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油價突破100美元的陰謀和危機

(2008-01-04 03:39:06) 下一個
 
作者:時寒冰

公元2008年1月2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紐約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達到每桶100美元。
    100美元不會是終點,更像是一個起點。
    事實上,喪鍾已經敲響。在這次油價上漲的背後,重重被遮掩的危機或將逐漸露出猙獰的麵容——可怕的不是危機本身,而是危機被忽略。

    第一部分:美國一再為油價上漲“火上澆油”

    過去,當油價上漲時,美國政府會采取措施平抑油價,並有可能向歐佩克施壓,要求其提高產量。但今年的油價上漲,美國人“勝似閑庭信步”。在1月2日油價突破100美元的當天,美國政府發言人明確表示政府不會動用戰略儲備石油去平抑當前高企的油價。
    事實上,這次油價上漲就是美國最先推起來的。2007年1月,在國際油價創下每桶49.9美元的兩年最低點時,美國突然大量增加石油庫存,其他各路資金蜂擁而入,使油價結束下跌走勢迅速進入上升軌道。在國際油價漲至高位的時候,美國不僅不幹涉,反而突然大幅減少原油庫存,對高油價推波助瀾。與此同時,美元的加速貶值也在成為推動油價上漲的另一主因。
    首先提到這一點,是要說明,100美元並非油價的最高點,由於種種原因,美國等發達國家主動幹預油價的時代已經過去。對中國而言,油價上漲的危險性不是在減小而是在增大。
    美國為何助推油價上漲?

    其一,總統布什的石油背景。
    美國媒體這樣評論布什:“美國曆史上沒有任何一屆政府像布什總統那樣與某一個行業(指石油行業)的關係如此密切。”
    據《環球》雜誌披露:布什的家族就可稱得上是石油家族。布什的祖父普雷斯特布什是靠石油、軍火起家,與老洛克菲勒關係密切。布什的父親喬治·布什也是石油資本家,同時是卡萊爾公司董事會成員、首席顧問。而小布什也在卡萊爾持股。並且,目前小布什的政府高官中清一色的具有石油背景。
    這使得布什政府難免會首先考慮確保石油集團的利益。相關細節舉不勝舉。2007年12月,美國總統布什批準了新能源法案,而該法案是在剔除對石油公司不利的條款後才獲得通過的。

    其二,油價上漲的主因是投機,而美國是投機的最大獲益者。
    油價上漲,許多人把責任歸結到產油國身上,而產油國則大呼冤枉。卡塔爾能源與工業部部長阿提亞認為,OPEC不應該充當高油價的替罪羊,推高油價的是國際金融投機活動,“國際市場情況超出了我們的控製”;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礦產資源大臣納伊米表示,投機活動是導致近期國際市場油價產生劇烈波動的主要原因
    產油國的說法是有依據的。
    目前世界石油交易價格主要是根據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英國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的期貨價格折算而定的。活躍在這兩個市場上的1.8萬億美元的對衝基金,基本掌握了石油市場的定價權。目前,共有595個對衝基金(大部分在美國)在進行石油交易,比三年前的180家增加了3倍還多。這些投機者通過推高油價獲取暴利,而美國政府的行動與石油投機者之間驚人的趨同性,正在逐漸揭開謎底。

