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是僅次於南極的世界第二大荒漠,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正是它,把非洲大陸分割成氣候和文化都截然不同的“白色北非”和“南部黑非洲”兩大部分。撒哈拉的影響如此巨大,讓人驚訝。
撒哈拉行是摩洛哥旅遊的一個熱點,種類不少,多從馬拉喀什或菲斯出發。三天兩夜的比較普遍,兩天一夜的也很受歡迎。二種program都在沙漠帳篷住一夜,騎駱駝在沙漠行走四個小時。考慮到時間,我決定走兩天一夜的,但網上隻找到兩個旅行社。他們路線和安排相同:早晨7 點從馬拉喀什出發,翻越高阿特拉斯 (High Atlas) 山,中午在南部重鎮瓦爾紮紮特(Ouarzazate) 午餐。沿途會在一二處景點停留。再行進四個小時抵達撒哈拉邊緣小鎮紮戈拉(Zagora),換成駱駝進入沙漠,兩個小時到達帳篷營地。晚餐後篝火聯歡,夜宿帳篷。第二天在沙漠營地早餐後,從原路返回。
兩個旅行社的收費分別為180刀和80刀,後者需自付兩天的午餐。都要求15% 定金,前者用PayPal ,後者收信用卡。此外,前者要求提前10天交齊180刀,後者隻要求出發前一天晚上與遊客見麵時交齊80刀。我查看了網上的留言,發現對二者的評論都有好有壞。”180刀“也有被罵得狗血噴頭的;而”80刀“受到的誇獎多說”服務態度好“,性價比高。“80刀”負麵的有:1)午餐帶去的餐館太貴;2)有強行索要小費現象。我覺得那兩個問題都能handle,就選擇了後者。LD知道了我的選擇後說:便宜沒好貨。哈哈。其實後來發現,最大的問題是進入沙漠不夠遠。但那是那類節目安排的通病,與價格差異無關。
我抵達馬拉喀什的當天晚上,旅行社的Ali就按約定來我旅館,詳細介紹兩天的安排和沿途景點,並收取費用。他說,組團至少4 人,最多不超15 人,算是“行規”。最終人數要等他當夜走訪完才能確定。他還說:沿途不用給小費。其實後來呢,除司機外其他各環節都是合作單位的人,旅行社是管不著的。小費也算人之常情是少不了的,那是後話。第二天一早,我被接到傑馬夫納廣場與其他人會合,換乘中巴。整隊15人,滿員。看來雖已是淡季,節目依然熱門。我的“駝友”為:德國大學生2女,英國中學畢業生1男2女,英國利物浦3男,加拿大年輕夫婦和新澤西年輕夫婦各1對, 加拿大女孩1人,75 歲美國加州女1人。除了加州老婦,大多不過30 出頭。其中一半更是年僅20上下,一片蓬勃朝氣。值得一提的是,全隊女性8人中,7人為年輕MM大美女(見圖),極為賞心悅目,哈哈。
打過招呼以後,我坐上司機旁邊的前排雙人寬條椅。司機一聲招呼,馬達一聲鳴響,朝著紮戈拉,挺進撒哈拉,我們出發啦。紮戈拉在馬拉喀什東南465公裏。中間要跨越高阿特拉斯山,山上的公路海拔2260米,是摩洛哥公路的最高。沿途風景優美,很多電影曾在公路上取景,包括好萊塢名片《Gladiator 》。
