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近體詩:留言保存

(2010-03-25 12:40:36) 下一個
專門書很多,但是首先得區分兩個概念,比如說詩,得區分詩律和詩韻。兩者其實沒有關聯,是獨立的兩個概念,盡管寫詩需要用到兩個。

1) 詩韻
如果說詩律是條條框框,那麽詩韻 (也就是關於字如何發音) 就是往條條框框添加的內容。詩律是固定的 (盡管涉及細微處有爭議),詩韻不是固定的,理論上你還可以用英文按照詩律寫。


詩韻的正統是平水韻,現行平水韻的權威版本是清代修訂的以“佩文韻府”為藍本。平水韻本身是宋代平水人劉淵根據隋代的“切韻”改編而成,因為“切韻”一共有超過 200 個韻部,過細過密,對寫詩是個很大的束縛,劉淵之平水韻將之壓縮到了 107 韻,砍去了一半韻部。現行的佩文詩韻則有 106個韻部。相比之下,平水韻不少字和普通話有不少差別。特別平水韻中有入聲字,而普通話是取消了的。不過如果你是南方人,了解入生字是很容易的,基本上無須查平水韻而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北方人可能困難些,除非查平水韻。

寫近體詩,也就是絕句律詩,包括排律,若照平水韻,所押韻要在同一韻部;如果不寫近體,寫古風,則寬鬆很多,例如依照詞林正韻寫古風押韻也可以,盡管詞林正韻是詞韻正統 (它比平水韻寬鬆很多。基本上平水韻是詞林正韻的“子集”)當然較長的排律可以換韻,不過這是題外話。

鑒於現在漢字讀音和古代有不小的區別,所以教育部依照普通話製定了中華新韻。如果你對入聲字不熟,開始可以用中華新韻。但是要注意的是,中華新韻雖然製定的背景是普通話,但是和普通話發音還是有少許區別的。一般如果誰標注“新韻”字樣,那麽新韻一般指“中華新韻”,如果誰完全用普通話寫詩,一般標注為“今韻”,和新韻略有差別。

2) 詩律
詩律是規則,是條條框框和限製,但是從某種意義而言,它也是寫作的 template。詩律從“理論結構”而言,其實很優美的。它可以 extendable,例如可以 extend 到九言詩中去,如果你願意的話。

詩律的核心是五絕,熟悉了五絕,其它的都好說。律詩不過是兩手絕句迭加,加個對仗要求;七言不過是在五言基礎上加兩個字而已。

漢詩起源於詩經,四言是開始。節奏上它有些類似於音樂樂譜的四分音符,每兩字看作一個整體,所以如論平仄,隻有兩種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但是如果隻考慮這兩種pattern,那麽限製未免太死,所以實際上有些字的平仄是可以不計較的。如果將兩個字看成一個節拍的話,那麽你知道,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類似的,奇數字)一般是弱音,偶數字一般是強音,所以偶數字的平仄一般很重要,一般不能改變,奇數字的平仄通常不計較,特別是開始位置的,例如絕律每句的第一個字,平仄通常不予計較,但是靠後麵的字(例如五絕的最後一字,第三字,七絕的最後一字和第五字等),因為別的要求,通常還是會計較的,例如最後一句的最後一字,平仄總是計較的,倒數第三字往往牽涉到孤平,一般也得計較。孤平理論本身和絕律理論無關,是清代學者加上去的,算是對包括對聯在內的詩歌的某種額外束縛。什麽是孤平,現在並未完全統一,例如大陸學者王力等人和台灣學者之間就一直有分歧)。

五言詩歌是在四言基礎上加一個字。


詩的每兩句合稱一聯。“聯”是詩中考察詩律的一個“單元” (第一二句,第三、四句在同一聯中,但是第二、三句不是同一聯)。每聯的上句(奇數句,稱為出句) 和下句 (偶數句,稱為韻句、對句) 平仄要求相反(稱為“對”)----雖然如前所說,奇數字靠前部分的平仄雖然可以不計。例如如果出句平仄為:
仄仄平平仄,
那麽下句(對句)應該是
平平仄仄平
(考慮到第一字平仄可以忽略,所以通常情況下是 中仄平平仄 AND 中平仄仄平,當然 中平仄仄平 導致孤平 [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所以對句應該是,考慮到孤平的要求,得成為 平平仄仄平 或者 中平平仄平)

絕律理論,除了“對”這個關鍵詞外,還有一個關鍵詞成為“粘”。它將位於不同聯中的句子粘合起來。具體地說是將上聯中的對句 (例如第二句) 和下聯中的出句 (例如第三句) 粘合起來。粘的規則是讓兩句的平仄相同,一致 (除了最後一字外)。

這就是絕律的核心部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