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實:詭異莫測美聯儲
2008年01月30日 上海證券報
大選年經濟增長的表現對總統寶座歸屬的影響,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以至於美國政要們有足夠的理由去製造某種規律。不幸的是,他們恰好有短暫改變經濟走向的能力。考慮到美國經濟這種獨特的政治周期,伯南克降息或是布什減稅就更加耐人尋味了。次貸危機的確加大了短期衰退的可能,但並不至於讓美國長期一蹶不振。因美國衰退而陷於水深火熱的新興市場多少有些無辜,這可能就是貨幣戰爭的殘酷所在吧。
過去的一周充滿了遺憾。麵對國際金融市場耐人尋味的金融秀,我卻把素描筆拉在了北京。當我懶散地躺在床上聽到Bloomberg頻道報道伯南克發神經似的蹦出來降息75個基點之時,第一直覺立刻告訴我這並不像電視裏華爾街老兄們談論的那麽簡單。可當我像個彈簧一樣跳起來打開筆記本電腦時,才突然發現雅加達網絡比蝸牛還要慢許多,於是慣有的惰性迅速讓我打消了查點什麽或是寫點什麽來將直覺轉化為邏輯的衝動。這種如哽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覺一直延續到寫下這個開頭。
很奇怪,那本《貨幣戰爭》去年引起了那麽大的動靜,為什麽就沒有人將美聯儲如此異動與“兵者,詭道也”聯係到一起呢?尼采說:“欺騙!這就是戰爭中的一切”,也許《貨幣戰爭》中充斥的也是別有用心的計謀,隻是我們很容易被一些花言巧語或是偶然巧合所欺騙。比如這一次,美聯儲毫無先兆地驟然出手似乎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國經濟衰退。但這個理由並非無懈可擊。
遍覽現有全部美國經濟數據,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在美聯儲降息75個基點之前,並沒有充足數據支撐美國經濟衰退的論斷。美國經濟增長最新的季度數據是2007年三季度的4.9%,這個數字較二季度的3.8%和一季度的0.6%搶眼許多,甚至是2003年三季度增長7.5%以來最快的單季增速。當然,2008年1月底放出的四季度經濟增長初步數據肯定會比這個4.9%低很多,經濟學家的預測中值是1.2%。但必須注意,單單一個季度的增幅放緩說明不了趨勢問題,而且,就算四季度增長數據慘不忍睹,也是公布於美聯儲22日突然降息後很多天,它似乎更適合作為1月31日伯南克再下狠手降息的理由。
當然還可以用“未雨綢繆”來解釋美聯儲降息75個基點,但這種先知先覺式的激進降息似乎也有些武斷。到目前為止,美國經濟的變數還在於消費的抗打擊能力,雖然各種機構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都在走低,但這並不意味著消費會突然一落千丈。實際上2007年美國消費者信心一直在下降,而在次貸風暴突發的三季度,消費依舊增長了2.8%,為GDP增長貢獻了2.01個百分點,這種堅挺為什麽不可能延續到四季度或是更久呢?至少美國人已經展示了令人吃驚的消費文化。研究顯示,美國消費者長期資產負債狀況沒有大幅惡化,以至於善變的經濟學家對四季度消費增長的預期中值也還是停留在2.6%的較高水平。
很難理解,當2006年三季度到2007年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僅為1.1%、2.1%和0.6%時,市場全無今天這般憂心忡忡。是什麽讓人突然成了如驚弓之鳥?恐怕正是有如救世主般的美聯儲!世人總是習慣於稱伯南克之類的中央銀行家為貨幣魔法師,實際上伯南克們在心裏重複的卻是莎士比亞在《奧賽羅》中的橋段:“你知道我們幹事情全賴計謀,並不用魔法,用計謀就必須等待時機成熟”。一個可能會和巴林銀行的裏森一樣出名的小人物傑羅姆·科維爾為中央銀行的大人物們製造了一個實施計謀的完美時機。法國興業銀行對內鬼科維爾違規交易實施平倉的行為引致了1月21日歐亞股市的“黑色星期一”,伯南克在華爾街可能被波及時英雄救美般地火速降息75個基點,看上去是如此應時應景而又恰如其分。
但中央銀行作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並不僅是用來挽救股市的,麵對尚未成形的衰退,伯南克如此大動幹戈究竟意欲何為?也許關鍵詞就是美國大選。多說無益,不妨來看幾組有趣的數字:第一組數據是大選年前兩個或三個季度的GDP增長率比較。2004年前三季度為3%、3.5%和3.6%,2000年前二季度為1%和6.4%,1996年前二季度為2.9%和6.7%,1992年前三季度為4.2%、3.9%和4%, 2004、2000和1996年的數據中是明顯的向上跳躍,而每個季度的初步數據大多在下一季度的首月末就能看到,而這段時期正是總統候選人穿梭各州拉票和11月選民投票的關鍵時刻。
第二組數據是大選年三季度和前一年四季度的GDP增長率對比,2004年比2003年是3.6%比2.7%,2000年比1999年是-0.5%比7.3%,1996年比1995年3.4%比3%,1992年比1991年是4%比1.9%,除了2000年,我們都能看到明顯的跳躍,而2000年克林頓兩屆任滿,不可能連任,而那時美國經濟恰好邂逅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危機的衝擊和新經濟破滅的尷尬,應該算是個有理可循的意外。
這兩組數據中包含的規律真的是巧合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大選年經濟增長的表現對總統寶座歸屬的影響,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以至於美國政要們有足夠的理由去製造某種規律。不幸的是,他們恰好有短暫改變經濟走向的能力。從這個有些“陰謀論”色彩的有趣視角審視美聯儲1月22日降息75個基點和1月31日可能的再度降息,至少能夠產生兩種潛在影響:一是經濟預期在下半年反轉,美聯儲有些誇張的現期舉動讓很多人產生了悲觀情緒,而當人們滯後地發現之前的預期太過悲觀之時,某位總統候選人可能在關鍵時刻就正好獲得了預期反轉帶來的民意支持度上升;二是經濟增長在下半年反轉,考慮到美國貨幣政策三個季度左右的政策時滯,連續四次降息將很可能讓美國經濟自下半年起觸地反彈,這正是很多政客希望看到的先抑後揚。
考慮到美國經濟獨特的政治周期,伯南克降息或是布什減稅就更加耐人尋味了。其實,美國經濟並沒有次貸危機前世人想象的那麽強大,但也沒有次貸危機後世人想象的那麽脆弱,次貸危機的確加大了短期衰退的可能,但並不至於讓美國長期一蹶不振。為美國衰退而深陷水深火熱的新興市場多少有些無辜,但這可能就是貨幣戰爭的殘酷所在吧。就像索羅斯所言: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相和謊言的連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