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曆史上難以定性的司馬懿

(2007-11-13 07:44:35) 下一個
 

知道司馬懿也是從家戶喻曉的三國諸葛亮的故事裏麵聽到的,雖他與諸葛亮周旋多年,終於拖死千古一相,實在是不得了,在曆史上留有他一席之地,但無論百姓還是曆史學家都不願意談及此人,頂多是從軍事角度對他進行了一定的肯定.


大概所有人都記住了五朝十六國的一代梟雄石勒那句雄爽豪邁的話:"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白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父子,欺負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但司馬懿終究是比不過曹操的,麵對的問題不如曹操之難,建立的功業不如曹操之大,而曹操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影響更不是司馬懿這個武夫所能比擬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用現代的話來說,那時他也是伺奉曹家三代功勳卓著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老年詐病,雷霆一擊滅了曹氏政權的擎天柱曹爽的全家,一個擦邊球這國家政權就如囊中之物取到手,這在封建社會這個大背景下也的確不容易.

你可以在司馬懿在與諸葛亮對峙之時,以及與曹爽進行決死鬥爭之時看出司馬懿也不是一個不值一談的等閑之輩.

公元二二七年,諸葛亮上<<上師表>>,次年揮師出征,這時魏延建議他帶精兵五千,從褒中出,直撲長安;諸葛亮率大軍從斜穀來,可以一舉而攻占關中.然而在諸葛亮心中,司馬懿是善於用兵之人,特別是平定孟達的叛變,判斷準確,動手神速正是在這一年的年初,必然給諸葛亮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諸葛亮認為這個策略過於危險,不如先取隴右沒有采用魏延的計策.

公元二三一年二月,諸葛亮又率軍"北伐",圍祁山.司馬懿留精兵四千守上(圭阝),餘軍西救祁山,張(合阝)建議分兵駐於重地,司馬懿不采,他認為分兵將會招至挫敗,就如同漢高之時,楚軍三分,遂為黥布所敗.諸葛亮留兵攻祁山,自率兵攻向司馬懿,遇於上(圭阝)之東.司馬懿依險不戰;諸葛亮退兵,司馬懿如影幻形跟隨其後,到達鹵城.真是敵進我守,敵退我追.張(合阝)認為,大軍可駐於此地,再奇 兵繞出蜀軍的後方;而不是像這樣隻是跟著諸葛亮,又不敢作戰,這是大失人心的作法.司馬懿不納,仍然是緊跟諸葛亮,跟上了就登山掘營,不肯作戰.司馬懿手下的將領就說,你怕蜀漢,好像怕老虎一樣,天下人都覺得好笑啊!這說明司馬懿十分畏懼諸葛亮,不敢與之作戰,也就陷入相當尷尬的狀況.六月,諸葛亮以糧盡退兵,司馬懿命張(合阝)追擊,蜀軍乘高設伏,張(合阝)中箭身死.

公元二三四年,二月,諸葛亮率軍十萬由斜穀"北伐中原"並約吳人同時大舉.司馬懿率軍對抗,他說,如果諸葛亮從武功出動,依山勢向東進攻,就讓人擔心;如果西上五丈原,諸將就沒有什麽事了.諸葛亮果然如他所料出屯五丈原.八月諸葛亮與司馬懿已經對抗了好一段時間,司馬懿是大丈夫做事,說不出來就不出來.當諸葛亮送婦人衣給司馬懿,司馬懿隻問諸葛亮寢室之事,以覘壽命之長短,戎事何必再問!就在這個月,諸葛亮卒於軍中,蜀軍退,司馬懿出兵追擊;蜀軍調轉頭來,司馬懿立即退回,蜀軍從容離去.司馬懿看了諸葛亮軍隊屯駐的營壘處所,十分佩服,說真是天下奇才啊!古人評閱"懿按行其營壘處所,以為天下奇才.觀此,則知懿已料亮之必屯五丈原,而力不能製,故為此言以安諸將之心耳."真是司馬懿之心,狡詐無比.

