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遏止美國侵略伊朗的綜合策略-ZT
(2007-10-31 17:50:00)
下一個
早前,在俄國總統普京曆史性訪問伊朗僅一天之後,美國總統布什公開聲稱,“如果你們很想要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務必阻止伊朗取得核武器。換言之,伊朗若擁有核武器,就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布什此言,一方麵固然是警告伊朗追求獲得核武的野心,另一方麵則明顯是針對普京支持伊朗擁有和平核活動權利言論的回應。隨後,美國國內的右翼鷹派分子自然為布什的這個“豪言壯語”大聲叫好,紛紛表態讚同並呼籲白宮盡快對伊朗采取強硬手段以免貽誤時機雲雲。此前,美國政府就已經堅決拒絕放棄對伊朗采取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布什政府甚至揚言不會把伊朗問題留給下一任美國總統。
事實上,美國出於其蓄謀已久的控製歐亞大陸進而稱霸全球的國家戰略需要,加上近年經濟持續不景、美元幣值疲軟、次貸危機爆發等國內經濟因素,代表軍工財團及石油寡頭利益的布什政府自然躍躍欲試,企圖再度使出發動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的“看家本領”。自美國相繼入侵阿富汗及伊拉克以來,有關美國動武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傳言或預測不僅頻頻見諸各國媒體,亦常常宣諸美國各級官員及政治人物之口,因此屢屢上演“狼來了”的國際政治活劇,頗令涉及其中的各國政府和國際輿論焦慮不已。而美軍亦確實早已在伊朗周邊排兵布陣,不斷地調動和部署軍力,一直密鑼緊鼓地作著各種戰前準備;而由於各種利益關係介入伊朗核問題的各大國亦已展開了或明或暗的戰略角力。今年8月末,伊朗總統內賈德公開聲稱伊朗核問題“已經了結”,伊朗已是一個擁有完整核燃料循環體係的“核國家”。以色列隨即轟炸敘利亞境內的“疑似核設施”作出了反擊,一時之間各種對伊動武傳言再度甚囂塵上。
目前,在中東地區彼此尖銳對立的美以方麵和伊朗方麵之間的矛盾正逐步達至白熱化,各種主觀及客觀因素促使雙方不得不進入最後對決階段。麵對美國這個“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戰爭威脅,伊朗政府近年來一直努力進行著踏踏實實的國防準備工作,把最大的精力和最多的資源放到整軍備戰方麵。但正是由於伊朗方麵對自己的軍事力量和綜合國力過於自信,同時認為美國目前麵臨嚴重的內外困難,因而對美國的動武意圖及當前形勢作出了樂觀的判斷,伊朗的外交部長、總統,甚至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顧問薩法維均一致輕鬆地表示“美國不會發動襲擊”。筆者認為,伊朗方麵固然應該確立戰勝一切來犯之敵的堅定信心,但若一味盲目地樂觀或強硬,而不能與時俱進地調整有關策略,乃至玩弄核武姿態要挾於人,則會導致伊核問題走進無法回頭的死胡同,釀成“樂極生悲”的險惡後果。在此,筆者嚐試為伊朗方麵分析一下能夠有效遏止美國入侵的綜合性策略。
堅持不追求核武器的政治原則
在美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後,隨即麵臨強大國防壓力的伊朗謀求發展最具有心理威懾作用的核武器,就被認為是保護國家安全、阻遏美國入侵的“根本保障”。此外,伊朗通過發展核技術所要達成的另一個重大戰略目標,就是要讓美國等西方國家承認德黑蘭的伊斯蘭政權以及伊朗的地區大國地位。但伊朗擁有核武器這一點卻正是一心要推翻伊朗現政權的美國所無法接受的,因此核計劃即成為雙方鬥爭的焦點,也成為美國對伊動武的最大借口。另一方麵,由於伊朗地區還牽涉了其他大國的地緣政治利益,伊朗政府就不能隻考慮自身利益而毫不顧及盟友的戰略利益,因此伊核問題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以及世界各大國共同關注的國際政治焦點。
