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拯救中國大豆-看外資如何用慢刀子宰東北人

(2007-11-17 17:46:57) 下一個

作者:姚卜成

    中國是世界第4大大豆主產國,而黑龍江省是中國大豆主產區,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2%左右,居全國之首。由於地處高寒,黑龍江省黑河、綏化北部及建三江部分地區,約有3000多萬畝的耕地隻能以種豆為主,這裏的農民要賴“豆”生存。但在2005年以後,大部分賴“豆”生存的豆農卻賣不出大豆了,生活陷入困境。綏化市的種豆大戶孫江200多袋大豆都存放在庫房裏,“收購價太低,賣了就賠錢了,”他一臉愁容地說。

    賣豆就賠錢的孫江並不是豆農中的特例,黑龍江北安農懇分局副局長陶喜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是大豆主產區,但受進口大豆衝擊,加之大豆效益差,現在農民‘賣豆難’已出現,豆賤使農民苦不堪言,大豆種植麵積已明顯萎縮。從北安農懇15個農場的情況看,跌破種植成本的收購價格使不少的種豆大戶都已經離開了農場,或已經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了。

    北安農懇分局下屬的黑龍江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是目前國內獨資規模最大、加工國產大豆最多的企業,但企業加工黑龍江產區大豆要比加工進口大豆每噸增加170元左右的成本,九三油脂公司每年加工200萬噸黑龍江大豆,要比用進口大豆增加成本3.4億元。現在誰加工國產大豆越多,誰就虧損越多。目前東北大豆加工企業幾乎全部停產或破產。

    陶喜軍說,為了企業生存,我們在大連和天津建了加工進口大豆的分廠,以彌補在黑龍江大豆產區5個分廠的巨額虧損,但現已難以為繼。目前ADM、嘉吉、邦基、路易達孚等跨國公司紛紛向北安農懇分局九三油脂公司提出合作意向,但條件是必須把產區的分廠分離出去。如果我們與之合作,我國大豆市場90%以上都將受製於人。這樣發展下去,我國大豆種植業也將麵臨致命打擊。

    從被稱為大豆種植黃金地帶的原產國,到現在“危在旦夕”的大豆產業形勢,中國的大豆產業的出路在哪裏?它對國民經濟又有多重要?

          大豆的貢獻

    大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農作物,又是新興起來的世界性五大主栽作物。可以說,現在世界上的大豆幾乎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引去的。我國的大豆大約於2000年前傳到日本和朝鮮,1740年引進法國,1790年傳到英國,1875年傳入奧地利,1881年傳入德國。1873年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第一次展出中國大豆即引起轟動,被人們視為珍品,稱為“奇跡豆”,從此,中國大豆大步走向世界。

    千百年來大豆一直是人們喜愛的食品。不但如此,作為農業大國,大豆是支撐中國農業命脈的主要產業之一,保守估算,在全國七億農業人口中,常年種植大豆的農戶約5000萬戶,涉及約1.5億左右的農業人口,約占農業人口的16%。僅黑龍江賴“豆”生存的農戶就多達一千萬人左右,這些大豆種植農戶50%以上的家庭收入來自大豆,是當地農戶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

    為什麽大豆成了黑龍江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黑龍江北安農懇分局副局長陶喜軍介紹說,一是由於地質的因素,受地處高寒、日照、霜期的影響,很多地方隻能種植大豆。二是大豆也是天然的“藥物”,能治愈地方病——克山症和大骨節病。

克山症是一種以心肌壞死為主要症狀的地方病,因1935年最先發現於中國黑龍江省克山縣而得名。大骨節病是以關節軟骨、骺軟骨和骺軟骨板變性壞死為基本病變的地方性骨病。克山病和大骨節病是怎樣產生的?營養學家張一民在根據地方病防治所近三十年的病區調查資料後指出,由於豆類作物種植減少,使當地人群的日常膳食中豆類食品缺乏,是引起發病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大豆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的新發現,使大豆及其相關產業的地位日益重要。美國一家雜誌預言:“未來的十年,最成功而最有市場潛力的並非是汽車、電視和電子產品,而是中國的豆腐。”

