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再次成為"世界工廠"?
(2008-07-14 20:38:00)
下一個
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經濟已經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勞動力資源充沛的中國成為製造業的中心,被譽為“世界工廠”;資源充沛的巴西、俄羅斯等國,成為世界的原材料基地;美國、歐洲等資金、技術充沛但勞動力價格昂貴的國家,則把製造業外包,經濟日益白領化,成為金融、高科技的“後工業社會”。
然而,最近的經濟變化,使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上述這一時髦的定見。美元不斷下跌,以及中國製造業成本的提高,再加上人口和製造業技術的變化,將可能帶動美國製造業的複興,使其重新成為“世界工廠”。
傳統的製造業大多屬於勞動力密集型。中國人口多,經濟發展水平低,勞動力既充足又便宜。美國經濟發展水平高,如果以人民幣衡量,一個工人年薪幾十萬,比中國的中高層經理收入還高,當然難以在製造業上和中國進行價格競爭。所以,幾年前一些經濟學家歡呼中國的“襯衫經濟學”全球凱旋,覺得美國已經失去了競爭力。有人還進一步推論,今天中國能在襯衫上打敗美國,明天就能在汽車上打敗美國。君不見:美國的各大汽車公司紛紛到中國設廠,底特律則一片蕭條。
然而,冷靜分析一下美國在資源、人口、技術等方麵的優劣就可以發現:美國在製造業上並非沒有便宜可賺。就以汽車製造業為例,如今世界各大汽車製造商爭先恐後地到中國來建立生產基地。美國的汽車製造業,前一段幾乎被有些人判了死緩。勞動力成本太高,恐怕是美國爭不過別人的最大原因。但是,汽車製造業的成本並非人力成本一項。不久前,我以美國幾個地區的房地產售房廣告為例寫了一篇文章,證明美國有些地方,幾萬美元就能買一棟頗大的獨居。結果許多人拒絕相信這一事實。更有人拿出舊金山、紐約的驚人房價來,指責我專揀便宜的房子介紹、誤導讀者。其實,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我並非不知道舊金山、紐約房價之貴。我隻是想指出:美國腹地有廣大的地區,地價、房價比中國沿海大城市要低得多,而且這些地方基礎設施良好,政府清廉而有效率。當中國沿海地區的勞動力價格上漲以後,這些美國的便宜地區就開始顯現出優勢。
要知道,人力成本確實影響汽車製造業的競爭力。但是,這一產業技術水平越高,對人力的依賴就越低。看看日本的汽車製造廠,很少見人,多是機器人在進行組裝。未來的汽車製造業,在用技術來降低人力成本方麵還大有潛力可挖。但是,汽車製造廠不管怎樣先進,總是占地廣大,在削減土地使用量上沒有太大的餘地。在地價方麵,美國比中國和日本都有優勢。
製造業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環境保護。美國的環境法規非常嚴格,在近幾十年已經使大量工廠關門。但是,也正是因為在嚴格的環境法的約束下掙紮了幾十年,美國企業在環保技術上越來越發達。與此同時,中國沿海地區的高速經濟發展,已經給環境和生態帶來了巨大壓力,粗放型的發展已經到了極限。況且,中國地狹人眾,解決環境問題不僅非常困難,成本也相當高。再靠犧牲環境來和美國拚製造業,已經沒有出路。
最關鍵的是,美國在製造業上仍然具有巨大的技術優勢。比如,豐田等日本汽車製造商生產的電油混合型節能汽車,目前正在市場上顯示出優勢,把片麵重視SUV等耗油車型的美國汽車製造商打得大敗。但是,用於巨型卡車的電油混合型引擎的技術優勢,還在美國企業手裏。而大型運貨車節油的邊際更大,進而使這項技術的開發具有極大的利潤率。美國在這方麵,還有巨大的潛力。反觀中國,類似的先進技術卻很少。
如今美國在次級貸款的衝擊下百業蕭條,年內經濟衰退恐怕很難避免。不過,短期的經濟衰退,並沒有削弱美國製造業在上述幾方麵的優勢。相反,經濟衰退可能壓低生活費用,讓美元貶值,最終使美國產品變得便宜。所以,當美國走出這次經濟危機時,可能會有一個製造業的複興。這種複興當然不是把“襯衫經濟”從中國手裏再奪回去。美國未來的製造業優勢,將建立在高技術和高資源的基礎上。這將給汽車等中國新起的製造業走向世界帶來不小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