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車過尼亞加拉瀑布 (流水帳)

(2008-09-30 16:37:26) 下一個
 今年2月份“因公”去了次次加拿大,目的地是多倫多 (Toronto) 南郊。雖然是因公,車旅費不用自己掏,但是費城離美加邊境的布法羅並不遙遠,大約也就六個小時的車程,所以我們決定租輛minivan 開過去(因為租車費可以報銷,所以自然租車了);再說如果乘飛機的話,去機場、候機等也得好幾個小時,而開車還可以欣賞沿途各異的自然風光,特別是那心儀已久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NiagaraFalls),雖然是冬天,瀑布水量比盛夏時少很多,但是於我而言卻是第一次看大瀑布,水流量每秒多少立方米都足以給我驚喜,所以並不介意。

因為是第一次去加拿大,所以出發前自然經過了較為仔細的行程安排,包括出關、入關的細節和注意事項,特別是護照、簽證等證件。那時雖然是冬天,但是氣溫明顯回暖,在費城隻需穿一件較厚的上衣就足夠了,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都還是約定帶上了大衣或者羽絨服。

因為時間有限,為了勻出時間看瀑布,那天我們天剛剛蒙蒙亮就啟程出發了。畢竟是冬天,出得城後,沿途高速的車流就逐漸稀少了。越往北,人煙越發稀少,高速公路旁邊的山麓慢慢也能看到零星積雪,當到達紐約州北部時,就能見到大片甚至厚厚的積雪了,很明顯地可以感受到因緯度而造成的氣溫梯度。隨即繞過羅徹斯特 (Rochester)的南郊,到達一個稱為 Batavia 的小鎮,此處離海關布法羅 (Buffalo)已經隻有幾十公裏的路程了,於是我們計劃出高速路,在該鎮找個諸如麥當勞或者 Burger King 之類的快餐店將溫飽問題解決,然後將汽車油箱加滿 (據說加拿大的汽油比美國的貴),做好了出關/入關的準備。

Batavia 實在是小,還不如我們常見的一個小縣城那麽大,比普通的鄉鎮大不了多少,90 號高速公路就隻有一個出口通往該鎮。盡管如此,Batavia 卻是在Rochester 和 Buffalo 之間的一個主要小城,有一個小機場,也有一個 Community College(相當於我們的職業技術學院之類,一般隻開設兩年製的專科課程,一般由縣政府或者比較大一些的小城市開設,但是受州政府控製),附近的農家那些學習不太好的或者家境貧寒的,往往就在這裏的 Community College就讀,學費很低廉。幾條公路在小鎮交匯,居住了大約幾千人或者一萬人。整個小鎮被覆蓋在一層冰雪之下,馬路上幾乎看不到行人,除了幾條公路外,也幾乎見不到車輛,眼見的隻有一片潔白,讓人四顧茫然、莫辨東西,頓生一種孤獨感。

下得高速公路,沿著那條大馬路南行,沿途所見的,很多都是餐館和旅館。小鎮的經濟,除了依賴附近的農產品外,就依賴這類和旅遊、餐館旅社來維持,大公司和聯邦政府、州政府是很少來這裏投資的。不久就到了小鎮的中心,看見一家快餐店,開過去,下得車來,隻覺冷風颼颼,不自覺地打了一個寒顫。即使在這樣的“鬧市區”,也難以見到幾個行人,寧靜安詳之中也能體會出幾分孤單孤獨。像這樣的小城,還有比它更小的小鎮乃至農莊,似乎遠離了塵世間的繁華和喧囂,世代繁衍,冷冷的北風也不能將它吹沒,它有的是那種頑強和忍耐。同車的另外兩人都是老美,一男一女,見我盯著馬路的斜對麵發呆,就順著我的目光看過去,然後笑道: “New China Chef (注:餐館名字)?去吧,中餐我們也喜歡吃呢。”

