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1日,曆時六天的中共十七大終於落下帷幕。從這次大會的曆史背景看,中國社會的政治發展已經到了這麽一個階段,政治領袖已經很難僅僅憑自己的個人意誌對社會發展方向和道路進行規劃和掌握,執政黨的整體利益和集體意誌以及整個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從根本上決定著執政黨的路線和政策。中共的十七大注定了很難在黨的路線,方針上能有什麽大的突破或改變,因為進行了近三十年的改革浪潮在今日之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無法阻擋和改變的曆史潮流。但是,在這個曆史潮流中,中共的每一屆代表大會還是有它自身的特殊背景和由此形成的決策傾向。當前中國的現實國情決定著十七大的基本決策和中共在未來五年的具體政策選項,這也使得我們有可能對中國共產黨未來五年的具體走向作一個基本的預測。
(一)十七大召開的曆史背景
中國的改革發端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當時的中國社會由於政治上的動亂,由於缺乏競爭力的僵硬體製,社會生活水平的下降已經嚴重威脅到整個社會的生死存亡。中共為了維持自己執政黨的地位,為了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把迅速發展經濟,改善民眾生活水平作為中國政府最迫切的任務,其中經濟發展的速度成了改革的最大目標。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決定了當時的中共把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機製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途徑,因為從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看,實行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社會是曆史上持續發展速度最快的。在這近三十年的發展中,盡管效率和公平時時有人討論,但中共的基本決策還是把效率和發展速度放到經濟改革的首位。
應該說,速度優先的決策在當時中國是一個現實和明智的選擇。從國內看,中共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改變社會嚴峻的經濟形勢,解決基本的民生問題,除了資本主義市場機製,沒有更好的道路;從國際上看,為了加入正在形成的全球化經濟體係, 引進資本主義的市場機製是唯一的選擇,否則中國要麽居於世界經濟鏈的最低端,要麽自外於世界經濟發展之外。
效率和速度優先的自由市場經濟在中國引起的經濟變化和發展使全世界都感到震驚。到2006年,中國的GPD已達26,452億美元,居於世界第四位;人均收入從2002年到2006年,近四年就翻了一倍,達到2010美元。從一些基本的產品可以看得出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煤、水泥,化肥,穀物、肉類、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和茶葉產量都居於世界第1位;鋼、發電量和布的產量基本保持在世界前2位;原油產量居世界第5位。今天的中國作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已經是世界各國的共識。
但是,對資本主義的狂熱擁抱,對經濟發展速度的瘋狂追求,一方麵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就,同時也使中國社會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市場機製是經濟發展最強大的發動機,它能持續地讓社會經濟保持高速發展。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製也同時是社會貧富階層的分離機,殘酷的競爭和淘汰使人類社會的經濟生活叢林化。中國近三十年的經濟改革產生的社會問題跟它的發展速度一樣驚人。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數字,中國目前的基尼係數為0.45;占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隻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 50.0%;最富裕的20%人口與最貧困的20%人口之比為10.7。從城鄉差別來看,城鎮居民和農村人口之間的鴻溝最為巨大。2004年和2005年城鄉居民收入比分別為3.21:1和3.22:1,2006年擴大到3.28:1,絕對額的收入差距達到8172.5元。如果考慮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種各樣的實物性補貼和各種福利,城鄉的收入差別應該高達5倍以上。從國民生產總值和勞動報酬的關係看,資本收益不斷地壓低勞動報酬。根據國家統計局2006年1 月9日對GDP曆史數據修訂結果的公告,中國GDP 1993年為35334億元,到2004年增長為159878億元,增加了3.52倍,而同期職工工資總額從4916.2億元到2004年增長為 16900.2億元,增加了2.44倍,11年來慢了一倍多;職工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也從1993年的17.28%下降到2004年的12.16%,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減少了5.12個百分點。
為什麽今天中國社會的資本主義化會產生比當今其他資本主義社會嚴重得多的社會問題?這當中有錯綜複雜的因素:中國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世界工廠處於全球經濟鏈中的低端位置;由於對經濟發展速度瘋狂追求而導致資本擴張的速度也呈現瘋狂狀態;中國由政府引導的資本主義發展擁有西方國家沒有的政治強勢;政府用非經濟力量掃平或抑製住各種製約資本主義的天然力量,如勞工運動等。在所有這些因素中,政府為資本的護航和開路,權力和財富的合流是最為根本性的。由於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有著政府力量作強大後盾,有國家的行政手段為自己開拓道路,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不是一個經濟的自然發展過程,正是這一點使得中國成了全球資本的熱點。事實上,全球資本爭相進入中國並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巨大的市場,也不僅僅是因為中國低廉的勞工,而是因為今天的中國是全球資本主義最新的樂土,是最安全,最不受製約的資本家樂園,隻有在中國才能把資本貪婪的一麵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十七大前中共麵臨的左右兩派挑戰
