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搞體育和數學的時間

(2018-01-11 07:12:38) 下一個

首先,重複一下,搞體育乃至任何項目,目標有三大檔次,專業水平,競賽水平,愛好水平。專業水平就是職業或者起碼大學D1級別為目標的。競賽水平就是高中隊水平。愛好水平就是自己偷著樂。就搞體育而言,所需時間。

愛好,平均每周三到五小時。再少就什麽都不是了。這個強度也就健身,娛樂一把。這個要還做不到,就太宅太糠了,不看好未來。

競賽,平均每周十小時左右。天賦不需要太高,大部分人都可以參與。天賦略好的,或者有比較好的教練,比較正規的訓練的,可能容易打主力,當隊長什麽的。但是關鍵是在健身之上,通過競賽來體驗團隊精神,競爭意識,抗壓能力,等對人生長期有益,卻又很難從簡單說教中體會得到的東西。所以小中至少應該有一個體育項目達到並保持在競賽水平,短期內可能會少上十門AP,或許會負麵影響爬藤。但是長期而言,絕對是超值收獲。

競賽水平的訓練時間多少會比較明顯地反映在最終的表現上的。8個小時和12小時會明顯不一樣的。因為這個階段,熟能生巧還是主體。當然,再努力,也不能彌補與明顯天賦高的選手和有明顯水平高的教練的差距。隻是高水平的選手教練也不會在這個水平打轉的。所以大家其實基本條件都差不多。誰多努力一些,水平當然會好些。其實絕大部分學校的學習,包括所謂亞裔數學好的傳說,其實也都是在這個檔次上混。多花時間的自然會好些。但是真到要玩專業的時候,就不夠看了。

專業,平均每周二十小時或更多。首先要有很強的天賦,碾壓絕大部分人,使之望塵莫及。但是進到了這個層次的,都是有點天賦的。要分個高低,加強訓練是必須的。但是在這個水平,多花時間未必能有明顯提高。練20小時未必比練10,15小時的更高明。但是這個層次的訓練時間又是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所以上體校或者家校的比比皆是。矛盾的關鍵就是好教練。這個層次的訓練都是有很強的專業性和針對性的,不是簡單的碓時間。就好比讀博士也很費時間,但絕不是簡單地努力學習。科技競賽也是如此,一般水平多花時間就能提高,到了高水平沒有高人指點,努力一百年也摸不到廟門。

天賦,貴人,努力,缺一不可。

 

補充一下,其實用學數學對比一下也是差不多的。真的將來要搞數學,學數學專業的(類似體育D1)能有幾個?社會又需要幾個?所以隻有真天賦好真愛真專注的才行。學好數學,考上大學的,其實也還是個競賽水平。多下點功夫,搞個強EC而已。無非是把時間用在數學上,還是體育上的差別。當然數學好些對人生也有好處,就算不搞數學,許多工作專業有比較強的數學基礎也是會得心應手的。但是同樣道理,體育好些,有競賽經驗,又何嚐不是很多職業和人生時刻所需要的。而又同樣,數學次點可以,但是也不能次到連日常生活比如簡單收支規劃都做不了,那麽在現代社會自然也就舉步維艱。而體育次點也可以,但是次到身體虛弱,又怎麽能活得好幹得好呢?

所以任何項目都要保底出擊,然而人生有限,如何取舍匹配就看自己的喜好了,但是基本規律是回避不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