美國的中餐館太多了,大城市自不待言,像這樣的小城市往往也有好幾家。說是中餐館,其實絕大部分中餐館早就不是純粹的中國風味,像那種正宗的湖南辣味和四川麻辣風味,這裏很難找到了。生意難做呀!中餐館為了生存,大抵都攙和了普通美國人喜歡的那種酸甜味道。我吃過的最辣的還是泰國風味的菜,那種辣,出乎意料的厲害,比我們那種朝天辣椒還厲害,讓我記憶猶新至今,害怕至今:)

入得 New ChinaChef,陡覺光線黯淡下來,拐角處的櫃台走來一個和氣的、略胖的中年婦女,笑臉相迎。她見到我,略一愣,也許在他們這種小地方,很難見到一個異鄉同胞了吧?這時正是午飯時分,也許受天氣影響,生意顯得很清淡。中年婦女顯然是老板娘,為了節省開銷,將帶位、接聽電話、結帳等活一肩挑,也許是因為職業緣故,臉上堆滿了笑,但是你如果透過那份笑容,也許你能品味出幾分滄桑和無奈,我都恨不得想定下兩份食物,這樣結帳時能多付給她一些。當然我知道這種想法很幼稚很蠢,於她的餐館經營全然沒有任何幫助,但是我確實願意那樣做,哪怕被別人笑話。記得我以前在家裏幫父母去買菜,我時不時地因為可憐那些菜農而故意買些黃葉子或者發蔫的菜回來,以至我母親都罵我太蠢,而且屢教不改。

我向兩位同行告了個罪,就跑去前台和老板娘搭訕。沒幾句話就得知大家原來都是同鄉,真是巧合。老板娘說,她們一家原來都在芝加哥地區開了家Buffet (自助餐),開始賺了些錢,後來 (大約是指911 事件)遇到經濟蕭條,餐館也倍受打擊,再加上那些墨西哥人和老黑,都是胖胖的,吃得很多,自助餐維持不下去了,於是將餐館賣掉,來到紐約州北部的這個小城,經營了目前這家餐館。以前這個小城就兩家中國餐館,一東一西,相安無事,倒也各自能賺些辛苦錢,可是前年又冒出了第三家中國餐館。小鎮就一萬來人口呀!這下分去了生意不說,大家似乎都卷入了惡性競爭。盡管農產品漲價了,汽油和運輸費用上漲了,他們的菜譜可不敢隨意提價,否則就會被競爭對手擠垮。目前餐館隻能依靠低價吸引顧客,在死撐。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酷愛棒球,目前就在小城的 Community College 讀書,學費都是他自己掙的。小兒子尚在讀中學。

吃完飯,三人結帳下來,包括稅,共三十多塊錢。我用信用卡結罷帳,給了老板娘一張 20塊錢的現金,作為小費。豈料老板娘搖頭道,今天能見到老鄉說幾句家鄉話,已經是老天爺恩賜了,我本要免費請你們吃飯的,豈能收小費呢?我笑道,收下吧,小意思,其實我也挺高興的,這小費嗎,我回去後能找老板報銷的,可惜今天我們還要過海關去加拿大,不能多呆了......說完我就將這張 $20的紙幣丟在櫃台上,轉身就走。剛推開門,老板娘就跑出來逮住了我,邊說邊將小費塞在我的手心裏,道,我真不能收你的小費,如果你一定要給,就是你看不起我......真希望你回來時還能上我們這裏來吃飯......其實這怎麽可能呢,大家今天隻不過是萍水相逢而已......