    其三,油價上漲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影響遠小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
    1.GDP的增長與石油消耗量之間存在著同向性關係。上個世紀70年代,全世界GDP大約增長了43%,同期的石油消費量增長了39%,即GDP每增長1%,石油消耗量也相應增長1%左右。但是,隨著使用效率的提高和替代能源的出現,在發達國家,石油消耗量逐漸低於GDP的增長。而在發展中國家的石油消耗量卻遠遠快於GDP的增長。2003年我國GDP約占世界總量的4%,但消耗的石油卻占到全世界的7.4%。
    差別為何如此明顯?以車輛油耗為例。數據顯示,美國每輛汽車每年消耗1.8噸燃油,歐盟1.5噸,日本隻有1.1噸,而中國竟然高達2.3噸。為什麽? 因為中國公車多,而且公車大都是排量大,能耗嚴重的車。節能減排,還有比從公車入手更有號召力的做法嗎?而我們的官員卻每天坐著大排量車呼籲老百姓節能,這種搞笑的現象也許隻有在中國才會如此具有戲曲性。
    2.美國有巨大的石油儲備。
    美國依據1975年國會通過的《能源政策和儲備法》,開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運行機製。“9·11”事件後,總統布什下令能源部迅速增加石油儲備,達到7億桶。加上商業庫存, 美國的石油儲備足夠滿足國內158天的需求。相比之下,中國的石油儲備隻能用7天。美國的石油儲備體係分為政府戰略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日本、德國和法國的石油儲備體係分為政府儲備、法定企業儲備和企業商業儲備。多元化的石油儲備是發達國家的共識,而我國仍在走單一的政府戰略儲備路線。
    3.在過去的20年中,由於效率提高,美國的能源成本已經下降到可任意支配收入的5%。相比之下,我國的能源成本在可任意支配收入的比重高,承受能力脆弱。
    4.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
    早在1993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就批準了一個《總體技術措施計劃》,計劃在2003年把美國的汽車油耗降低三分之一。2007年12月18日,美國眾議院又通過了自1975年以來的首個能源法案,要求美國汽車行業在2020年前,把汽車燃油效率提高40%。到2030年美國進口的原油每天將減少400萬桶,一年減少2億多噸,相當於目前美國年進口原油量的五分之二。
    而我國卻在對實施完全相反的政策,比如,小排量車被禁止在城市主要路線行駛等等。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來看,這種蠢不可及的政策無異於自掘墳墓。
    5.可替代能源的發展。
    2005年,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能源政策法案》,未雨綢繆,全力以赴地發展可替代能源。根據該法案,到2012年全美國國燃料供給中將混合75億加侖的乙醇和生物柴油。而根據美國再生能源協會的數據,2006年1月,美國乙醇企業的總加工能力為43.36億加侖,而到2007年1月29日,乙醇企業的數量已經從95家增加到112家,總加工能力也擴展到55.33億加侖。這意味著,美國可能提前達到預期目標。 而我國受限於糧食產量,根本不能和糧食出口大國美國相比。能夠解決溫飽問題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發展生物能源我國沒有這個條件。
    但我國可以在可再生能源方麵大有作為。遺憾的是,我國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方麵也沒有真正給出明確的鼓勵性政策。在我國,風能電入網非常困難。據悉,風能發電成本比較高,每千瓦投資在萬元左右,雖然有國家補貼,每千瓦時風電進入大電網的價格仍然要高出火電0.1元左右,導致風能電被邊緣化,許多投資者被迫撤離。而德國是怎麽做的呢?他們以法律的形式硬性規定風電入網,並且,政府給予大量補貼。

