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全球災變中,西方媒體吵嚷集中的主題之一就是——讓中國來救市。
據說中國有1.9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國內的銀行係統也沒有受到多少衝擊破壞,中國的銀行裏還有40萬億人民幣存款,財政赤字很低,貿易順差很高,經常項黑字也很高。中國人生性愛儲蓄,既然這麽大的一筆金錢你們放著也暫時不用,我們這裏急得火燒眉毛,你們就先借老哥我用用,這不是行善助人的大好事嗎。你們就當學一回雷鋒吧。
中國人民艱苦奮鬥了幾十年,從極端窮困的境況中崛起,有了一點錢,現在富國富人來借,也會帶來一絲豪爽。但借不借,怎麽借,借多少,何時還,債務人有沒有信用,還有好多問題沒弄清。更重要的是,這錢是屬於全中國人民的,外國要借總要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個法或者通過一個決議吧。更何況這錢的相當一部分是以美國國國債和企業債券,包括房地美和房利美債券的形式持有的,你橫不能把舊債券賣了再買新債券吧。說實在的,中國政府不大量拋出美國國債換成其它方式保值渡災,就是對世界的貢獻了。
實際上,美國政府出於自己的私利,處處限製中國的公私企業在美國的投資,也妨礙了中國對美國施以援手。前有中海油收購美國尤尼科公司遭美國會否決,後有華為收購3M公司失敗。好不容易讓買投資公司了,先投30億美元於黑石公司虧了三分之二,後投50億美元於摩根斯坦利多一半泡了湯。國人買的QDII也虧慘了。我們想收購波音飛機公司和通用電氣的航空發動機分部,美國一定會說這是戰略資產我們堅決不給。
肯賣的最後隻剩下到美國去買樓。這到是能拉動美國的房地產,但是這段日子美國房地產持續下跌,反彈遙遙無期,中國連自己的樓市都托不了,跑到美國去用杯水救大火,豈不令人感到滑稽。當年日元升值,日本人在美國大買樓虧了錢中國總該記住教訓。在商言商,任何清醒的人站在中國的立場上也會三思而後行。
我在這裏想說的是,曆史上也好,現實中也好,大多是富人幫窮人渡災的事,鮮有窮人幫富人渡災的事。當然,窮人自救的情形是最普遍的規律了。
還是英國人吃不住勁說出了一點兒真相。原來是想讓是中國趕快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資,因為它為救那些東歐國家弄得快沒錢了。IMF曆來是富國的俱樂部。它給什麽人錢救什麽人的急完全依歐美的利益行事.這回它隻救匈牙利、冰島、烏克蘭等國,窮國排不上隊呢。說白了,就是讓中國掏錢,為歐美辦事。
事實上,無論中國和美國之間,還是中國和歐洲之間,窮富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中國人均GDP2000多美元,西歐各國人均GDP30000美元,美國人均GDP更高達40000多美元,整整差十幾,二十倍。那天宋曉軍對我說,美國向中國借錢,就象開寶馬的公子哥兒向看自行車的老太太借錢一樣,不是一個生存空間的事情。我說,中國老太的錢也就夠寶馬半個油箱,跑不了多少路就光了,那可是老太一輩子的積蓄呀。
西方列強一直惦記著的中國的這點兒浮財,掩飾不了這片土地和人民經年累月的深刻貧困。中國近代史上的積弱,相當大的程度上來自於年代久遠的積貧。大約從北宋末年至今,九百年的長時段裏,70%左右的中國人在相當多的年月裏(雖然不會是每一年),過著非常貧困的生活。
也許,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國人有過一段好時光。之所以被後人津津樂道,恐怕是因為這種日子實在少之又少。蒙元時代的中國,人口減少、生產力萎縮,完全不是馬可。波羅筆下的那個黃金時代。你可以設想一下,80%最勤勞最富有忍耐力的中國人,即被蒙古王族稱為“南人”和“北人”的中國人,完全處於最下等和次下等的地位,中國的生產力能發展起來嗎。你隻要讀一讀《明史·太祖本紀》,就知道元末是一個悲慘的時代。朱元璋所在的安徽省鳳翔一帶農村,農民大量鋨死、境況非常淒慘。正是這種極度貧困、饑餓、絕望的處境,為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燎原烈火準備了遍地幹柴,並且最終埋藏了草原黃金家族的統治者們。
整個明王朝中國都處於不景氣之中。略讀明史就可知幾乎沒有哪一年華夏之地沒有饑荒、幹旱、蝗災、外族入侵和內亂。如果不是蒙古的崛起在數百年間耗光了北地草原遊牧民族的氣血,以有明一朝統治者們的昏庸,大明早就亡了。
不可否認,舊中國是存在著有錢人,或稱富人、鄉紳、地主、官員、商人。但是比例太少,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按當時歐洲的標準來講也算是窮人。上世紀60年代中國興起一陣憶苦思甜風,大家都在回憶以往的苦日子,整個感覺就是舊社會慘不忍睹。改革開放後,大家才知到解放前並不是大家一樣苦,前清的遺老遺少,資本家們過得還挺有滋味的。但是絲毫改變不了最廣大的勞苦窮人悲慘的生活。否則你根本解釋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中國的徹底勝利。
正是這種貧窮,讓在珠江三角洲開廠的香港商人以十幾年不變的低工資,賺取了中國農民工的豐厚利潤。正是這種貧窮,讓北美西歐的大眾坐享了近二十年的廉價日用品而無通脹之憂,讓美國的風險資本家們盡可以把杠杆加大而不去擔心會玩砸了。沒有貧窮,何來雇傭勞工,何來資本。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來講去,這也是其中的道理之一吧。當然,沒有富人,也沒有資本;沒有信用,也沒有資本;沒有創新,也沒有資本沒有市場,也沒有資本;沒有國家,也沒有資本,甚至沒有戰爭和軍隊,也沒有資本。。。。。
勞動者,肯定是資本鏈條中的一環。
與這900年平行的西方,過的完全是另一種日子。
作者:宋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