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孔子對卓越和平淡的詮釋

(2016-03-17 09:12:34) 下一個

論語》第一章,《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梁文道對此句的解釋應該是淺薄國學複興後的矯正。也正好適合於這裏討論的卓越和平淡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能夠學以致用,是很高興的事。如果不能有機會,不能被大眾所理解,但隻要有個把誌同道合的朋友,也是很快樂的。實在沒人能夠理解,也沒什麽好煩惱的,也還是君子的品行啊。

所謂的平淡,不是簡單地說什麽都不幹,什麽都不追求。而是淡然結果,堅守本心。

如果追求卓越為目的,就是不遵從本心。而是什麽能達到卓越,名利,就去幹什麽。習而學之了。也不等朋從遠方(稀少)處來,而是早就順風逐流,高朋滿座。但是樂乎?今天風這麽刮,大家一起是朋友,明天風那麽刮,就散了。如果做了這許多“該做”的事,結果還是不能卓越,拿不得AP的A,爬不得藤,當不了醫生,拿不到十萬起薪,還能做到不慍嗎?上躥下跳,著急上火的都是誰啊?就是卓越了,真的是卓越了嗎?

修齊治平,並不是一般理解的階段性的,一個完了才輪到下一個的。而是平行的四個方麵。用現代話講就是個人,親友,社區,世界。每個人都有若幹角色若幹權利若幹責任若幹技能去表現,相互之間是矛盾的統一體。上班的好工人,回家的好家長,社區的好鄰居,世界的好公民等等都是同時需要的。也是人之本心本性本色本尊的不同表象。內聖而外王。

所以所謂的卓越來自平淡。所謂平淡就是追求本心。換句話說,真正的卓越是內心的追求,而不是表象的追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而世俗的追求其實是被大眾發現認可追捧的卓越。不是說這些卓越不是卓越。而是說隻是被公認了的。而公認與否,不是可以追求的。按照公認的標準去追求是達不到卓越的。隻有本心追求才有可能達到卓越,所以修身從這個角度看倒也的確是第一位的。而且就算內心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是否得以公認也是未可知的。然而追求內心的人,誰又在乎呢?在乎的又怎麽可能追求呢?

平淡就是淘沙子,淘到金子當然好,淘不到就淘不到。本來就是淘沙子來的。如果追求淘金子,也就淘不到玻璃淘不到矽圓,因為會視而不見,隻盼黃金的。平平淡淡才是真。超出生存基本需求以外的,都是心的選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