假鈔,吸毒酗酒,不配合警察的時候,能夠逃脫法律的製裁,或者收到更少的法律製裁。恰恰相反,非裔雖然最終出狀況的數量最多,但是被警察處理的比例反而可能比其他族裔更少。
所有當今所謂反種族歧視的口號也隻能是為什麽又是,而不是為什麽隻是。也就是說反的是結果的不平均,而不是程序的不正義。而為了結果的平均,甚至要搞掉警察局這種自殺炸彈式的反歧視,其目的就是要反對現在的程序正義,或者說當今所謂反歧視的潮流的真正目標不是消滅歧視,而是消滅改變當前的規則/程序,消滅程序正義,建立結果平均,重新建立新的真正的歧視。而亞裔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大部分墨裔非裔和絕大部分歐裔也難逃傷害。
既然當下沒有多少程序歧視的存在,所謂的反種族歧視也沒有什麽明確的目標,甚至實際效果反而會帶來更多的種族歧視,為什麽搞得比死傷慘重的疫情還煽情呢?自然是有大老板的推波助瀾,和小羅羅的起哄跟風。而他們又圖的是什麽呢?
圖的就是階級鬥爭。
上次冷戰結束以後,偽全球化大行其道以來,世界包括中美的貧富分化日益嚴重。這才是社會矛盾的根本所在。化解這個矛盾的根本辦法就是劫富濟貧。但是富人當然是不樂意的,怎麽辦?轉嫁矛盾。將階級鬥爭轉化成種族鬥爭,挑動群眾鬥群眾。一方麵讓非裔和窮人覺得貧窮的敵人是不那麽窮的普通歐裔亞裔,而不是嘴上唱著高調的華爾街和矽穀的歐裔巨頭們。這就是為啥這些歐裔富豪都是民主黨這個所謂窮人黨非裔黨的大佬。另一方麵,又讓亞裔歐裔的中產覺得非裔都是好逸惡勞無事生非,而不是華爾街和矽穀的大佬們把教育資源和工作機會乾坤大挪移。
為什麽民主黨大佬們看上去這麽分裂。一方麵對美國的所謂歧視小題大做特做,一方麵又和億萬倍歧視的中國割舍不下?因為這些大佬就是那些從根本上反對法律,反對規則,反對程序的。因為法律規則程序,針對的就是這些大資本。就是要限製這些大資本以勢欺人,壓榨勞工。所以這些大資本,要麽是去中國,躲開現代製度,要麽就是在美國,破壞現行製度。
而中產階級,包括絕大部分亞裔,恰恰是美國製度的受益人。因為這個製度的設計,本質上是對上對抗大資本的欺壓,對下篩選水平不足。總之是比較鼓勵個人奮鬥的規則。而亞裔恰恰是最願意,也最得益於個人奮鬥的族群。不論是努力學習,還是努力打拚,都無所畏懼。怕就怕,努力的渠道被切斷。
所謂的反種族歧視,上躥下跳的,不是被法製法規限製手腳的大資本,就是在法製法規下競爭失敗的無能懶惰分子。最富的挑動最窮的,打砸不窮的致富路上的。就是當今兩黨對峙的本質。任何中產,亞裔,看不清這一點,就隻能是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而墨菲定律解釋了,隻要有可能,就一定會發生。
一個人殺人叫謀殺,一群人殺人叫社會正義,但假如這一群人的觀念都與法律有差異呢?
