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能斬斷通脹飛翔之翅

(2008-02-14 18:27:42) 下一個
 

 
◎高輝清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發展戰略處處長

 
  最近有兩件事情,表麵看起來不相幹,實際卻很蹊蹺:一是美國次級債危機突然病情加重,幾乎讓世界各國股市都受了傷寒;二是中國的鋼鐵企業與國際礦業巨頭談判又遭遇了銅牆鐵壁,對方要求今年繼續加價75%至120%。從前一件事看,世界經濟出了麻煩,即使不出現衰退,較大幅度的調整應該在劫難逃。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經濟總需求就會受到抑製,對包括能源、礦石等在內的資源原材料的購買就會減少,各個資源原材料供應商理應降價求售才對,為何卻還敢漫天要價?細一推敲,原來是世道變了:經濟起落雖然無定式,物價持續上漲趨勢卻可能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得以保持。

  根據成因的不同,經濟學家們將通貨膨脹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首先是貨幣供給型,當貨幣供給量增加時,物價水平就上升,形成通貨膨脹;其次是需求拉動,連續增加總需求,就會在推動國民收入增長的同時,推動物價水平上漲;再次是成本推動型,工資成本增長、利潤增長和進口原料成本增加都可能引起物價普遍上漲;最後是結構性通貨膨脹,在勞動生產率高的生產部門提高了貨幣工資後,勞動生產率低的生產部門的貨幣工資也在”公平”原則下要求提高,從而導致整個社會工資增長率高於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進而引發一般物價水平持續和普遍的上漲。

  從我國物價上漲的趨勢看,上述四種類型的特征都有所體現:一是貨幣流動性過大,是這一輪經濟周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必然對物價的上升帶來一定推動作用;二是我國還未實現充分就業,但居民收入增幅已經連續兩年高於GDP的增幅,按照鮑莫爾的理論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物價水平上漲;三是我國通貨膨脹的成本因素不僅有工資成本增長、利潤增長和進口原料成本增加,而且還有國內資源的政策性調價。四是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特征明顯,落後的農業部門與先進的工業部門並存,在城鎮居民工資水平不斷上漲的刺激下,農民必然產生提高農產品價格的動機。因而,我國目前出現的是一種混合型通貨膨脹的趨勢。

  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首先,農產品價格上漲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國際市場的傳導。2007年以來,世界各地都出現了因為基礎糧食價格上漲而導致的通貨膨脹。美國和拉美的糧價上漲了10%,中國的糧價已經上漲了18%,非洲大部分國家的糧價上漲了25%以上。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均出現了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據統計,2007年9、10月消費價格指數漲幅超過5%的國家和地區有俄羅斯(10.8%)、南非(9.7%)、阿根廷(8.6%)、越南(8.1%)、印度尼西亞(6.9%)、印度(6.7%)和中國台灣(5.3%)。我國物價與世界各地一起上漲,並非偶然現象。最近,塗永紅等人通過選取美國、日本、歐元區、英國、加拿大、中國、印度、南非、巴西、俄羅斯等10個國家和地區自1995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4季度10個指標的數據作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國際環境變化對國內股價波動的影響程度隻有23%,對國內GDP增長的影響接近三分之一,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約占61%,對國內物價波動的主要原因,其影響力約占70%!可見,國際環境變化對國內物價的影響程度遠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其次,農產品價格上漲有其價值合理回歸的因素。以1978年的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為基數100,最高點是1996年,為550,2006年是508.9。以目前的價格來看,多數農產品價格還低於1996年的水平。可以看出,新一輪農產品上漲帶有明顯的恢複性質。從長遠看,由於糧價的不斷上升,整個農產品的價值中樞將不斷上移。試以去年漲勢最猛的豬肉價格為例。在我國,由於養殖模式的不同以及超乎尋常的低廉勞動力,人們往往將豬糧比價5.5:1作為養豬盈虧的平衡點。當豬肉價格明顯高於這一比價時,生豬生產就快速增長,反之亦然。2007年以來,盡管生豬價格上漲很快,但由於同期糧價尤其是玉米價格上漲也很快,豬糧比價也隻不過剛剛超過平衡點。如果糧價總體保持上漲勢頭,豬肉價格上漲態勢短期內將難以改變。

  其三,城鎮化和工業用糧不斷增長,致使農產品總需求持續擴張。從需求結構看,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帶動下,全國已經有2億多農民“農轉非”,相應地,其農產品消費從“自給型”轉變為“商業型”,口糧需求持續增長。與此同時,作為非食品加工用糧增長較快,2004至2006年我國深加工消耗玉米由1650萬噸提高到3589萬噸,年均增長29.5%,遠高於玉米產量7.9%的平均增長速度。長期來看,糧食和食品價格上漲,是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階段的普遍規律。

  最後,農產品價格不斷通過“漣漪效應”傳導至下遊產品,導致物價總水平持續走高。通貨膨脹時期,不同商品、服務和資產的價格會按照某種特定的規律和次序陸續上漲,而且上漲幅度大不相同。一旦某類產品價格出現了快速上漲,其價格就會同時向下遊產品和替代產品擴散,在產業鏈上距離越遠和替代性越差的產品,其價格上漲的幅度越小,這就是結構型通貨膨脹的價格傳導特點。這就如同向水中扔一塊石頭,漣漪從中心向四周擴散,波紋越往外越小。現在,糧食、豬肉等農產品價格已經成為了投入水中的那塊石頭。如果這些價格隻是一次性上漲,“漣漪效應”會很快消失。但根據前麵的分析,農產品價格總體上漲可能是個中期趨勢,“漣漪效應”所帶來物價上漲的幅度及範圍都會越來越大,從而導致整個物價水平的持續高位運行。

  從物價構成看,中國的物價問題主要是糧價問題,而糧價問題又是世界問題。隻要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大量的糧食就會轉化為替代燃料,糧食也就會持續上漲,其他物價就會水漲船高。此情此景,誰能挺身而出?誰是真的英雄!隻有循環經濟,隻有它才有可能做到在確保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度地減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從而斬斷通脹飛翔的翅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