隻要看了"三國"又讀了<<通鑒>>,你就會感到司馬懿是一位善於用兵之人,有一定的能力,但比起諸葛亮,則又有一定的距離;所以他始終是害怕諸葛亮,同時也十分佩服諸葛亮.當然曆史的想象不能用"科學"的的辦法來規範,那是屬於藝術的範疇,是需要一點"靈心感應"的.

公元二三九年正月曹操之孫魏明帝曹睿病故,僅三十五歲,司馬懿與曹爽奉遺詔輔政.曹爽是曹真之子,輩份較司馬懿為低.輔政之初,曹爽對司馬懿這位官高年老的前輩十分恭敬,每件事都去請教,不敢專斷.然而"鼠貓不可同穴",沒多久,曹爽隻維持表麵的禮貌,實際的事務就不大請教司馬懿了,而且把重要的職務換了自己的親信,朝中有不滿的官員不是遭到打壓就是被貶出朝廷.司馬懿又不幹涉他,還告老病假.曹爽就使出全付的力量,要好好地享受一番.搜羅美女,大批地收養歌妓,飲酒作樂,荒淫無度.

公元二四一年,吳人出兵北伐,司馬懿督軍救樊城,吳軍乘夜遁去.同年,鄧艾在司馬懿的支持下,屯田淮上,成效甚著,正始四年,曹爽要劃蜀,司馬懿反對無效.曹爽進入漢中,被阻,經司馬懿提醒,引軍退還,退軍時遭蜀軍居高臨下的夾擊,驚險萬分,勉強退出,損失慘重.

公元二四七年,曹爽集團已徹底掌握了朝政,屢次更改製度,完全不理會司馬懿.五月,司馬懿以身體不好為由,不再參預政事.這年冬天曹爽心腹李勝出任荊州剌史.李勝向司馬懿辭行.司馬懿由兩個婢女扶持,穿衣服時,衣服掉落在地上,口渴要喝粥,卻喝不進嘴裏,大都流在胸前,而且口詞不清,話都聽不懂,荊州和並州都分不清,還一直以為李勝要去當並州刺使呢.李勝回來向曹爽報告說"司馬公神已經沒了,說話顛三倒四,就差一口氣了.用不著擔心.".於是曹爽等人也就再不提防司馬懿了.而司馬懿暗中與兒子中護軍司馬師,散騎常待司馬昭兩虎狼之子商量殺曹爽的事.

次年,也就是公元二四九年,發生了一場決定性的政變.曹爽陪皇帝去謁高平陵,司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製了洛陽,用太後的名義下令免除了曹爽等人的官職.同時占領了武庫,並將軍隊布置在各要衝之處.然後派人去與曹爽談判,派去的是陳群的兒子陳泰,以及曹爽最親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雙方說好隻是免官而已,並以洛水為誓.盡管曹爽的"智囊"桓範堅決反對,認為隻有號召勤王,與司馬決戰,是唯一的生路.但曹爽卻已失去了所有的勇氣,接受了司馬懿的條件.恒範隻能傷感地說,曹真是一個很不錯的人物,怎麽兒子是小豬呢!你們就等著滅族吧!當然,曹爽親信在這次政變後,不但失去權勢,而且都遭到滅族的下場.

當然也不能說司馬懿完全靠陰謀詭計才篡奪最高權力的,在三國中,其實主要矛盾都集中在魏蜀兩家,而司馬懿在這兩國的長期軍事戰爭中逐漸撐握魏國大權的,在亂世中司馬懿的軍事才能除諸葛亮之外,無人能比!公元247年當吳軍進犯魏國,攻克數城,無人能抵擋時,朝中當時掌握大權的曹爽隻有請年老的司馬懿了,說也奇怪,這吳軍一聽司馬懿親率大軍來了,連夜撤兵回去.當然司馬懿不肯放過他們,指揮大軍追殺一程,奪了不少軍用物質,大獲全勝.