伊朗政府應該認識到,若其堅持追求研製核武,不僅將會刺激以色列發動“先發製人”打擊或公開裝備核武,亦將促使其他的阿拉伯大國如埃及、沙特(均屬伊斯蘭教遜尼派)積極研製核武以求自保,中東地區的戰略平衡與穩定就會被打破。如此連鎖反應之下,其他的地區大國可能也會跟進,從而引發全球性的核軍備競賽,國際防止核不擴散體係就會崩解,其政治後果不堪設想,這正是國際社會一致反對朝鮮和伊朗追求核武的根本原因。換言之,伊朗追求核武的動機是隻看到有利的一麵,卻忽視了更為不利的一麵。伊朗若能持守如其所公開承諾的不追求核武,在國際法理及國際道義上就能站得住腳,中國、俄羅斯和歐盟諸國在調解伊朗核問題時就有抵製美國的底氣,如此才能獲得世界各國民眾的廣泛支持,徹底封堵美國動武的最大借口。否則,若因追求核武最終導致美國發動戰爭,無論結果如何伊朗都是得不償失的輸家,可說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顯然非智者所為。因此,伊朗方麵首須堅持不追求、不研製、不擁有核武器的政治原則。當然,由於《核不擴散條約》給予每個成員國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力,伊朗自然可以繼續推行和平核計劃。同時,伊朗應努力向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提出核查以色列的動議,以維護公平原則的名義爭取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
采取靈活多樣的準軍事手段
伊朗在軍事方麵的準備最為充分,但卻忽略了一些可與常規國防建設互相配合的準軍事行為。首先,在陸上,伊朗可向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國政府提議舉行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伊朗向來與“基地”組織不合,而且高舉美國的“反恐”大旗可謂“名正言順”,實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戳破美國汙蔑伊朗“支持恐怖主義”的謊言。在海上,以保障石油運輸安全的名義,向沙特、科威特等海灣國家提議舉行波斯灣聯合安保演習。美國若橫加阻撓,即反控其意圖破壞海上油路安全,並在聯合國及國際上大肆宣揚此一話題。其次,土耳其現正集結十萬大軍準備越界攻入伊拉克北部打擊庫爾德武裝組織,伊朗方麵可借此主動提出與土方開展軍事合作,並在伊朗西北邊境地區作出相應的軍事活動。當然這其實是一個政治姿態,目的是激化美國與土耳其之間的矛盾。此外,伊朗還可考慮秘密與英法德意等歐盟國家的軍火商接觸,不管什麽樣的武器或軍備,哪怕隻是達成象征性的交易,即通過各種渠道向國際傳媒“報料揭秘”,讓媒體炒作起來,以此分化美歐關係。實際上,類似的準軍事手段還有很多,大可以舉一反三,目的就是要讓美國忙於招架,陷於被動境地。
促進伊斯蘭團結合作的外交努力
眾所周知,伊朗總統內賈德在國際上經常口沒遮攔地發表不合時宜的“強硬”言論,因而常常導致伊朗在國際輿論方麵陷於被動。10月10日,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前首席核談判代表哈桑•羅哈尼嚴厲批評內賈德的外交政策造成越來越多的國家反對伊朗。他表示,“在國際舞台上,我們麵臨的威脅比其他任何時候都多。如果伊朗的外交政策沒有讓敵人贏得其他國家的支持來反對我們,那我們的外交政策將是成功的。不幸的是,我們的敵人的數量正在增加”。鑒此,伊朗政府當前應致力於全麵調整外交政策,將強調對抗美以威脅的“主旋律”轉移至加強伊斯蘭國家團結合作、促進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正常外交路線上來。換言之,采取“內緊外鬆”的策略,在加強軍事鬥爭準備的同時,努力拓展與伊斯蘭國家及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在國際上爭取更多的朋友發起反對美國侵略的和平反戰運動,力求逐步孤立美國的戰爭販子。
中東地區的曆史表明,正是由於伊斯蘭國家之間的不團結和鉤心鬥角,導致中東地區以及伊斯蘭國家長期遭受西方殖民主義者和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和壓迫。如果伊朗方麵能夠利用此次美國戰爭威脅的曆史機會,放下各種宗教歧見和民族矛盾,更放棄追求核武成為地區強權的政治迷夢,改以“和平發展”的全新麵貌促成伊斯蘭國家的大團結和大合作,或許可以此為契機推動全世界13億穆斯林打造一個包含57個伊斯蘭國家的“伊斯蘭國家聯盟”,進而從根本上瓦解美國的軍事威脅,推翻西方的殖民統治,真正實現中東和平,在多極世界之中占據一席之地,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應有貢獻。如此一來,伊朗即理所當然地成為這個“伊斯蘭國家聯盟”的創建者和領導者。
實施關注民生及擴大開放的經濟改革
內賈德在05年參選總統時承諾,要將石油財富均分給廣大百姓,但其上台兩年多來屢屢在核問題和以色列生存權問題上刺激西方國家,而伊朗國內的社會經濟狀況卻沒有太大的好轉。伊朗普通百姓開始傾向溫和的治國方針和政策,不大讚成過於強硬的“民粹主義”傾向。前首席核談判代表羅哈尼亦間接地批評了內賈德的經濟政策,他表示目前伊朗並沒有一個健康的、充滿活力的經濟狀況,並認為如果伊朗有一個正確和全麵的經濟計劃,大部分問題本來是可以解決的。這種社會和政治動向顯示,雖然伊朗人因推行核計劃獲得了空前的民族自豪感,但他們對內賈德過於將核問題作為國家政策的核心有所不滿,認為總統應當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改善人民生活上。