午餐前,我們曾在公路旁伯伯爾人的古堡 (Kasbah) 式建築前停留。那是一種伊斯蘭的古代民居結構,在南部幾乎所有城市都很典型。很多 “老城” (Medina) 也按此模式構建,看上去頗有氣勢(見圖)。中午時分我們抵達號稱“沙漠之門” 的南部重鎮瓦爾紮紮特。午餐後由當地導遊帶去參觀著名的世界遺產埃本哈杜城堡 (KSAR of Ait-Ben-Haddou) 。那是一個北非傳統格式的建築群,依山靠水而建,極具戰略意義。四周高牆圍繞,堡裏住房“林立”,有清真寺也有集市。城牆塔樓住房等均用模塊石和粘土磚建造,圖案裝飾講究。該遺址的建成年代不祥。摩洛哥當局1953 年起開始保護它。1987成為世界遺產。城堡周圍有一河流過,大部分居民已移居到河一側的現代化村落裏去了,但仍住有十戶居民留在了城堡。
由於傳統風格突出,建築景像壯觀, 1963年起共有16 部電影在埃本哈杜城堡取景拍攝,包括 2000 的《Gladiator》。我們翻山越河最終到達紮戈拉時天已將黑了。在短暫休息時有人推銷當地沙漠居民用的紗巾,說是驅蚊驅蟲擋沙的必需。我想裹上它留個念過個“癮”,60Dh。一半的隊友也都買了頭巾包了頭。隊伍很快再出發,來到了駱駝隊所在公路旁的沙漠地。十多頭駱駝赫然出現在眼前。
在牽駝人扶我跨上“駝背”的那瞬間,我意識到特殊的一刻終於到了:人生第一次騎上駱駝;沙漠就在腳下,撒哈拉就在眼前,我真的來了。。。那一刻心裏充滿了新鮮好奇和激動。駱駝高高站起的刹那帶來的“驚嚇”很快消散,我們五六個駱駝串連成一組,前麵各有一位牽駝人,兩組隊伍並排而行。漸漸地,能看到的隻有沙子,四周都是沙子了。遠處有山,但夜幕降臨,山也不見了。駱駝踩沙的聲音很小很細,也沒有什麽人說話,都在適應駝上的體驗呢。我不時地擺正姿勢防止忽左忽的偏傾。我右邊的漂亮MM一直和我“並駕齊驅”,我們開始交流起感受來。四周全黑了,夜空裏似乎隻有我們的細語。那時候的心靈感受很奇妙:寂靜陌生的四周象是一片全新的天地,細細的柔語就象天外之音不時飄進耳朵和心裏。。。這種飄凜空靜的感覺真是一種淨化和提升,一直纏繞著我,直到第二天上午重新走出撒哈拉大地。
那天夜晚我們圍著篝火聽柏柏爾人彈琴擊鼓唱歌。一首又一首,一曲又一曲。聽不懂,但能懂。古老愴涼低沉激昂,人類人性的感受是共通的。我最後走過去對那4,5 個柏柏爾人說,你們唱了也彈了,現在獨缺跳了,跳一個吧。他們要我跳。我說:有這麽多漂亮妹妹呢。最後領隊的哈桑進場圍著篝火跳起來了,看得出來那非他的擅長和準備。但是歡樂是無須擅長和準備的,我們所有人都起來了,圍著篝火轉圈,再反轉。跳了相當一段時間,那是那夜的高潮。直到午夜時分,人們依然留在沙漠地上擺著的地毯和小椅旁,不願離去。或坐或躺,仰望星空;或思或念,感語流淌。我問英國中學生Alex,來摩洛哥做義工,離開舒適的家,到撒哈拉的最大目的和感動是什麽?他說:圖的是難得遠離繁忙和喧囂,享受的就是這份身心的平靜和坦蕩。我點頭。感謝傳奇的撒哈拉帶給我那一時刻,美好激動而又終身難忘。。《本集景點及評分》
13. Ksar of Ait-Ben-Haddou 埃本哈杜城堡 *****
14. Zagora 紮戈拉 *****
1。汽車離開馬拉喀什,開始翻越阿特拉斯 (Atlas) 山。沿途風景優美,很多電影曾在公路上取景,包括好萊塢名片《Gladiator》
2。盤旋在高阿特拉斯山,山最高處海拔4167多米。我們經過的那部分山高3,000多米,公路最高處2260米,是摩洛哥公路之最。
4。小景點處小攤販在推銷摩洛哥最有名的(炊具)塔津(Tajine)。這是迷你型裝飾品。
5。中途停留的景點:古風民居之一,伯伯爾人的古堡式建築。一種伊斯蘭城(鎮)構建模式。在南部重鎮瓦爾紮紮特一帶,幾乎所有城市都有這種風格。氣勢不凡。
