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譚文此調逆勢順耳,陰謀論若能形成和聲,唱衰熊瀉,作者真乃巾佩英雄也。美國主要的對手是歐盟。瓦解歐盟,需要讓俄羅斯崛起,再與中國互補,聯俄聯共,方成戰略。
作者:譚雅玲 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研究員 文章來源:大眾理財顧問
當前美國經濟悲觀和美元減持幾乎是所有問題的焦點,但透過現象看本質,當前美元匯率與美國經濟放緩引起的緊張情緒被過度放大,似乎進入了美國設定的“圈套”中。筆者認為,未來美國在全球的金融地位,將通過次級債危機得到全麵鞏固和提升,美元霸權非但不會削弱,反而將得到強化。其中美元利率是手段,美元匯率是杠杆,美國股市是收益者。
美國金融政策策略搭配的有效性、靈活度和控製力不容低估,主要體現為以下6大方麵。
遠見卓識的戰略
從美元貶值周期看,美國對不同組合的貶值策略的運用顯然深謀遠慮。2002~2004年美元對所有貨幣全麵貶值;2005年則反轉為對所有貨幣的全麵升值,令市場始料不及;2006~2007年上半年,美元對不同貨幣在不同時間有升有貶,使市場對價格趨勢和方向更加難以把握;2007年下半年至今,美元更是對所有貨幣大幅度、前所未有地貶值。
美元對次級債危機“借題發揮”,創造貶值氣氛和環境,特別是對歐元快速貶值,旨在挑戰歐元心理極限,從而設定長遠對應歐元的策略。歐元上漲對歐元區實是“災難”的開始,而美元則得到自我嗬護、休整、調節,使得美元價格縮水,但美元價值仍存。這樣的“遠見卓識”是任何一個貨幣體和經濟體都難以做到的,而美元和美國可以。
損人利己的策略
通過美元分階段和有步驟的貶值,美國正在實現自身經濟結構壓力的緩解,並強化了全球對美元的依存度。美國2007年財政年度的赤字為1630億美元,較2006年下降850億美元,為連續第3年下降;財政赤字占GDP比例為1.2%,遠低於2.4%的40年平均水準。美國2007年7月份的貿易逆差較6月份下降2.5億美元,8月份較7月份再度下降14.1億美元;2007年前8個月,美國的貿易逆差已較2006年同期削減505億美元。在美國哀唱美元貶值和次級債危機的過程中,敏感的雙赤字問題卻逐步實現了化解。美元貶值利益在自身,傷害在外部,“損人利己”的策略可謂老到。
聲東擊西的戰術
次級債危機表露之前,全球都麵臨對流動性過剩的憂慮,而次級債危機爆發後,美聯儲和歐日等國央行紛紛注資,結論卻變成了流動性不足。事實上,並非金融市場和金融體係缺少資金,而是因事態恐慌不敢發放資金導致流動性不足。但發達國家流動性不足的“假象”,卻導致全球流動性的困惑和恐慌,形成價格迷失和投資迷失。此外,美國投資銀行的所謂次級債損失並非實際意義的虧損,而是盈利指標下降,預期利潤沒有達到,導致市場恐慌次級債的緊張心理進一步擴散,而美國正好借機牟取國際同情,聲東擊西,為自己創造需要的經濟結構和投資調整環境。
一箭雙雕的策劃
美元貶值策略明確針對歐元和人民幣:歐元在貨幣格局上形成美元的對手,瓜分和分割美元的市場份額,在實質上形成對美元霸權的挑戰;人民幣雖然在貨幣形式上還不是美元的對手,但在信心信譽上已可與美元資產競爭,特別是人民幣國際信譽和經濟基礎創造的投資吸引力,觸痛了美國經濟的軟肋。美元貶值的結果,是歐元升值和人民幣升值,“一箭雙雕”的策劃大顯成效。
挑撥離間的手法
不僅日本、美國先後力壓人民幣升值,2007年9月份歐洲也開始提出人民幣升值要求。原因首先在於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與兌歐元貶值形成反差,導致歐洲開始指責我國人民幣匯率問題。另外歐元區難以抗拒美元貶值,美國又采取“挑撥離間”手法,刺激歐元區對我國匯率不滿。當前歐盟強調我國人民幣匯率相對美元升值、歐元貶值,是隻看到了表象,實質問題在於美元兌歐元貶值幅度高達-13.4%,遠高於人民幣兌歐元-6.4%的貶值幅度。人民幣和歐元一樣,都是美元貶值最大、最直接的受害者之一。
自我保護的需求
美國借貶值之機,實現了自身經濟結構的有效調整。即使在美國次級債“惡化”的2007年第3季度,美國經濟增長指標依然高達3.9%,超過第2季度的3.8%。而值得警惕的是當前美國經濟唱衰的目的和籌謀。在實體經濟尚未出現根本性轉折的背景下,美元貶值依然是在運用貨幣策略和技巧,實現對自身經濟利益的保護。
綜合以上分析,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和兌歐元貶值,並非是人民幣自主或自我所為,而是美元這一國際主導性貨幣的政策或技術因素的刻意作為所致。美元的長遠戰略規劃,將可能左右未來國際金融的方向。美元匯率、美元利率特別是美國金融戰略的深入,可能導致以下趨勢的發生,即發達國家難以持續的結構壓力和協調困難,有可能通過戰略戰術籌劃和自然態勢轉移至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的金融體係,從而利用後者金融體係信用基礎和市場不健全的缺陷,達到製造發展中國家金融危機、解決發達國家問題的目的。“替罪羊”就是這種可能性的貼切解析。同時,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問題也可能以戰爭方式解決,或借用全球通貨膨脹的金融微觀惡化局麵,轉移經濟乃至政治風險壓力,達到自身經濟金融利益的最大化。
123a:花旗的深水炸彈,每季還要炸一次,請看另一“譚文”:
花旗財報深水炸彈 負資產按揭或高達754億美元