    第二部分:高油價為浪費能源國家敲響警鍾

    鑒於上述原因,再像過去那樣指望美國等發達國家出麵去平抑油價隻能是妄想,人家從N年以前就開始預防現在的危機與未來的危機了。 不僅如此,危機反而可能掠奪的工具。美國一方麵通過加快印製美元免除自己的一部分債務負擔(中國重視美元儲備而輕視實物儲備不僅愚蠢而且危險),同時,透過投機原油、操縱原油價格又加大了發展中國家的成本,兩者都能為其掠奪財富提供方便。這不是美國的錯, 因為麵對沒有節製的肆意浪費行為、麵對愚蠢的缺乏公心的主政者,任何國家都可能心生掠奪的欲望。
    100美元隻是一個起點,由它敲響的喪鍾,還將被忽略多久?
    對於油價的危險性,我國一直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如果將來某一天因高油價陷入困境,絕對是自找的,怨不得別人。
    多年前,我受朋友委托去看望一位退休的老幹部,他曾經擔任我國石油部副部長。他告訴我,我國為了提高石油產量,毀滅性開采原油,采收率低下,浪費非常嚴重。我至今記得老人憂傷的表情。但他不能阻止,既定的發展目標一定要實現。
    能源安全是一個長期的係統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國曾經把希望寄托在“走出去”上,認為隻要走出去就能輕而易舉地化解危機。然而,教訓馬上就到來。2005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共同出資14.2億美元,收購了加拿大恩卡納集團的安第斯石油公司,該公司在厄瓜多爾有5個石油區塊的資產和開發權,是厄瓜多爾最大的外資企業。加拿大人傻嗎?結果,傻的是我們而不是他們。厄瓜多爾隨後宣布增加征收特別收益金,規定外國石油公司額外收入中的99%收歸國家所有, 這一悶棍使我國的投資頃刻間瀕臨破產邊緣。問題在於,為什麽傻的總是我們?對於這種風險我們為何事先沒有絲毫警覺?
    這同時也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我國的石油資源稅一直很低,隻有30元/噸,而美國石油資源稅每噸超過130美元,俄羅斯超過180美元。我國的石油資源稅不及美國的3%,不及俄羅斯的2.3%。厄瓜多爾將特別收益金提高到99%在打懵我們的同時,是否也在給我們某種啟示?
    由於石油資源稅低,一方麵,導致我國的石油采收率低,浪費嚴重。另一方麵,壟斷的石油巨頭為了獲取一己之私,竟然在我國成品油嚴重依賴進口的情況下大量出口!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1至7月,中國成品油進口同比降低1.0%,成品油出口同比增長竟然高達26.2%!2007年1-1月份,我國總計出口原油319萬噸,總計出口成品油1430萬噸。其中,成品油累計出口同比上升27.8%!
    當然,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帶來的不僅是能源危機,還有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
    眾所周知,我國2007年CPI持續上漲,當年11月份的CPI同比漲幅達到6.9%。石油既是重要的工業生產原料,又是主要的燃料,其價格變動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傳導到下遊,對大範圍內的產品價格構成影響。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價格模型測算,石油價格每提高10%,推動居民消費價格上升0.25%,生產資料價格上升0.9%。
    這還隻是一個方麵。
    在我國,CPI上漲很大程度上與食品價格上漲有關——這是由我國的CPI設計本身的缺陷所決定的,那麽,如果油價持續上漲,國際糧食價格有可能進一步上漲,進而,給我國帶來更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但是,生物能源政策正在促使它迅速減少糧食出口。2007年1月,美國總統布什宣布計劃到2017年將玉米乙醇等生物燃料產量提高五倍,達到約350億加侖,為此,美國將大量糧食用於發展生物燃油。以玉米為例,2007年美國玉米產量預計達到創紀錄的130億蒲式耳,其中43%的產量將用於飼料加工行業,24%的玉米將用於乙醇生產。而在兩年前,飼料行業的玉米用量占到總產量的55%,而乙醇行業僅消耗14%的玉米。
    由此,國際糧食價格飆升。
    值得強調的是,國際糧食價格的上漲速度遠遠低於國內糧食價格的上漲速度。比如,2004年國際食品價格大漲,漲幅達到26%,而國內食品價格的漲幅不到15%。盡管如此,我國CPI仍然一再走高,可以想象,如果國際油價持續攀升,美國發展生物燃料的動力將更加強大,由此消耗掉的糧食必將推動糧價的進一步上漲。對美國而言,糧價上漲獲取的利潤可以部分補貼其用於生物燃料消耗的成本,又進一步保證了能源安全,可謂一舉兩得。而中國呢?在國際糧食價格漲幅低於國內糧價漲幅的情況下,通貨膨脹壓力尚且令我們不堪重負,一旦國際糧價上漲的因素傳導到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又將是多少? 為什麽美國的政策能夠使其左右逢源,多方獲益,而我們卻一再成為受損害者,是美國人太聰明還是我們太愚蠢?——這絕非一個問題。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國際糧食價格持續上升的情況下,我國的一些企業和個人為了賺取蠅頭小利,大幅度出口糧食。以小麥為例,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1至10月份,我國出口小麥1,846,877噸,同比提高206.5%。而進口則大幅下降。2007年1至10月份進口了78,739噸小麥,同比降低85.5%。小麥出口數量是進口數量的23.46倍。我國從一個糧食進口國迅速轉變為一個糧食出口國!這正是國內糧價上漲速度超過國際糧價的根本原因。一旦我國糧食出現大麵積減產,這種不受任何控製的隨意出口行為將給我國的糧食安全帶來怕災難性後果。而直到2007年12月20日,我國才取消小麥、稻穀、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糧及其製粉的出口退稅。
    油價每桶突破100美元,絕對是一個可怕的信號,對於那些居安思危者,它敲響的或許是警鍾。但對於渾然不醒者,它敲響的絕對是喪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