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油價跌宕與美國次貸危機
作者:陳言 文章來源:《經濟》
2008年1月2日,理查德·阿連茲坐在電腦前,向紐約原油期貨交易市場發出了一份訂單:購進1單原油期貨。阿連茲下單時,原油期貨價格已經上升到每桶99.50美元,等他這一單(1000桶原油)送出後,國際原油價格頓時跳躍到了每桶100美元。
當天的價格很快又跌了下來,最後定格在了每桶99.40美元上。估計阿連茲當天損失600美元,不過對此他並沒有多少怨言,英國一些媒體反而多少有些羨慕地評論說:“阿連茲先生隻用600美元就摘下了讓原油價格躍上100美元的桂冠。”
原油價格上漲引來了黃金、鐵礦、銅礦、煤炭等一係列原材料的漲價,美元開始更加走低,一有風吹草動指數就上下搖擺的股價已經明確地顯示出了下行的傾向。油價上升到了高點,接下來是原油價格的下滑,世界經濟將開始持續走低。
0.4%決定100%的價格
在阿連茲決定向紐約原油期貨交易市場發出訂單的那一刻,石油價格飛躍進入每桶100美元的時候,國際石油的供求並沒有因為上漲到了100美元而出現任何變化。美國市場決定一切的定價製度,該製度中凸現的各種矛盾也沒有絲毫的緩解傾向。美國期貨市場交易的原油數量不過占全世界交易量的0.4%,但美國的價格上去了,全世界的價格就要跟著上去。
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美國有著舉足輕重作用。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WIT= West Texas Intermediate)每天產量為30萬桶,相當於全世界一天的原油產量的0.4%,但由於是在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上交易,且全世界的原油期貨交易主要在這裏進行,所以這些讓美國有了左右全世界能源價格的能力。
每天在紐約交易的原油期貨有多少?現在大致為2億桶,相當於每天實際使用量的兩倍。換句話說,買賣雖然繁榮昌盛,但大都是虛設的,大多數商人在買用不了的原油,現在是買方市場,不管有沒有需求,不管實際需求有多大,全世界都在搶購石油,讓這個期貨市場異常地繁榮了起來。而且是買的人越多,價格就越高;價格越高,新來後到的人就越想買。2007年一年內,原油價格上漲了57.2%。這麽好的生意,當然有人願意投資了。
“次貸”推動原油爬坡
2007年國際資本突然看好原油,把眾多的資金投向那裏,與次貸危機有著密切的聯係。
美國的次貸危機到底有多大?因為危機尚未結束,甚至可能隻是剛露端倪,尚不能對危機的整體有一個大致的判斷。從目前已經顯露出的規模看,2007年6月前後預測的1000億美元,顯然是過於樂觀了。歐洲、美國金融界到了2007年的最後一兩個月才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按2007年12月的說法是,出了問題的次貸規模應該在5000億到6000億美元之間。當然這還是剛剛明確統計出來的數字,就像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銀行已經紛紛壞賬壓梁,銀行大廈就要傾倒的時候,各家均向日本政府提交了數額很小的一筆壞賬數目,讓政府對實際上的危機明顯估計不足,日本以後出現了“失落的十年”,直到小泉純一郎2001年上台,才把壞賬全部擠壓了出來,日本政府也有了徹底治理的決心,讓金融走出了失落的十年。此次美國次貸危機,未嚐沒有步日本後塵之嫌。
樹倒猢猻散。原以為次貸能保證資產升值的投資者們,在2007年開始紛紛撤資,讓本來裝在次貸中的“雞蛋”一古腦地拿了出來,去開始尋找新的投資對象。國外媒體炒作近來忽然把眼光對到了能源上,開始渲染能源不足問題。能源的漲幅也真的讓涉足者嚐到了甜頭。2007年的原油漲幅就足足證明了這一點。資金大搬家,從次貸中撤出的資金,一下子擠到了原油市場上。
一年中57.2%的上漲率算是足夠高的了。通觀這幾年的變化,原油價格上升了2-3倍,如果再和上世紀90年代不到20美元的價格相比,差不多與1973年11月價格從每桶2美元左右上升到10美元左右、1975年9月歐佩克再度提升原油價格相似,幾乎可以說現在是第三次大波動。此次原油價格上漲,不是資源國主導推動的,是美國次貸危機在起著推動油價上升,今後雖然有可能再度把油價推到一個新的製高點,但並不是能無限地推動下去,蜂擁的投資帶來的價格暴漲,最終會導致暴跌及實現新一輪的平衡。
油價跌宕中的苦與樂
當我們的眼看著原油價格上漲的時候,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正在悄悄跟進:鐵礦石價格也開始上漲,一輪新的國際漲價趨勢正在形成,過快的價格提升,將讓世界經濟蒙受沉重的打擊。
原油價格的提升,與1973年石油危機以後,油田、開采設施投資速度減緩有著很深的關係。原油的開采能力與消費需求的差距在不斷減小,剩餘供應量的減少,會帶來價格的上升。在國際油價不斷上升的時候,石油開采國並沒有加大投資力度,目的就是為了維持現在的高價。
美國依舊對原油價格有著絕對的定價權,在美元不斷貶值的情況下,原油價格的提升對美國來說,痛癢不如發展中國家來得那麽強烈。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油田在伊拉克,通過伊拉克戰爭,美國已經控製了伊拉克政府,在治安情況出現好轉以後,伊拉克的石油將主要掌控在美國企業手中。
惟一讓美國感到不滿的是突然讓俄國手中有了一張能源王牌。上個世紀90年代,油價下滑到20美元前後時,俄羅斯從國外借貸的資金,一時難以償還,但是原油價格又給俄羅斯帶來巨額財富。
原油價格的上漲,讓日本有了新的活力。日本在70年代的石油危機以後,節能成了國策,三十餘年的努力,讓日本有了“環境力”:日本的節能汽車在全世界都能看到,工廠與生活中的節能讓日本現在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了70年代幾倍,但2006年的原油進口量卻比1973年減少了17%。如今日本要拿這個“環境力”來開拓新的商機,把目光鎖在了中國等國家的節能減排上。在能源使用效率上,美國能耗比日本高出了1倍,中國是日本的8.7倍,印度為9.2倍,俄國更是18倍。不用增加原油的產量,把日本的節能推廣到世界,就完全能讓原油開采能力富裕起來。
如果能把問題限定在原油上,處理起來要容易得多,但現在的問題是,在原油漲價的同時,黃金價格開始從過去的每盎司36美元,上漲到了890美元,上漲了24倍多。鐵礦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起於原油的價格上漲,帶來了新一輪的通貨膨脹的危險,世界經濟增長開始明顯減緩。
2008年的世界充滿了油價引致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