    雖然社會已經進入了工業時代,但大豆依然是世界上經濟強國的主要農業產業,大豆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興衰直接影響到食品、機械和輕工等相關產業,關係到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發展大豆產業也成了一些國家走向強國的途徑之一。美國人稱大豆為“金豆子”, 1973年大豆即已成為美國農業收入的最大來源,大豆生產及出口給美國帶來巨大的財富。

    美國於1765年首次種植大豆,1915年華盛頓州的一家榨油廠因了解到中國榨油方法,才首次加工了美國種植的大豆。此後,加工商同生產者簽訂了大豆生產合同,促使美國大豆種植麵積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世界市場對烹飪油、沙拉油及肉類的需求持續增長,促使美國大豆生產迅速擴大。50年代初大豆麵積尚不足560萬公頃,到1971-1972年已增至1700萬公頃,1979-1980年達到創紀錄的2850萬公頃,至此,美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消費和出口國。1992年美國大豆總產5900萬噸,占世界大豆總產的52%。每年出口約2000萬噸,占世界大豆貿易總量的66%;單產2530公斤/公頃,比世界平均單產高23%。現在,美國大豆年產量達到7000萬噸,居世界首位。

    無獨有偶,巴西也因大豆穩定了國內農業經濟使其工業迅速發展,從而走上了強國之路。1967年巴西南部地區遭受霜凍,許多咖啡等經濟作物被凍死。當時,華裔企業家林訓明建議農民在重新栽種的咖啡幼林中間種大豆,並同農戶簽訂收購合同。許多農戶發現種大豆的效益好於種咖啡,從此大豆麵積迅速擴大。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市場大豆緊缺,價格上揚;再加上政府采取了一些優惠政策(如低息貸款),從而促進了巴西大豆生產的發展。

    1965年巴西大豆麵積僅為43.2公頃,總產僅占世界大豆總產的1.8%。1980年增至877.4萬公頃,大豆出口量也由52萬噸增至1520萬噸(包括豆粕和豆油)。1992年巴西大豆麵積為1080萬公頃,總產2130萬噸,占世界總產的18.5%;單產1970公斤/公頃,略低於世界平均單產水平。目前巴西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

 大豆成了各國的農業之首,使其農業經濟迅速發展並支撐起強大的工業體係,但在中國,大豆的種植麵積正在萎縮,占全國大豆產量二分之一強的非轉基因大豆主產區黑龍江大豆種植麵積已經減少25%。而以大豆為原料的當地油脂企業高峰期數量過百,目前能夠斷斷續續開工的隻有四五家,麵對使用質優價廉進口大豆的非主產區的油脂企業,當地企業普遍難以招架。

    而此時,美國農戶正計劃將2008年的大豆種植麵積擴大13%,由2007年的6,410萬英畝增至7,260萬英畝,

    美國Farm Futures雜誌表示,根據雜誌對600位農場主的調查,擴充大豆種植將占據一些玉米播種麵積,可能導致美國玉米播種由今年的9,290萬英畝下降8,490萬英畝。Farm Futures的市場分析師Arlan Suderman稱,“上漲的輸入成本以及大豆價格的吸引力刺激農戶放棄一些玉米播種。不幸的是由於行業需求並為顯著下降,玉米市場無法承受800萬英畝的麵積流失,這引發了未來六個月內玉米和大豆作物種植麵積的爭奪大戰。”

          中國大豆的困境

    一方麵大豆種植麵積不斷萎縮,種植大豆的農戶麵對跌破種植成本的收購價格愁容滿麵;一方麵進口大豆的數量不斷攀升,本國大豆加工企業麵對使用質優價廉進口大豆的跨國公司無力招架幾乎全部停產或破產。

    這是一個怎樣的局麵?是因為國內大豆出現短缺嗎?並不是,我國年產大豆1700萬噸左右,需求在3500萬噸左右,需要進口是不爭的事實,但2006年上半年國產大豆銷售困難,而進口總量同比卻增加15%,達到1400萬噸。