這就是社會觀念的作用。
所謂歧視,完全是一種主觀意識,並沒有客觀因素,是一種perception,是人們頭腦中的看法,是因人而異的。
歧視確實可能存在程序上的表現,比如奴隸製,殖民主義,排華法案,等等,但這些程序上的歧視也是基於主觀意識基礎。
程序上的歧視在現代社會容易克服,改變法律就是了,但歧視的主觀意識並不是那樣容易消除。從心理學角度講,你走進一個充滿人的房間,如果在第一時間就注意到有黑人存在,你就已經有了種族主義的意識因為你首先注意到了人種的不同,而這種注意是出於一種本能,即判斷這種不同是否可能對你產生傷害。
這種現象是基本不會出現在小學低年級以下年齡的小孩子身上的,他們隻會意識到屋裏有人,而不是黑人白人,這就與小孩子不怕蛇或許其他看上去無害的動物是一回事。
因此類似種族意識(並不就代表歧視)是後天形成的,是基於你受到的教育或者經曆經驗。
加上利益上的競爭才會出現程序上的歧視。
但沒有程序上的歧視不意味著你心裏的歧視就也不存在了,而隻要這種主觀的歧視心理還存在,就一定會顯示在生活中,這個應該不難理解。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保證了每個公民的平等權利,但你作為一個少數族裔,你敢說美國社會不存在對華人的歧視,不可能吧?
歧視是一種權力和特權的象征,窮白人也會歧視富裕的黑人或者華人,憑什麽?就憑白人社會整體擁有的某些權利,因此即使是一個白人窮人也可以借這種感覺歧視其他族裔。就是雖然我窮但我看上去也是富裕群體那一堆的,看不起你並不是沒有“基礎”。
梁家輝主演的“情人”這部片子裏有一個情節,富裕的華人與殖民主義破落後的柬埔寨的貧窮法國人女孩dating,宴請其全家。這個明顯破落貧窮的法國父母和女孩的兄弟在吃飯時表現出毫不掩飾的粗暴粗俗,似乎說你與我家女孩在一起是高攀,因此不需要尊重你。這個場景導致飯後梁家輝的角色帶著女孩回家後的及其粗暴的強奸,表現了一種報複。
這是影片的一個很重要的情節,也是解釋了最後兩人隻能是情人而無法發展成夫妻的結局,就是身份的不平等導致的心態上的不正常(原著是女孩的自傳體小說,很有名)。
那麽什麽是影響你的主觀意識的特權感覺,比如影片裏那家窮白人家庭的那種感覺?如今有一個在美國開始的privilege challenge的活動,是一個黑人女孩發起的。她基於黑人在生活中很常見遇到的現象,提出了十個問題。你張開雙手十指,如果一個問題的回答結果是你經曆的,你就收回一個手指,十個問題都回答後看你還有幾個手指伸著。
對於黑人來講,最後隻剩下兩個拳頭,畢竟這個challenge是針對他們的經曆設計的。而對於其他族裔來講,最後總會有幾個手指還伸著,比如“你進入某個商店會是否被人給予你不屬於這個環境的感覺“,或者“當對麵有人與你相對走過來的時候,是否對方有某種某種躲避的做法”,等等。
這些現象不是說每次一定發生,而是是否很常見。對於華人來講,是不會經曆這兩條的,因為亞裔經濟地位整體比白人都高,不會被人認為你買不起高檔店的商品(哪怕你個人真的買不起)。我們是模範移民,犯罪率低,人們遇見我們不會假設我會打劫她,也就沒必要躲著走。
而這就是華人的特權表現,至於白人,就更多了。
這些特權都是你在生活中享受而不覺得的,但對黑人來講就是奢侈品,這種差異就導致針對個人的歧視,比如一個富裕的黑人,麥克爾喬丹這種人,為什麽也會有被歧視的感覺?如果你不意識他是喬丹,你會將他與其他黑人區別對待嗎?
同樣的,對華人來講,對比白人也是少一些這種特權,比如竹子天花板這個概念的存在。“你的英語講的真好”,“你講英語為什麽有英國口音?”,這些問題我都遇到過,尤其是後者至今還有。這類問題未必就是要貶低傷害你的本意,有些就是出於好奇,但前提都是假設你不應該是“這樣的”,華人講英語不是應該有亞裔口音嗎,為什麽會是英國口音?