作者:譚璐 消息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美聯儲在1月22日緊急減息75個基點之後,當天的美股低開後反彈。不過花旗繼續跌勢,收報24.40美元,下跌0.2%。1月15日公布第四季度業績當天,花旗在紐交所的股價就應聲下挫了7.3%,收報26.94美元,從近一年來最高點的55.55美元下跌了51.5%。
花旗上周的業績報告顯示,相關次按的撥備達181億美元,使虧損達98.3億美元,這兩個數字使花旗成為次按危機中受傷最重的銀行之一。上周花旗業績報告出台之後,標準普爾將花旗的信貸評級降為AA-。不過,標準普爾的大中華區資深董事曾怡景對本報記者表示,花旗的股價與評級並沒有直接關係,股價所反映的是市場對於這家銀行的判斷。
雷曼兄弟的高級副總裁兼全球首席經濟學家Paul Sheard對本報記者表示,次按危機波及全球多個地區,估計美國經濟衰退的幾率大概有40%,不過他沒有評論次按危機中銀行業的損失情況。
一位摩根士丹利不願意公開姓名的分析師表示,"花旗財報埋伏著很多炸彈,僅負資產按揭一項可能就相當嚴重。"
負資產按揭或高達754億美元
在國內消費信貸方麵,花旗產生了41億美元的損失,主要包括6.9億美元的高等級信貸淨損失和33.1億美元的淨貸款損失準備。信貸損失的增加,主要包括一次住房按揭和二次住房按揭的違約率增長,以及未保護的個人貸款、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等方麵的損失。
目前花旗的一次樓按和二次樓按的信貸規模一共2144億美元。業績報告上的LTV指標(loan to value ratio, 指樓按對樓宇價值的比率)顯示花旗按揭有很大的比例已經暴露於風險之中,樓價下跌將對銀行產生很大影響。香港的銀行在貸款時LTV以70%為標準,而美國這方麵的標準比較高。
根據花旗官方發布的業績簡報(Fourth Quarter 2007 Earnings Review),在花旗的樓按組合中,一次樓按為共有1514億美元,其中LTV小於80%的樓按1074.94億美元,占一次樓按的71%;LTV在80%-90%之間的136.26億美元,占一次樓按的9%;而LTV等於或超過90%的樓按302.8億美元,占花旗一次樓按的20%。
一次樓按29%的部分處於危險狀態,即樓價下跌20%,這部分資產都會變成負資產按揭。高盛在1月1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美國樓價將由高峰至低點會跌20%至25%。按照這種估算,花旗持有的一次負資產按揭可能將在439.06億美元以上。
花旗的報告也顯示,其二次樓按共630億美元,其中LTV小於80%的樓按315億美元,占二次樓按的50%;LTV在80%-90%之間的100.8億美元,占二次樓按的16%;而LTV等於或超過90%的樓按214.2億美元,占二次樓按的34%,比例也相當高。按照高盛對於樓價未來走勢的估計,花旗二次樓按變成負資產按揭的比例將超過50%,即至少有315億美元二次樓按貸款規模超過抵押房屋的價值。
兩項相加,一次、二次樓按可能變為負資產按揭的規模高達754億美元。
如果經濟陷入衰退,隨著消費者無力償還信用卡和汽車貸款,花旗和其他銀行可能需要計入更多虧損,為此,花旗在第四財季計?4億美元潛在貸款損失準備金可能遠遠不足。
1月23日,投資銀行雷曼兄弟高級副總裁兼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蘇博文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上星期美國政府推出1500億美元的救市措施,雖然這些措施出台得比較遲,不過相信行政手段刺激經濟的成效將於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顯現,美國第二季度的GDP可能會因為救市措施而增加1%。
CDO資產得再衝減
花旗的巨額虧損主要受次貸損失和國內消費信貸兩方麵的影響。在次按風暴中出問題的,是把次按等資產打包而成的債務抵押債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以及用CDO作抵押品發行的商業票據。花旗的業績報告顯示,撥備的181億美元來自定息債券市場部門,包括143億美元的高信用等級資產支持債券CDO,和29億美元的借貸和結構性產品。
截至去年9月底,花旗有關CDO的數額是546億美元,第四季減值181億美元,比例達到33.2%,因此到2007年底,花旗的CDO規模降為373億美元。不過,美國Tavakoli Structured Finance Inc的總裁Janet Tavakoli表示,花旗可能需要再減值33億美元。Janet Tavakoli認為CDO的市場價格比較低,花旗的資產衝減並沒有完全反映當前的市場價格。如果用市場價格來計算,花旗的衝減總額應達到210億美元左右。
花旗的首席財務官Gary Crittenden在回應上述指責時說,花旗已經進行了"認為適當的衝減"。花旗使用了各種模型來對債券進行估價。花旗也考慮了各地住房市場之間的差異,以及參考了其他跟蹤次級債的指數。
其實,去年底次按風暴越演越烈的時候,已經有投資者和監管部門開始調查投資銀行以及對衝基金所持有資產的定價問題。
由於CDO交易比較少,所以缺乏可靠的市場價格資訊。"金融會計標準協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要求必須以公平價格來計算出資產的"退出價格"(Exit Price),而非"進入價格"(Enter Price)。"退出價格"是指出售資產的市場價格,而目前投行和對衝基金普遍使用其內部設計的數學公式推算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