    進入我國市場最快的是美國的ADM、新加坡的Wilmar,還有嘉吉、邦基、來寶等大公司。如ADM收購了華農集團湛江油脂廠;邦基收購了山東日照油脂廠、菏澤油脂廠等企業;嘉吉收購了華農集團東莞油脂廠、廣東陽江豐緣集團等企業,還在南通新建了年處理300萬噸大豆的油脂廠;來寶收購了廣西欽州大洋油脂廠;新加坡豐益集團分別在山海關和青島新建了年加工150萬噸和120萬噸大豆的油脂廠。

    中國企業在2002-2004年連續三次遭遇國際糧商和投資基金的瘋狂打壓。2003-2004年初,美農業部稱該年度大豆收成不好,此時正值美國對中國紡織品限製,為緩和中美經貿關係,中國向美國派出農產品采購團采購了150萬噸大豆,當時美國大豆期貨價已達4300元人民幣/噸。中國代表團竟在這一價位簽下訂單,且未作任何套期保值處理。在中國走後的一個月,大豆價格跌至3100元/噸,中國企業被送上絕路。

    事後證實:當年美國大豆產量創曆史紀錄。這顯然是國際糧商和基金聯手做“局”。據調查這次采購使中方多花15億美元冤枉錢,此後一年,參與采購的中國企業全麵虧損達80億元以上,一半以上的中小大豆加工企業停產倒閉,國產大豆收購價大幅度下滑。

    在這次大豆危機中,山東依靠進口大豆的企業幾乎全軍覆沒,大連華農、三河匯福等一批國內大型油脂企業也元氣大傷。跨國糧商則借機兼並企業,淘汰大量競爭對手,從此,進口大豆稱霸中國大豆市場。

    據了解,中國大豆主要是非轉基因大豆,而進口大豆以轉基因大豆為主。

    中國大豆的栽培曆史已有5000多年,素有“大豆故鄉”之稱。為何進口轉基因大豆進來之後卻能夠在中國大行其道呢?根本原因就是,出油率比國產大豆高5%左右,能帶來更多經濟效益,美國等大豆主產國,對豆農有可觀的農業補貼,這讓豆農在出賣大豆時有廉價出售的“本錢”,提高了價格競爭力;最後,進口轉基因大豆運輸成本低,到貨時間準。而國產大豆的主產區集中在東北三省,要通過鐵路南下。國產大豆不但運輸成本高、耗時長,到貨時間有時難以操控。

    是不是我國的大豆在市場經濟中根本難以和轉基因大豆競爭?據國家糧食局西安油脂科學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蔣新介紹說,現在我國原料大豆的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均有所提升,百粒重50克的大粒和15克的小粒特用豆已大批量推向市場,單產有所提高;已具有形成優質、非轉基因、綠色大豆品牌的條件。

但與2005年比,2006年黑龍江的大豆價格每噸卻下降了550元,而這個價格已經接近種植成本。價格才是左右市場的因素,進口的轉基因大豆是靠“廉價”占領中國市場的。

    中國大豆目前的局麵可以說是“四麵楚歌,身陷困境”。據了解,2006年黑龍江大豆播種總麵積由原來的400多萬公頃下降到330萬公頃,比2005年減少20%左右。目前,我國大豆總加工能力在7000萬噸左右,但實際加工總量不足4000萬噸,產能嚴重過剩。

    截至2006年底,全國仍在建設的97家大豆油脂加工企業中,外商獨資或外資參股的企業多達64家,年加工能力為5100萬噸,占中國大豆總壓榨能力的73%,占實際加工總量的80%以上,產能過剩的矛盾愈加突出。同時,由於跨國公司在國內新建和並購大豆加工企業,已初步形成了壟斷布局,與大豆相關的化肥、農藥、經貿、輕工與食品等上中下遊產業受到極大傷害,如國產製油設備生產企業的生存空間將大大縮小。

    大豆業的萎縮使賴“豆”生存的農戶麵臨生存危機。據測算,種大豆比種玉米、水稻、土豆效益要差得多,每畝純收入隻有幾十元錢,一些受災農戶不僅沒有收入還要搭錢。黑龍江省大豆種植農戶50%以上的家庭收入來自大豆,海倫市有兩個村,因大豆收益差,被迫轉讓土地外出打工的農戶占全村總戶數近30%。

 