吃罷午餐,心裏覺得熱乎乎的,感覺踏實多了,大家於是鼓把勁,抓緊上路。畢竟,如果在到達目的地之前,要是老天爺下起了大雪,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一路上不由自主地想起老板娘,眼角有些酸酸的,竟然有些患得患失的感覺;再想想,大家原本素不相識的,我這是不是自作多情?暗暗有些後悔沒有問及老板娘的姓名和電話號碼。不是嗎?盡管大家萍水相逢,此生此世估計很難會再次相見,而且似乎也沒有再見的必要,但是若說要刻意將這普通而平凡的老板娘從心痕裏抹去,不留一絲痕跡,那我未免會有一種犯罪的感覺;但是若說刻意記下老板娘的姓名,卻也未免太著痕跡了。癡人般的患得患呀,嗬嗬。

布法羅 (Buffalo) 俗稱水牛城 (Buffalo 本身就是水牛的意思),位於美加邊境,也是紐約州僅次於紐約市的第二大城市,紐約州立大學(SUNY) 的幾個分校中以布法羅分校最為有名。北郊的衛星城尼亞加拉瀑布城 (Niagara Falls) 被 Niagara河一分為二,西半部分屬於加拿大,東半部分屬於美國,都稱為尼亞加拉瀑布城,依照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 (Niagara Falls)而命名,小城內餐館和賓館星羅棋布,這也是其經濟的主要來源。尼亞加拉河有時也稱為“尼亞加拉海峽”,因為它很寬闊,隻有 50多公裏長,連接著北美五大淡水湖中的兩個:伊利湖 (Lake Erie) 和安大略湖 (LakeOntario)。伊利湖的湖水流經尼亞加拉河,在尼亞加拉瀑布城附近由於巨大的地質落差而形成了著名的自然景觀:尼亞加拉瀑布。





布法羅和尼亞加拉瀑布城附近有三座美加邊境界橋,其中以布法羅的和平橋 (PeaceBridge)海關最大,這也是美加邊境僅次於底特律的第二大海關,我們就是從和平橋進入加拿大的。因為天氣原因,加上不是周末,所以入關很順利。據說在夏季的周末,這三座海關橋上通常都塞滿了車。出美國海關時根本沒有看到海關人員檢查什麽。在橋上隔老遠就看到邊境處一幅巨大的廣告畫:Welcometo Canada,心裏不由一絲激動,盡管美國和加拿大相似,但我這畢竟也算踏入了第三個國家的領土。同行的是兩個老美,他們隻需出示護照,無須簽證(以前連護照也不要,隻需駕照即可),而我也有入加的簽證,所以三人坐在車上,將三本護照遞給海關人員,不消一分中就打發走了,連車上裝什麽都沒有檢查。我有時很蠢的想,如果我在車裏某個隱秘處藏支槍,或者一包毒品,難不成他們一定能檢查出來嗎?要知加拿大是禁槍的國家。





入得加拿大立馬就感覺到它的地廣人稀。安大略湖區是加拿大的精華部分,但是即使這樣,除非你到了多倫多或者日漸衰落的蒙特利爾,你能感覺到的就是仿佛置身於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愈發覺得自己的渺小。高速公路上終於看到了久違的度量衡單位 (例如我們走的這條高速限速 100 公裏/小時),那種久違了的熟悉,像重回手心的一捧清泉。不像保守的美國,至今沿用英製,而英製的祖師爺英國都早已不用英製而用國際 SI 係統了。






看到巨岩下那棟房子了嗎?我至今不知那棟房子是幹什麽用的。





尼亞加拉瀑布之“美國瀑布:American Falls,屬於美國境內,這個瀑布比較小 (冬天更加顯得水量不足)。對麵就是位於美國境內的尼亞加拉瀑布城。瀑布底下不當水直接衝擊的地方,以及遠處的河水上,都覆蓋有一層很厚的積雪。據說有的積雪深達十米。


位於尼亞加拉城之間的邊界海關橋:彩虹橋 (Rainbow Bridge)。左邊屬於加拿大,右邊屬於美國。



在高速公路上開了約 40 公裏後終於看到了 “To Niagara Falls”的標誌。順著標誌,汽車駛入一條稱為 McLeod Road的寬闊大街,然後大家齊心合力盯著路口的指示牌,生怕遺漏掉路標而迷路。街上到處都是餐館和賓館,隻不過現在是旅遊淡季,賓館生意清淡而已。街上積雪明顯,有些不平整的小街上還要肮髒的積水。這樣拐了幾個彎,忽然覺得行人多了起來,心想這一定是到了尼亞加拉瀑布景點附近了。




