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美之間的新冷戰是第三次工業化社會模式的對抗

(2018-02-15 07:04:52) 下一個

即獨裁工業化社會與民主工業化社會,或者國家資本主義對市場資本主義的對抗。

當然,這隻是大體而言。國家資本主義也不可能完全拋棄市場,但是可以完全操控市場。市場資本主義也不能避免政府幹預和寡頭的操控。就好比羅馬帝國和羅馬共和國的更替。人類社會在不同的曆史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傾向,因為現實會導致某種傾向會在當時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概率。雖然這些短期的選擇往往會固化為長期的選擇,從而由合適變得不合適,於是又不得不重新選擇。而每一次輪換,又往往導致劇烈地碰撞。這是人生有限的必然悲哀。一代人的經驗並不能有效地傳承給下一代。知識可以,感悟卻不行。於是一切輪回。

工業化的產生是自由市場帶來的,現代民主法製也是由自由市場帶來的。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工業化又沉重打擊了老舊的獨裁式農業社會統治。而獨裁式統治並不準備推出曆史舞台。換句話說,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私有製社會以來,人類想占有更多乃至一切的心理已經深入骨髓。已經完全超出了生存的需要,而成為一種攀比的榮譽感和崇高感。而另一方麵,雖然教育普及,但是人類盲從強者的心態也沒有得到解決。所以獨裁統治依然有存在的軟實力基礎。而硬實力就是工業化。於是獨裁工業化粉墨登場。

第一次挑戰是德日。尤其是日本。也是在三五十年內走完了西方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道路。雖然自己的人民悲慘的要到南洋去做雞愛國,但是也確實是令人自豪地崛起了,包括建造了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艦。而德國也徹底搞垮了民主工業化的日不落英國。如果不是一個更大的民主工業化的美國頂上來,這個世界現在恐怕要到柏林去瞻仰希特勒的遺容。換句話說,獨裁工業化並非沒有成功統治世界的可能。也許曆史最終會彎回來,但是沒人知道這個彎會有多大。

第二次挑戰是蘇聯。蘇聯的工業化其實首先要感謝彼得大帝的獨裁工業化,或者半工業化。所以蘇聯比日本的底子要好得多。即便如此,斯大林的工業化進程依然是非常殘酷的,數百萬人死亡等等代價。但是成就也是矚目的。從二流世界強國,被圍堵的唯一獨裁工業化國家,一躍成為超級大國,分製世界數十年。

第三次挑戰是中國。中國在毛時代以千萬人的生命等代價,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雖然很粗糙。而改革開放迎來了資本主義,並逐步完善國家資本主義,又是以億萬人的嚴重剝削等代價,終於走到了今天。覺得有資本可以向美國為代表的市場資本主義叫板了。或者也可以說,美國等的民主自由模式終於發現,所謂的中國模式中國道路到了可以從意識形態到經濟貿易對美國等產生相當威脅的程度了。對抗不可避免,而且已經開始。更重要的是,沒有什麽誰招惹了誰,誰應該誰不應該等幼稚問題。從當前利益到長遠利益,統統對不上。同行是冤家,都想統治世界,指引人類,所以隻有碰碰看。贏的上,輸的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不存在的。

戰是肯定的。唯一希望的隻能是冷戰而不熱戰。熱戰的毀滅性後果太大。而冷戰從某種角度講,其實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促進。但是對人類個體,冷戰也是冷酷殘酷的。腳踏兩隻船的一定會被先給擠成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