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7)
生產真正的財富,有兩個基本輸入。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生產資料包括原材料,土地,工具,知識技術等。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並不直接創造新財富,但是它們是生產的必要條件或者加倍條件。假定所有生產資料是全民共有的共產主義,那麽對生產成果的分配就可以按勞分配或者按需分配。但是實際上人類的所謂文明就開始於生產資料的非公有化。於是人類的文明發展其實就是圍繞著對生產資料的占有權,以及生產資料在生產成果的分配權分配比例,所進行的各種鬥爭和所建立的各種製度。
土地就是最典型生產資料。土地本身不是財富,也不能創造財富。但是土地又往往可以變成巨額財富。這就是土地在生產財富中的分配權和比例的問題。在人類能力畢竟虛弱的年代,這個分配權往往是由自然條件決定的。而在人類技術和製度越來愈複雜的今天,這個分配權更多地是製度決定的。
換句話說,當房價暴漲的時候,嚴格地說地價暴漲的時候,是沒有任何新財富出現的。不過是對已有財富的分配。也就是說,有人暴賺,就一定是有人爆賠。
經濟發展,或者生產率的提高,是可以推動房地產價格上升的。因為假定房地產或者生產資料在成果分配中的比例不變。生產成果多了,房地產自然要分配更多。但是生產的發展無論多麽迅猛,大麵積而言也不可能達到暴漲的程度。所以如果房地產價格暴漲,其絕大部分一定來源於分配比例的暴漲。也就是說掌握權力掌握生產資料的暴漲,勞動的暴跌。勞動分配比例低到最低就是奴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