伊朗現行的經濟體製由國營、集體和私人三種成分構成,其中國營成分占總經濟成分的75%以上,國營企業由國家壟斷,效率普遍低下。石油、天然氣能源工業則是伊朗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命脈,石油出口收入占其外匯總收入的80%,占政府預算收入的40%~50%。此外,伊朗國內長期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成為一個重大社會問題。伊朗目前有近500萬適齡勞動人口,但由於缺乏投資和勞動力市場,每年隻能安排40萬人就業。同時,伊朗一直遭受美國的經濟製裁,在美資產被凍結,並被阻止加入世貿組織(WTO),對伊朗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針對目前的經濟現狀,伊朗政府應該全麵開展經濟改革,在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前提下,支持和發展金融資本市場,鼓勵私人投資及加快私有化進程,推進農林牧副漁業的現代產業化,將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基礎設施和民生建設方麵,以大力創造就業機會和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同時致力於拓展與亞洲、歐洲、伊斯蘭國家及周邊國家的廣泛經濟合作,設置適當的優惠措施大力吸引外資,努力促進非石油產品的出口,尤其應該重視發展觀光旅遊業。通過實施這一係列經濟改革措施,對內可獲得民眾認同,對外則爭取國際輿論及國際市場的支持,破解美國的經濟製裁。
五、推行藝術交流與體育活動的文化戰略
麵對美國的戰爭威脅,伊朗政府在加強軍事鬥爭準備的同時,也不應忽視文化交流的重大作用。波斯民族的傳統文化同樣曆史悠久、燦爛奪目。波斯地毯因其對原料的選擇、色澤的搭配、圖案的設計和編織技藝都要求極嚴,在國際上向來享負盛名、價值不菲。波斯繪畫(細密畫)使用的畫筆有時甚至僅用一根毛發製作而成,15至16世紀曾盛極一時,至今仍經久不衰。波斯文學也是一個令世人讚歎的文化遺產,而詩歌即為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著名波斯詩人有菲爾多西、海亞姆、薩迪和哈菲茲等,他們的作品不僅為伊朗人民所鍾愛,亦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今天,現代伊朗文化的代表是伊朗電影。20世紀90年代,引領伊朗現代電影風潮的是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和馬基德•馬基迪(Majid Majidi)等著名導演,他們繼承前輩的鄉土寫實風格,采取一種溫和樸實、疏離政治的敘述手法拍攝了許多兒童電影,將伊朗電影推上了國際影壇。從此,兒童電影成為伊朗電影的一個黃金品牌,數量多質量高,給同時期單調乏味的世界兒童電影增色添彩。這些電影大都采用極簡單的故事情節,以類似紀錄片的方法進行拍攝,透過兒童之眼來窺探、審視成人世界,從最平凡的事件中挖掘出人類最深切的情感,並以孩子的形象來折射人類的良心和社會的苦難。有見及此,伊朗政府應該出資組織古代波斯文化和現代伊朗電影的主題展覽到歐美國家巡回展示,讓更多的西方民眾能夠直接領略伊朗的文化風采,增進雙方人民的彼此了解和友好交流。另一方麵,伊朗還可考慮組織舉辦邀請所有伊斯蘭國家參加的、體現穆斯林文化風格的“伊斯蘭友誼運動會”,以及波斯灣產油國參加的“海灣運動會”。通過這些大中型體育活動,既能加強伊斯蘭國家的團結和友好,亦可展現伊斯蘭世界的和平與文明,消解伊斯蘭極端分子的負麵影響,揭穿美國“妖魔化”伊朗的卑劣行徑。
結 語
綜合上述分析,不論美國動武與否,伊朗政府均應立足於“以我為主、和平發展”的戰略指導方針,采取積極主動、正確有效的各種策略,從政治、軍事、外交、經濟以及文化這五個方麵同時著手打造一個和平友好、繁榮富強的“新伊朗”,盡力爭取聯合國、國際輿論以及各國民眾的幫助和支持,以此先行瓦解美國發動戰爭的國家意誌,從而避免可能發生的戰爭。若美國最後仍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入侵,則針對所有美國目標堅決實施一切可能的打擊,以此切實保衛伊朗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