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拜賞野豬皇爺十字一行回文詩

(2004-12-12 13:52:48) 下一個
10 例:

夜雨秋風葉落嗟情難舍

魚人美豔絕深處夢驚疑

女才流盡幹沽淚癡為誰

情人盡訴別離聲思和平

來日何君心愁再夢難開

紅桃滿樹見樂同又幾逢

頻送眸來情動心意難分

紅葉影窗秋北風憶舊容

思夢席眠人可依念婚時

浪流方遠去心安不野狂

------------------------------------------

展開4例:

魚人美豔絕深處
豔絕深處夢驚疑
疑驚夢處深絕豔
處深絕豔美人魚

紅桃滿樹見樂同
樹見樂同又幾逢
逢幾又同樂見樹
同樂見樹滿桃紅

頻送眸來情動心
來情動心意難分
分難意心動情來
心動情來眸送頻

紅葉影窗秋北風
窗秋北風憶舊容
容舊憶風北秋窗
風北秋窗影葉紅

---------------------------------------------------

1
這裏僅是野豬皇爺送我姐妹們的十字一行。
每次收到十字一行,既欣賞其味,又覺得是進了皇爺的精品區。
(我已仔細比較了皇爺的精品區與我們俗人的精品區。)

2
曆代皇爺中自封號野豬的空前絕後。可見其非凡氣度。

3
十字一行,貌似輕鬆,實則非常不易。如:

3A) 十字中1,7,10須壓韻。(野豬皇爺講粵語,占了天知古韻之優勢。)
3B) 1-7字倒念也成句。
3C) 4-10字倒念也成句。
3D) 十字展成的4句既念之有味,又表達詩意。

4
小女雖古詞初學,又不知古韻;但畢竟跌跌爬爬,塗塗改改寫了幾首。至少有一,二首還合律。但這十字一行,嚐試幾次均失敗。
(最近的敗例是:野豬巧將對聯解笑嘴咧 )。
才子易明也未過關。

5
不服者,盡可向野豬皇爺挑戰。勝者小女拜為新皇爺,有命必從!

6
比武得講招術。此壇上我最心服的人是野豬皇爺。

-------------------------------------------------------
(ZT) 有趣的回文詩......


中國古典詩詞,是世界文學園林中的一枝奇葩,有著獨特的音韻美。有些漢語詩,
不但可以順讀,也可倒讀被稱之為回文詩。這種修辭方式,是漢語特有的語言現象,
為世界上其他語言文字所不能。回文詩,雖有些文字遊戲的味道,但從欣賞漢語的
文字美上看,則具有審美價值。茶餘飯後,偶爾讀幾首回文詩,會令人情趣盎然。


劉勰在其《文心雕龍》中說,回文為道原所創,後又失傳。今所傳最早的回文詩為
南朝時蘇伯玉的妻子所作的《盤中詩》。《盤中詩》雖能屈曲成文,但是不能倒讀,
還不是真正的回文。到了宋朝,有些詩人作的回文詩,不但可以使詩詞字句回旋往
返,成義可誦,而且具有詩的意境。大文豪蘇東坡留下了幾首回文詩,很有趣味。
他在一首題為《記夢》的詩中寫道:

空花落盡酒傾漾,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輾鬥晴窗。

這首詩如回讀,則成為:

窗晴鬥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江漲雪融山上日,漾傾酒盡落花空。

無論是順讀還是回讀,都是一首很有意境的七言詩,寫出了夢中火爐上溫酒暢飲的
情趣。

回文詩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寫的《夫妻互憶回文詩》,順讀為“夫憶妻”: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迷路阻人
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倒過來讀為“妻憶夫”:

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詩韻和成
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知心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

這首寫情的回文詩把孤燈之下夫憶妻和妻憶夫的深厚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至今讀
來仍讓人鼻酸。律詩較難的是中間的兩聯需要對仗,而這首夫妻互憶回文詩無論順
讀還是倒讀,中間兩聯的對仗都非常工穩。

寫景的回文詩,以清代女詩人吳絳雪的《四季回文詩》為代表作,這首詩妙在把十
個字用轆轤體和回文體結合起來,每首上兩句用轆轤體,下兩句用回文。

《春》: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

《夏》: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紅爐透炭炙寒風,禦隆冬。

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禦隆冬。冬隆禦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

廣東茂名市有一座觀山寺,石壁上刻有一首回文詩,不論是順讀倒讀都是一首漁舟
唱晚七律詩,渾成自然,無限妙趣。詩曰:

悠悠綠水傍林偎,日落觀山四壁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鷗飛滿浦
漁舟冷,鶴伴閑亭仙客來。遊徑踏花堙上走,流溪遠棹一篷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麻將的出局 回複 悄悄話 豬皇的博克沒有找到,改名了? 請示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