誅了曹爽.自此司馬家族替代了曹氏家族,而三足鼎立的另外兩國,蜀國和吳國,由於後繼子孫不是扶不起的劉阿鬥便是殺人成性的暴君孫皓,這敗在新興的又是三國中最強大的魏國司馬氏手裏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公元280年,晉朝名將王浚的水軍攻近建業城,東吳主孫皓在進行一番幾乎是徒勞的抵抗後出城投降,這標誌著輝煌的三國時代終於告一段落,大晉一統天下,後人稱之為“三國歸晉”。


完成一統天下這一偉業的是司馬炎,司馬懿之孫,司馬昭長子,司馬一家三代,都是精明強幹之輩,祖父司馬懿,與諸葛亮周旋多年,終於拖死這一千古名相,並奪取魏國大權,而他父親司馬昭,不單掌控魏國大權,還南征滅了蜀漢,劉姓江山傳了這麽多年,終於徹底斷了。到了司馬炎這代,他終於取魏而代之,並一統天下。


司馬炎不能稱之為明君,全因他隻打下了江山,卻沒有為這個江山打好基礎,他誌滿意得,完全沉緬在荒淫生活裏.在他的帶領下,朝廷裏的大臣把擺闊氣當做體麵的事,他們一麵加緊搜括,一麵窮奢極欲,所不幸的是晉王朝一開始就有了這樣的腐敗.不但如此司馬火還封了27個同姓王,這些同姓王有自己的軍隊,王國裏的文武百官都由王候們自己任命,這完全是曆史的倒退!正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而他選的白癡皇帝和藩王領兵在外的製度為西晉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假如他的皇帝兒子不是白癡一般,而藩王即便想作亂也沒機會,假如沒有藩王領兵這樣的製度,那朝政再亂也不會象八王之亂這樣。
 

八王之亂象一個攪肉機,中原的力量全部耗盡於此,中原形成了真空,原本臣服於中原的遊牧民族便以各種借口進入中原,這便是後世常稱的五胡亂華。漢民族之後近2000年的不幸源於這個朝代。晉之後的中國開啟了真正的亂世。

說到底,司馬懿為兒孫爭下的西晉這個王朝是曆史上短暫而又黑暗的王朝,司馬懿的子孫們及家族既腐朽不堪,又激烈爭權奪利,爆發了影響最大也最慘烈的"八王之亂".這一時期,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南下,西晉王朝無力抵禦,隨之亡國.

如果司馬懿的子孫們能夠振奮朝綱,開辟盛世,也就另當別論了,但那段曆史讓人不堪回首,當然後人就把司馬懿看成是中國曆史上的災星.所以對司馬懿的定論隻能是:一個應該受到報應的亂臣賊子,他有能力,深知他必能擊敗政敵,掌握大權,得到最後的成功;那是他因為善用權謀,手段高強,為了一已之私,孤媚以取天下.

可以說司馬懿的所做所為是從政人士最不可心學習的負麵典型.

曆史需要的是天下為公的人,也希望這樣的人擔當起曆史的大任,為國家為民族造福!


作者:董劉紀元存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123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博股通金的評論:
遇到知音了.我是班門弄斧,見笑了。
小時候愛聽電匣子裏的三國說書,尤其是司馬懿的片段.長大後,聽說毛主席喜歡曹曹,可是百姓不清楚,也許諸葛亮太得人心.
以史治國,非毛莫比.
你的評論,很有見地,佩服.
博股通金 回複 悄悄話 不錯的文章。我一直以為,司馬家族是中國曆史上的最悲慘局麵(五胡亂華)的罪人。作為一個統一的大王朝,沒有象劉漢及後來的李唐那樣勵精圖治,發奮圖強,消除邊疆隱患。回看華夏曆史,每當一個大動亂過後,都應有一個大治的時代,唯有在司馬的晉朝沒有開啟。雖然後來的趙宋統一中原後,也沒有掃除邊疆隱患,但是至少還是勵精圖治,過於偏重文治,而荒廢了武功軍事。但是隻有晉給中國人帶來了太大的傷害。後世朝代都拿來作為反麵教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