我這裏截取了一個衛星圖片,從圖片可以看出,在瀑布附近,“山羊島 (Goat Island)”將尼亞加拉河一分為二,左半部分 (西麵)因為河麵寬闊,所以水量也比較大。由於地勢的原因,西邊的瀑布 (主要屬於加拿大) 呈 U 字馬蹄形形,所以被稱為“馬蹄形瀑布”,落差大約50-60米。當然,就高度而言,那是沒法和非洲的安赫爾瀑布相比 (落差幾乎一公裏),但是其寬度 (約 800 米)和水量卻是世界上很少有其它瀑布能相提並論的---當然,非洲的那個維多利亞瀑布除外,那是個異類,嗬嗬。在盛夏旺季,馬蹄形瀑布每秒水流量在 5000 立方米以上 (長江年平均流量約為每秒 30000立方米)。相比之下,右邊的美國瀑布就隻有 300 多米寬,落差也隻有約 20 米。

待我們找到停車的地方 (要出錢的,嗬嗬),時間已是下午三點多。北方的冬天比南方的更短(不是嗎?要是到了北極圈以北,就能見到極夜/永頁的,對不對),所以我們決定趕緊去看瀑布。同行的兩個老美身體好,不怕冷,因此,盡管我的大衣就在尾箱蓋裏,我卻是不甘示弱地緊跟過去,連大衣也懶得去拿。這大衣之類的我極少穿過,我就不信加拿大的冬天能將我怎麽樣。所以,我披上上衣,帶上圍巾(幸虧帶了圍巾,嗬嗬),就朝人多的地方奔去。停車場離瀑布近景點差不多有一裏路呢。

尼亞加拉這個詞語在印第安語中就是“雷神之水”的意思。要是在夏季,遠在一公裏之遠的地方就能聽到瀑布的轟鳴之聲,花十幾塊錢可以坐船到達瀑布穀底下,披件雨衣,讓水花濺得渾身透濕,在極度興奮之中忘情地尖叫;或者登上了望塔(不過了望塔在美國境內,加拿大這邊沒有,因為最大的馬蹄形瀑布主要在加拿大這邊,在美國境內不太容易欣賞到全景),等,可惜我們來得不是時候。美國東海岸的山脈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山脈之一,所以自然景觀遠不如西海岸。密西西比河以東隻有 六個國家公園,但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如此雄偉壯麗的瀑布堪稱人間奇景,竟然沒有開辟為國家公園 (隻有紐約州在瀑布旁的山羊島上開辟了個州立公園:Niagara Reservation StatePark),豈不怪哉!


由於空氣潮濕,時氣溫在零下好幾度,加上北風襲襲,天空還飄飛著小雪花,所以沒有呆多久我就感覺受不了了。遇上陣風吹來,我都隻能轉過身去,用背迎著北風- ---我的媽,感覺幾年來都沒有那麽冷過!這樣忍著刺骨的寒冷,好不容易沿著瀑布又走了十分鍾,忽然見到馬路邊有一塊巨石,見圖中說明。這塊巨石長61 米,寬 18.3 米,曾經位於馬蹄形瀑布的瀑布口,後來由於出於安全考慮,巨石突出的部分用炸藥炸開,這塊巨石就是被炸下的突出部分。


自然,沒有過多久我就灰溜溜地鑽回汽車裏了,在車裏過了好一陣子才緩過神來。還好,老天爺保佑,沒有感冒。

美元在加拿大通用 (至少在邊境的地方通用)。由於美元貶值,那時一加元大約能兌換一美元(之前一加元大約能兌換0.7美元),這樣也好,如果你購物、上餐館或者住旅店,店主說多少加元你就給多少美元就是,少去很多計算。但是如果加元-美元按照 1:1 兌換的話,那麽很明顯的,加拿大的物價比美國貴不少。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wuyiwuyian 回複 悄悄話 去過三次,看紫紫的遊記好親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