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微語輕噓:regarding 李白\'靜夜思\'
(2008-04-16 17:53:01)
下一個
微語輕噓:
<靜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似乎並不遵循平仄規律,而且最後兩句又有重複字。可是這麽多人喜歡這首,說明了什麽問題呢? 可見,與其浪費時間去湊韻,不如讓筆墨自然流露,也是個落落大方的好詩.一管之見,請大家指教。
-------------------------------------------------------------------------------------
我亂說幾句,沒有整理,肯定顯得混亂,難免掛一漏萬,且不論觀點謬誤。
1) 格律與古風。無人說寫詩必須入律,作者可以自由選擇。但是古風借鑒一下詩律的基本規則 (特別是對以及粘。對應該更加重要一些),還是有好處的。有的古風顯得很奔放,氣勢磅礴,寫法上給人以驚喜,確實很不錯的。唐詩宋詞的詩律和詞律,肯定有其美的地方,在某種意義上,我覺得它們可以看作是寫作的 Templates。
但是,如果寫的是(格律)詩詞,那就應該入律,我覺得這個沒有多少好商量的。我曾經見到有人對出律很多的七絕滿江紅之類辯解,說要打破古人的框框,寫作要與時俱進,要提倡新的風格,等,理由足夠冠冕堂皇的,但是我覺得這個經不住一駁。新的風格不是去否定別人好的東西。
來個類比:三角形是數學裏定義了的幾何圖形。如果你將有四條邊的也稱為三角形,這就不叫做新的風格,而是製造混亂。新的風格是 keep 三角形的定義,引入四邊形的概念。
當然,引入四邊形的概念一般需要引入者知道什麽是三角形,有時非輕而易舉的。
所以,別看我們現在的幾何學多麽複雜,都纖維叢代數拓撲的,但是其底層的框架卻是幾千年前歐幾裏得和阿基米德師徒奠定的。
漢字多義,歧義不小,基本上這是詩歌的福音。詩歌始於四言,格律基於五言,七言是拓展。你見過9言詩的格律嗎?沒有。其實拓展其理論很容易的 (從七言到九言),為什麽沒有呢?這是因為漢字的紛繁複雜,七言就足以表述作者想要表達的。
至少,作者可以寫古風。但是搬來些句子,不是律詩不是宋詞,卻偏偏要說它是,是不是有些強行將四邊形說成三角形的味道,盡管四邊形本身可能是個美妙的幾何圖形。
李白和蘇軾是兩個不太重格律的人,偏偏他們兩人基本上代表了咱們古詩詞的最高水平。這有些意思。但是顯然,李白、蘇軾也並不討厭格律。
2) “靜夜思”好嗎?
能流傳下來,變得家喻戶曉,肯定有其獨特的魅力。
但是,如果現在誰寫了首類似的、差不多的作品,這首差不多的作品算好嗎?我覺得不會的 (我這樣說,可能會招來李白崇拜者的反感,但是我一直這樣認為的,盡管我本身也很喜歡李白)。
另外,在民間流傳甚廣並非是好詩的決定因素。來個不恰當的比方,報刊文學比“收獲”的閱讀量大多了,但是兩者的quality不是一個檔次的,報刊文學寫得好的,很少----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不是報刊作者不能寫得更好,而是寫得更好的刊登在報刊的話,報刊的閱讀量就會下降,訂閱量就會下降,報刊就會關門。所以說,有些優秀網站的好作品,其文學份量肯定要高於普通的傳媒作品了。
來個具體的比較,隨機抽選一首不廣泛流傳的古詩,大家覺得哪首更好?咱們比較寒山子的“生死還雙美”和李白的“靜夜思”,哪個更好?
寒山子:生死還雙美
欲識生死譬,且將冰水比。
水結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應生,出生還複死。
冰水不相傷,生死還雙美。
我不會反對別人說靜夜思更好,但是我個人卻認為寒山子的生死還雙美更好,盡管這首詩沒有廣泛流傳 (也不會在大眾廣泛流傳)。
我覺得靜夜思的地位之所以崇高是並非完全是它多好,而是其作者太有名了,加上它通俗易懂。它的意義在於它特定的“曆史原因”,但是我覺得這首詩歌的高度不應該成為今天咱們所追求的。
來個可能不恰當的類比,大家知道胡適先生是白話文的先驅,在海外的名聲蓋過魯迅。但是如果你現在去讀胡適的現代詩歌,你會發現有些確實慘不忍睹。但是這能否認胡適的地位嗎?不能的。但是現在如果寫詩歌,以胡適的現代詩為旗幟,那倒有些辜負胡適的味道。很多東西拿其“絕對值”去做縱向比較,是沒有多大意思的。
例如現在一個初中生所學,絕對會讓阿基米德眼花繚亂,但是阿基米德被譽為是有史以來的三大數學家之一。
草草幾句,純屬探討。和大家一樣,李白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