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詩歌新意大家說 (搜集整理)

(2008-01-16 08:34:56) 下一個
以前搜集的,在電腦裏翻出,覺得有些意思。拿到這裏曬曬。
起因就不必說了,反正因為某個起因導致大家討論了古詩裏什麽叫做“新意”。

------------------------------------------------------

詩歌新意大家說 (搜集整理)

(搜集整理的目的就是不讓這樣的帖子沉下去。)

蘇西坡:寫詩,如同任何文化創作,求新意是很基本的要求。
寫 詩,如同任何文化創作,求新意是很基本的要求。初學者寫不出來新意可以諒解,應予鼓勵。老手願意做沒有新意的遊戲也是可以的。但認為不必要求新意就荒唐 了。初學怎麽求新呢?其實也沒那麽神,人生本來是多樣化的,寫自己那份真切的感情,加上一點語不驚人不罷休的態度就可以了。如果你連真切的感情都很少有, 那就不必勉強寫詩了。
古 詩讀得多的人,可以博采眾長,回避舊套。攀在前人肩上,稍加一點自己的小特色,可以出新。古詩讀得少的人,思路沒有框框,心到筆到,靈氣自然發揮,也可能 出新。另外一個話題,俺覺得應當感謝出來批評的人。在這個“後現代化”的世界,有人願意看一眼自己的詩,是值得感謝的。
有人對自己的詩居然逐字逐句看了,還產生了看法,更是值得感激的。有人居然還花時間把看法寫在壇上,那是值得大謝特謝的。模糊記得胖墩寫說過意思相近的話。有這份心,難怪他的詩寫得好。

東籬把酒(答主帖):這話說得對.
寫詩如同學畫,它的第一步是臨摹 --- 我想大多數詩友還在這一步。實際一點,這一步關鍵的指導是:
1) 如何用字正確,語義表達出來,流暢。
2) 符合格律、章法。
3) 如何套用典故(然後才是“化典”)
第二步是琢磨如何在同一題目上高人一等(如步韻、同題和詩)和求新。
第三步是如何選擇新穎的題目(對繪畫創作,這是很關鍵的),新穎的意境。
話說回來,沒有情趣了,什麽都白搭:))。況且我等用專業水平要求自己,隻能是:
1) 不寫了
2) 陷落進詩詞去了 -- 當職業詩人(在北美拿啥子混飯?)
讀了今人的詩歌,很難發掘出有驚人之語。因為你在那幾十萬首古人詩句裏能夠發現類似的句子。詩詞break down到最小單元就是字,那麽萬把來字,你要組合太離譜,就是生造;你要循規蹈矩,就是泥古。怎麽說咱都沒道理。

蘇西坡(答東籬把酒):寫詩不需要一個刻意的臨摹階段
寫 詩在這一點上應當與學畫不同。寫詩不需要一個刻意的臨摹階段。初學寫不好可能會落成類似“臨摹”的效果,但目的應當還是求新意。在格律、章法、典故等方麵 初學者應當按步就班,象東兄的“階段”論。但求新意,就象炒菜求味道,一開始就應當是追求的目標。除非你並不打算寫“好”詩,除非你並不在乎有沒有人喜歡 讀你的詩。如果認為新意沒有也罷,那結果就是產量一定高,質量卻未見提高。

讀者丁(答蘇西坡):說得好
新意一開始就應是目的。其他的例如臨摹等都是將來為這個目的服務的。否則就失去了大方向。另外新意並不是非得創出什麽新詞來。當然能創出來更好。但新意至少應該有自己的創意。

今人(答主帖):西坡好觀點!
從一個讀者的角度說點看法:喜歡讀有創意、有新意、有時代特色、有個人特色的作品,那怕有一兩個新奇的句子也好。不喜歡看“為賦新詩強說愁”及應景、奉承的詩詞,更對妾呀、奴呀以及像印鈔票一樣少有新意的詩詞有反感。一己感覺,無意指它人。喜好者,請勿見怪!

南山醉翁((答今人):這個觀點我同意。不過有些話題如“思鄉”就不能一概而論。
有人認為目前已經沒有古人的思鄉意境了。一個電話什麽都結了。對此,我是大大地不以為然。今日之思鄉,尤其是我們海外學子的思鄉,是新時期文化的回歸、感情的回歸、人生的感慨。如何能簡單地說成是沒有思鄉的意境了?感情表達“不可信了”?沒有掐架的意思。:-)

南山醉翁(答主帖):沒有人認為新意不好。可是新意如何界定就是各說各話了。:)
對於什麽是新意,新手和熟手之間,業餘和專業之間,不同創作風格之間都會有不同的理解。突破且能讓諸家都認為是新意的確很難。
正所謂要追求新意,但不等於沒有新意就別寫。對同樣的事物,一個詩人今天這樣看。明天又有了新的感悟,寫出來了。這對他本人來說,就是新意。再比如,光求新,而無美感。則跟詩詞的創作靈魂背道而馳了。
所以在評論他人的新意與否時,最好有對比,具體一些。那樣對作者的橫向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否則,容易讓作者和讀者感覺很模糊。作者有心修改也無從下手。
就我個人而言,是屬於“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厚臉皮。也是“急功近利”的近視眼。歡迎各類磚頭。那樣能幫我來博取百家之長。