毋庸置疑,經濟高速發展和資本迅速擴張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中國政府麵臨著來自左右兩個方麵的挑戰和攻擊。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把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和現有政治製度的結合視為一種怪獸和腐敗的根源,認為徹底走西方,特別是美國的道路是中國唯一的出路;“新左派”則把中國從八零年代開始的改革視為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共產黨綱領的背叛,是中國現有一切矛盾和問題的根源。“新左派”堅持中共在改革前的一個基本信條:隻有毛澤東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如果說,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共還把親西方的自由主義民主派看成一種對政權的嚴重威脅,但在二十一世紀以後,中國親西方的自由主義民主派卻開始處於一種日漸邊緣化的狀態。一方麵,在中國經濟改革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和主流經濟學家們把私有化,市場化的大旗舉在自己手上,在經濟上不遺餘力,腳踏實地地建造中國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體係;另一方麵,在中國社會的貧富分化過程中,許多處於弱勢的勞工階層把自身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大都歸之於中國近三十年來的資本主義化過程跟政府官員的合流,而親西方的自由主義民主派恰恰被看成是這個資本主義化過程的主要推手之一。這樣一來,中國的自由主義民主派既在經濟領域失去了號召力,又在民眾中失去了草根力量的支持,剩下的隻有在政治領域喊一點民主口號,對整個社會已經沒有什麽大的影響力。中共在麵對自由知識分子在政治上的挑戰時,已比在八十年代多了很多自信。
但在另一方麵,從九十年代聚集起來的新左派的力量隨著中國日漸激烈的自由市場競爭開始壯大起來。。在近十年左右的時間裏,新左派的網站發展到幾十個。
新左派的威脅在中共領導人心中,要比一般人想象的嚴重,因為有兩個重要的因素有可能使得新左派的力量日益壯大。首先,新左派的壯大並不在於他們有什麽新的理論,也不在於他們提出了什麽行之有效的經濟政治政策,而在於他們往往以弱勢階層,特別是勞工階層的代言人出現。中國的市場化越徹底,貧富懸殊越嚴重,新左派就越覺得自己理直氣壯。所以,隻要中國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中國就會有弱勢階層和勞工問題,就會有社會財富分配中的公平和正義問題。中國的新左派就不會缺乏自己的土壤。
第二點,中國的新左派在政治理論上是以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的正統思想代表自居,認為中共現今的掌權者都已經徹底背叛了毛澤東當年建立的社會主義,新左派的使命就是以複興毛式社會主義為己任。所以。盡管新左派對中國政府的現行經濟政治發展方向和道路持尖銳的批評態度,但新左派的理論和口號和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中國的憲法並不衝突,在法理上具有自身的合法性。這是使執政黨很頭痛的一個問題。
由於這兩個原因,中共領導層對新左派的成長和發展一直很注意。
怎樣保持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和高速資本主義化,但同時解決資本迅速擴張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怎樣維持中國現有的基本政治製度,但同時化解自由知識分子和新左派從左右兩邊對中共執政高層的攻擊,實際上是中共高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也是中共十七大必須思考的問題。中共解決這兩個基本矛盾的思路和方法將構成今後五年或更長時間的政府政策。隻有從這個意義上來觀察和理解十七大,才能理解十七大的政治意義和中國政府在將來幾年的政策走向。
(三)十七大的選擇和前瞻
從經濟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來看,中共高層的決策者沒有更多的選擇。從全球的資源配置和生產分工來看,資本的利潤平均化和市場機製將會導致的全球競爭更加激烈。新一波進入全球市場競爭的國家隨時都有可能重新改變全球的經濟鏈。中國作為勞動密集型的世界工廠正麵臨著後起國家的威脅。中國的經濟必須繼續保持高速度,必須進一步升級,否則將會被淘汰出局。經濟全球化使得每一個國家在全球經濟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國如不從世界產業鏈條的中低端向上升級,隨時都有可能被新興國家擠到後麵而喪失現在的位置。所以,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和迅速升級是中國的唯一選擇,而這個速度和升級隻能依靠資本主義市場機製這個最大的經濟發動機。
從國內的經濟狀態來看,近三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在地理上形成了沿海東部在經濟上的優勢和內地的弱勢,在結構上形成了以出口加工為主的外向型經濟。這種經濟狀態一方麵導致了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同時也嚴重依賴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隨著全球勞動生產率的迅速提高,中國僅僅作為世界工廠已經不能解決中國自身的經濟問題。按照中國現有的勞動生產率,中國隻要大約三億勞動力就能提供全球主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果僅僅依賴於出口外銷,中國的剩餘勞動力將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在中國目前還不能依靠資本輸出在全球贏利的條件下,唯一的選擇就是把中國自身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這一步也隻有靠資本和市場加速擴展。中國經濟隻有全麵市場化才能把自身建造成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主義市場機製仍然是擴大中國內需市場的最大的經濟發動機。
