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7)
北京的戰略:
一,最佳的可能就是迫使或者誘使美國繼續保持過去三四十年的貿易狀態。也就是繼續寄生於美國這個有機體,從中吸取營養,比如科技技術和消費市場,從而得以不斷繼續發展壯大北京這個腫瘤。最終徹底終結美國這個有機體。至於之後北京是否可以引領世界,引領人類社會的繼續發展,並不是北京所關心的問題。北京所關心的,不過是把秦朝以來的偉大皇權能夠永遠的循環下去。國家的偉大不在於進步,而在於掌控。
二,其次的選擇就是,即便不能夠完全維持是最佳的狀態,起碼也要保持相當的與有機體的聯係。從而能夠持續的繼續獲得科研的成果和市場的支持。北京清楚地知道自己並沒有一個自我完善的良好循環體係。既沒有一個可以長期支持科研發展的良好的寬鬆的環境,也沒有一個可以持續循環的有消費力的市場(因為體製盤剝的程度太高,人民所掌控的消費份額太低)。因此,北京必須得到某種完善的有機體的聯係,從而實現體外循環,來維持腫瘤的生存和生長。
三,再下來就是可以接受,但是盡量避免的出路。就是於有機體的基本隔離。從內部來講,自我閉關。從外部來講,被全麵封鎖。在這種情況下,體外循環基本被打斷,腫瘤的生存和生產,自然得到相當程度的遏製。從好的方麵講,其實也就是回到了1840年以前的狀態。或者說是北京幹掉美國這個最佳狀態的縮小版。北京的理想還是得以實現,隻不過不是在全世界,而僅僅是全中國而已。其實在以前,全中國不就是全世界嗎?然而從壞的方麵想,如果中國以外的世界是存在的,那麽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必然越來越大。這個在1840年以前的一二百年,和1950年以後得近30年的曆史,都已經反複證明了這一點。所以這個選擇其實是一種死緩。
四,最壞的選擇或者出路時,全盤接受美國的條件,把中國變成美國的世界經濟體係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樣的話,中國將得以生存和發展,但是北京這個腫瘤,卻立即不複存在。所以從北京的角度看,這是一個最要不得的出路。
美國的戰略:
一,自然是願意中國,包括北京,能夠遵從基本的公平貿易規則,遵從基本的信息自由,勞保環保,知識產權,物流開放,等等。基本目的就在於擴大貿易流通和貿易量,中國在美國市場賺的錢,可以繼續賺下去。但是,美國在中國市場賺的錢,必須多起來,最終雙方賺的錢打到某種平衡。市場真正擴大,貿易總量大幅增加,雙方經濟都能夠持續發展。兩國人民都能夠有更多的消費權和消費力。兩國的經濟規則達到基本的統一,成為統一的有機經濟體。
二,如果達不到最佳的期望,次一點的可接受狀態,就是和腫瘤的隔離或者切除。首先避免腫瘤對有機體的傷害和營養竊取,主要包括減少和避免技術的流失擴散,以及市場和工作機會的流失,還有供應鏈節點的掌控對整個經濟循環的不利影響。這樣退一步可以減少腫瘤的擴散和對有機體的傷害。進一步可以逐步遏製腫瘤的生長,乃至消除它。等著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鬥爭。因為有效地長期的隔離並不容易做到。
三,如果不能夠長期持續隔離的話,或者說隔離隻能在局部或者某些時間階段有效的話,就不可能有效地消除腫瘤。困難程度或者痛苦程度,或許會有一些減緩。但同時也意味著整個周期的大幅度延長。
四,當這個周期長的不可預測的時候,也就趨近於事實上回歸到貿易戰之前的綏靖狀態。最終,甚至可能讓腫瘤佔上風乃至消滅有機體。那就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綜上所述,美國的美夢就是北京的噩夢,反之亦然。貿易戰,新冷戰,就是在這兩點之間拉鋸。過去一年的談判,顯然,美國是希望達到他的最佳戰略目標。而北京則期望經過拖延,而最終事實上達到他的最佳戰略目標。結果美國發現,北京不會傻到隻接受死了。北京也發現,美國也不再是蠢得心慈手軟好忽悠。於是雙方決定碰一碰,看看誰能夠堅持得久。美方決心爭取第二戰略, 就是要和北京徹底切割。北京也要爭取他自己的第二戰略戰略,就是即便不能恢複到以前那種為所欲為的狀態,也要爭取不和美國徹底切割。那麽最終切割的越多,持續的越久,這必然對中國的傷害越大。反之,必然對美國的傷害越大。當然,傷害對方的時候也難免反作用到自己。美國作為以攻為守的一方,如果能夠做到殺敵一千自損二百,那麽就可以有效地減少過去北京給美國不斷進攻所造成的美國的損失。另一方麵,作為以守為攻的北京,如果能使美國的損失增加到八百,或者起碼感覺上增加到八百,那麽或許就可以迫使美國停止反攻,從而北京贏得勝利。
有一點補充:
美國打之前損失五百(估計),現在損失二百估計,但對方損失一千. 其實美方贏,損失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