這種perception有些時候就會產生偏見,偏見未必都是產生對你負麵的效果,比如英國口音在生活中被人注意,很願意與你聊天交流,等等,因為這是“先進文明”,至少曾經先進的文明代表的口音。但某些口音就可能導致對你負麵的結果,“你丫連個英語都說不利落”,你敢說你在生活中,在你在美國的某個階段沒有這樣對某些新移民,哪怕是同胞,有過這種想法?我有過。那麽你覺得會不會有白人也會對某個時期的你有過同樣的看法呢?
都說加州人文環境與美國其他地方不同,直到在這裏生活幾年後才意識到這裏哪怕你一副亞裔麵孔,英語亞裔口語很嚴重,也不會被認為“不是美國人”,因為加州多數人是第一代移民,講不好英語的比比皆是,但也是美國人。
回到最初的問題,警察對待黑人的過度暴力問題,還需要多解釋嗎?沒人說美國法律允許警察對黑人這樣做,但這並不妨礙警察個人這樣做,因為歧視心態存在。
而這樣做的原因是即使發生也沒成本。黑人犯罪率高,我作為警察不得不更在意以暴製暴,哪怕做錯了,我也有警察工會出錢給我打官司,你黑人有什麽?亞裔沒準兒是個財主,有錢顧得起好律師起訴警察和市政府,你黑人做得到嗎?那麽我有什麽必要在乎過度使用暴力?
這就是係統性歧視的表現所在,社會地位的客觀上的不同導致個人可以濫用法律,那麽你說的程序的公平性體現在什麽地方呢?不論什麽法律,最終都是人執行。
這就是你這裏的觀點的誤區,法律因為人們的主觀意識而產生虛無化現象並不罕見。林肯時代美國出現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是美國社會的進步,但不意味其針對的問題就從此不存在了,因為歧視的心理基礎是恐懼,是自卑,需要某種比較而感受自己的存在。
這個家庭太大,因此占用了大量版麵,抱歉。但實際上很多相關的事情還沒有涉及,比如說我華人有的特權也是我努力的結果,這個概念也是存在誤區,這次就不解釋了。
當你與陌生人打交道時沒意識對方的族裔,也就是你不抱有戒心,也就是沒有了種族主義意識。而假如你仍舊不可能克製這種意識,但很注意不表現出來,你就是遵循了政治正確的原則。
華人第二代發表文章說父母一代90%是種族主義者,並不是指你的公開行為,而是指你的意識,和在私下裏的表現,尤其是在子女麵前的表現。
假如你哪天違法被抓,不管什麽原因,如果你以肢體對抗,警察叔叔一定會對你設法製服,這和你是什麽種族沒有關係。致於對錯,過後你從來就有申訴的權力。警察的工作之一就是找麻煩,找違法亂紀的麻煩。有時你可能被冤枉,但不大可能是警察無事生非。
“如果Floyd是白人,結果顯然不同。這種結果如果存在社會統計的普遍性,那麽即使沒有明顯的程序歧視,種族歧視還是嚴重的存在於社會。”
種族歧視的本質是:【對待他人態度與方式,因為種族差而截然不同;即人內在的一種潛意識】。如果Floyd是白人,結果顯然不同。這種結果如果存在社會統計的普遍性,那麽即使沒有明顯的程序歧視,種族歧視還是嚴重的存在於社會。判斷種族歧視的根據是事實的普遍性,而不是程序。程序是政治問題,歧視是文化問題。
至於LZ說亞裔最種族歧視。人們很難在曆史上找到支持其觀點的事實與結果。
結果公平和程序公平是矛盾的!博主高明地指出了這一點,應該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美國不存在對黑人的係統性歧視, 但是對亞裔實實在在的是係統性歧視。
是民主黨在搞細分。這種明目張膽,明文規定針對種族的細分應該算是係統性種族歧視吧。該死的民主黨。
謝謝你不刪帖。 隻是想討論問題。
如果你說有些華裔最種族歧視,我倒是讚同。
Not all inequalities imply inequity. The natural design of the world guarantees that not all results will be equal. To insist on equal results is the most inhumane idea that has ever existed and has led to more exploitation and brutality than any other ideology.
Equality opportunity? YES! Guaranteed equal results?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