由於上述兩方麵的因素,中共決策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必將是把經濟發展的速度放到首位,將仍然繼續全麵資本主義化的道路。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 就是這個意思。無論左右兩派對中共高層有什麽樣的批評,把經濟發展的速度放在第一位將仍然是中共的既定國策,因為這直接關係到中國的生死存亡。
如前所述,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資本的高速擴張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從而引起了新左派以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理論對中共決策者進行攻擊和挑戰。中共決策者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從十七大的報告看,中共的基本策略有兩個,一個是在理論上把毛澤東排除在社會主義理論的範圍之外;一個是在社會再分配上進一步引入社會主義的措施。
其實,隻要仔細看一看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的政治報告,就可以看得出,十七大有一個承前啟後,順理成章的理論,這就是把毛澤東排除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之外。從十七大報告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由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為中心”,江澤民的“三個代表”和胡錦濤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三個部分組成。毛澤東一代僅僅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製度,僅僅是給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奠定了一個基礎。毛澤東本人並沒有給中國的社會主義提供有效理論。這實際上是告訴中共黨內外的新左派,用毛澤東的思想和旗幟來攻擊中國政府現行的經濟政治政策背叛了毛澤東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毛澤東並沒有建立起中國的社會主義理論。如果中國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出現意外的突變,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毛澤東有可能被中共重新定義為一個新民主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一個信仰共產主義,但並不真正懂得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者。
從現實政策上看,中共決策者在十七大後的一個重要政策就是用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來主導社會的再分配。這裏有一點要說明的是,中國今天雖然自稱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除了隻占國民經濟總量三分之一的國有企業外,中國社會基本沒有什麽社會主義因素。中國社會中的社會主義因素遠遠不如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近三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正處於資本原始積累階段,資本的瘋狂擴張成了一個基本特點,市場競爭機製幾乎進入了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麵。這種資本的原始積累必須要得到遏製。一般說來,有兩種方式來解決資本主義殘酷競爭帶來的社會問題。一種是資本主義社會自發的解決方式,即通過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工運動和一係列社會衝突來逐步形成各種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和勞工群眾的規章製度,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就是這樣通過一百多年來的激烈社會衝突走到今天包含了社會主義因素的資本主義製度。但是,中國的現實是社會難以承受激烈的階級衝突和社會動蕩。因此,中國政府必須要在解決資本主義競爭帶來的社會問題過程中居於主導地位。正如中國的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有著中國政府大力引導和推進,中國的社會主義將也會是政府強行幹預和實行的過程。在今後幾年,中國政府將不得不運用政府的力量來保障勞工階層和弱勢群體的利益;不得不運用政府的力量來解決醫療,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執政黨的存亡。在社會的再分配領域逐漸引進和實行社會主義理念將是今後的一個基本趨勢。
很顯然,中國的發展具有非常明顯的中國特色,這個特色就是強大的中央政府主導社會的發展,無論是在資本主義市場化的經濟中,還是在具有社會主義色彩的再分配過程中,中國政府都將扮演一個核心角色,這一點跟西方傳進來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無關,而是和中國兩千多年來形成的中央集權的官僚體製有關。由於中國傳統製度的強大慣性,由於兩千多年中央集權和官僚文化在整個民族心理中的積澱,中國的中央政府和官僚階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會在社會整個發展中居於核心地位,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也就是說,無論是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還是社會主義的成長,都會打上中央集權和官僚化的烙印。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十七大後中國社會怎樣發展,無論十七大的政治報告怎樣強調民主的重要性,中國社會離西方意義上的民主社會還非常遙遠。在中共十八大之前,中國在民主化道路上會有進步,但不可能有實質上的變化。中國社會的試驗就在於一個沒有民主化的國家有沒有可能成為自由開放,經濟發達的國家。對這個問題,人們隻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