紫色王家:傳統的古典詩歌基本上是在文字遊戲和詩意之間徘徊的
因為文字和格律上的局限,古典詩歌很難寫出很深層的東西 (這也是在地位上古典詩歌讓位於現代詩歌的根本原因)。除了一些典故不熟可能導致不好理解外 (這也是古典詩歌為文字遊戲的佐證),相比優秀的現代詩歌,古典詩歌是比較好懂的。
內涵上,基本上,能寫的,古人大體上都寫完了。要說新意,也隻能是在沙灘上撿幾片貝殼而已。
打 個比方(這個例子極端化了,但是極端化的例子盡管失去貼切,但是卻能幫助理解問題),這有點類似於大家解答平麵幾何問題。你固然可以定義一些新的概念,例 如在圓上你想研究四個點之間的關係,搞蝴蝶定理(遼寧某個教師就是靠這個騙取國務院津貼的),你的推理可能很複雜,結論可能也簡潔優美,不過你所做的一 切,其實都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歐幾裏得和他的徒孫阿基米德所定義的幾何學裏麵兜圈子。局部上看,有新意,稍微站高一點,其實沒有什麽,因為平麵幾何已經完 善了。

紫色王家:什麽叫做新意,顯然因人而異
並無什麽絕對的尺度。當然也會有些共性的東西。
這 點很好理解。例如對一個飽讀詩書的學究,他讀到一首很“普通”的描寫愛情的詩歌,他會覺得很一般,陳詞濫調,毫無新意。但是,這首詩歌很可能是山溝裏一個 小女孩寫出的,她沒有上過什麽學,更談不上飽讀詩書,她寫那樣被老學究斥為毫無新意的詩歌時,眼睛裏很可能綻放出了驚喜莫名的光輝。

蘇西坡(答紫色王家):同意對詩的評價是相對的。不過,“山溝裏一個小女孩”與“飽讀詩書的學究”之間見識不同,這是很正常的。用這個例子來說明詩的新意的相對性不夠清楚。
因為,小女孩的詩肯定很真摯,但至少還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可能性:小女孩的詩確實新穎脫俗,是老學究思想陳舊,眼光狹隘。小女孩的詩雖然很真,但很淺很嫩,隻能感動見識少的她自己和幾個同齡小朋友。這種情況下,說她的詩沒有新意是一句大實話。多數人憐香惜玉不會明說而已。
另外你下麵用結構嚴謹界限明確的幾何來類比詩的發展也未免牽強。

紫色王家(答蘇西坡):暈了,我基本上隻是個喜歡胡鬧的主
我 的那兩個例子,顯然是極端的,目的也隻是在說明什麽新意啊,詩意啊,其實是個很模糊的概念(極端的例子沒有代表性,但是卻能使得闡述清晰一些)。你的觀點 我沒有半句不讚同的,“無新意”等也不是說不得(就我個人來說,我不太喜歡批評別人----如果要挑刺,我一般會說詳細些----但是也不會無緣無故地捧 別人,除了些善意的玩笑外)。以前詩壇怎麽樣,我不熟,但是如果真的是那樣一味彼此吹捧無緣無故自視甚高的話,我也一樣會深惡痛絕。我會想起雞皮疙瘩一 詞。
人和人之間溝通是困難的。例如上次豆豆和磚砸,就是這個意思。他們都有道理。
這方麵我比較欣賞慕泉等的做法,總的原則是欣賞別人 (不是說欣賞別人的詩歌,而是說欣賞別人的勞動),但是如果有什麽意見,也會說出來。其實這裏的 ID 應該基本上沒有小孩子一類的了,別人說什麽,如果是由衷的建議,作者應該會感覺得到的。
自然,批評者所批評的也不一定對,但是作者也應該欣賞這種批評的態度 (而可以不認同批評的內容)。

南山醉翁(答蘇西坡):繼續跟著胡掐 :-)
蘇兄說得何等地精彩。“小女孩的詩雖然很真,但很淺很嫩,隻能感動見識少的她自己和幾個同齡小朋友。這種情況下,說她的詩沒有新意是一句大實話。多數人憐香惜玉不會明說而已。”看來蘇兄一定自詡為憐香惜玉之人了。
愚 以為,比如憐香惜玉之人是個塔尖,可也別忘了沒有那麽眾多的詩詞愛好者的推動,金字塔想高也高不到那裏去。君不見,淺有淺的道理,嫩有嫩的可愛。有人曾對 此有評論是:看不見則可謂是“幾分迂腐”。沒有共鳴則可謂是“悟性太淺”。當然這就有些極端的評論了。是想起“棒喝”作用的。不代表我的意見。
“沒有新意”盡可以說。不過應該盡量具體一些,那樣對作者、讀者甚至是評論的本人都更有幫助。“空對空”是真的沒有新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