        大豆引發的國家糧食安全

    中國大豆在1996年完全開放,到2006年,正滿十年。十年間隨著洋大豆的大舉進入,跨國糧商對油脂行業的參股控股,沿海就地加工的蓄意布局,使得大豆產業陷入被外資全麵控盤的境地。

    2004年之後,國內油、蛋、肉等消費量節節上升,2006年底豆油上漲帶動糧油肉類紛紛漲價。同時,東北大豆產區遭遇空前的進口衝擊,大豆收購價持續低迷,種植比較效益持續下降,大豆種植麵積不斷減少,豆農和大豆加工企業都苦不堪言。

    而此時,世界各大糧商如美國ADM、嘉吉、邦吉、新加坡Wilmar、托福、來寶等大公司入股中國大豆壓榨企業。2004-05年,國家發改委兩次發布行業預警:國內大豆壓榨能力是實際需求的2.6倍以上,年綜合平均開工率不足40%。但外資乘我企業困難,加快並購我國大豆加工領軍企業。中糧集團旗下8個油脂加工企業均成為外資企業。同時外資又興建大型榨油企業。至2006年4月,仍在開工的97家企業中,外商獨資或參股的企業有64家,控製了中國85%的實際加工量。

    跨國糧商基本完成了在中國的戰略布局,他們控製了中國60%以上的實際壓榨能力後,壟斷了中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跨國公司買入南美廉價大豆、享受巨額農業補貼的美國大豆,再高價轉賣給中國的壓榨企業,賺取壟斷的貿易利潤。留給中國的是壓榨行業的低利甚至虧損、本土大豆的滯銷。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目標:①傾銷更多的大豆;②搶占市場;③利用在華企業控製中國市場,實現國際貿易環節的利潤。

    現在大型壓榨企業隻剩一家(黑龍江九三公司)未被外資兼並。針對所謂“國際糧商給中國帶來了資金、技術、先進管理理念、就業、稅收,中國大豆企業技不如人”的說法,九三公司總經理田仁禮指出:一個日產5000噸的加工廠,投資並不大,用工一般不超過250人。中國企業的技術和管理,並不遜於外資企業。

    在合資企業中,外資股份一般不超過30%,表明跨國公司並不企圖賺加工環節的錢,主要目的是獲得進口大豆的話語權。

    獲得進口大豆的話語權是最為險惡的,國際糧商控製了從大豆主產地南美到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產業鏈。他們在南美國家發放生產貸款、修建鐵路港口,控製了當地絕大多數的大豆生產,南美豆農則低價出售大豆抵償貸款。糧商將南美大豆采購價控製在200美元/噸以下,然後操縱期貨交易,以300-400美元的價格賣出。

大豆加工企業實行外資化、集團化,其結果就是進一步壓低大豆采購價格。由於收購價格接近種植成本,農業稅減免和糧食直補的好處全被收購壓價吃掉。如此下去,東北的大豆種植業將麵臨滅頂之災。

    目前,我國的大豆加工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延伸到飼料加工、畜禽、水產養殖、營養保健、包裝、化工、環保、軍事、醫藥、紡織服裝、航空、航天等領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如果國內大豆生產消亡,大豆將完全依賴進口,各相關產業的發展將受製於人。同時,我國食品營養所需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來源將受製於人。由於大豆加工和貿易已被外資掌控,如果大豆生產全麵崩潰,我國的大豆供應及飼料工業、畜禽、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將全麵受製於外國,傳統豆製品、肉、蛋、奶及水產品等的供應將麵臨挑戰,嚴重危及我國食品安全。

     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可能帶來的另一個嚴重後果是,轉基因大豆具有生物破壞性。農民一旦種植這種大豆,轉基因大豆就會影響中國大豆的物種特性。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和多樣性集中地,野生大豆原始性狀一旦受到破壞,則意味其遺傳多樣性受到破壞,這必會嚴重威脅糧食安全。國家環保總局自然生態保護司助理巡視員王德輝認為:“轉基因生物對中國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的潛在威脅和風險正在增加。”這並非杞人憂天,2001年,科學家發現墨西哥300多種玉米資源受到進口轉基因玉米的汙染。專家們擔心,同樣的事情會在中國重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