6。中途停留的景點:古風民居之二。這種古堡建築通常是當地的領袖居住,遭遇進攻時可以防禦。常建於山坡甚至山頂,牆高而無窗戶。這種建築通常是一個家族財富和地位的象征。
8。通往撒哈拉的門戶瓦爾紮紮特(Ouarzazate) 到了。 世界文化遺址埃本哈杜城堡(Ksar of Ait-Ben-Haddou) 就在其北。這是午餐飯店裏牆上所掛的當地地圖。
9。在世界文化遺址附近就餐。一道正餐加飲料約80 Dh。我們一隊人在左邊餐桌。圖中露出半個臉的是來自英國的夫婦之LD,電子遊戲編程員/工程師。
10。午餐後去看世界遺產:遙望埃本哈杜城堡。
12。當地導遊哈桑在橋邊要講解。旁邊是來自德國的兩位大學生美女。前麵那位是典型的”No nonsense” MM:在集體活動中也不愛迎合應酬的寡言人,但一旦開口,言之有物,言而有信。和我的話算多的。
14。城堡前的城牆塔樓。有的翻新過,有的為新蓋的。電影製作的需要。圖中2 女1 男是英國應屆高中畢業生。已經被大學錄取,延期一年入學,來摩洛哥當義工。男孩名叫Alex。我告訴他,其中一女孩和電影E.T.中的著名演員茱兒·芭莉摩有幾分相似。對方聽後大喜。
15。用一種當地茶葉磨粉後調水作畫,在火焰上巧妙烘幹後便能成象。這是“畫家”在當場表演。
17。導遊也叫“哈桑”,在演示一種古老的門鎖。旁邊還是那德國美女。
18。哈桑在一家書畫店裏指給我們看這裏拍過的電影名單。據他說,他在所有這些電影裏都有出演,但隻是群眾演員小角色。他懂英文是個有利條件。我們說:那你就當演員算了,他說他還是當導遊為主。難怪,小費每人20Dh 就夠他的了。19。從埃本哈杜城堡上方俯視前端的建築群。其中不少是新加新蓋的,為了拍電影。
20。從城堡裏走出來。走在前麵的是年輕的英國電子編程員夫婦。後麵是新澤西夫婦,男的是救火員,剛經曆Sandy的大災。最後三位,2 位是德國大學生,橙色的來自加拿大。21。在前端建築群的新蓋牆樓下。後麵兩位戴帽的,是來自英國利物浦的醫生(前)和他朋友。
22。夕陽將落,汽車駛入撒哈拉邊緣小鎮紮戈拉。23。小鎮邊緣沙漠地上等待我們的駝隊。
25。晚餐裏的塔津(Tajine)端上來時就是這個樣子。我想其實就是戴了高帽的中國沙鍋。但是高帽設計可能更合理更有理。
27。篝火聯歡。左邊二位是幫著打鼓的“駝友”。看到左下方那兩隻腳丫子了沒?黑夜中我差點踩到她們正躺著在親熱的兩口子身上,不過那是後來的事。
28。撒哈拉的黑夜靜悄悄。午夜已過,很多人還沒進帳篷。
30。晨曦下的撒哈拉營地。沙地上的地毯依稀可見。
32。晨曦下的撒哈拉營地。都是些“永久性”的“帳篷了。整個旅遊操作已經流水化。營地可以接待多組人馬。用的是在摩洛哥非常普及的太陽能。
33。沙坡。遠處是三個隊友。
34。英國3 友在迎接朝陽。我問Alex:那兩位女孩裏有你的girl friend嗎?他說:沒有。才認識3星期而已,雖然都在摩洛哥做義工。難怪,他才 18 歲。年輕真好。
35。露天休息過夜的駱駝們。
36。公認的駝中“帥哥”“美眉”(沒問清性別),正在等待“王子”的白”駝“。
38。18 歲的英國小帥哥在和我對拍對“轟”。
40。中間當然就是本“摔鍋”的“駝上英姿”咯,哈哈。
42。返程途中的午餐,還在來時的瓦爾紮紮特一帶,但換了個餐廳。我左側沒露臉的是75 歲加州老大媽,自稱原為記者,一年前變成homeless而“周遊世界”,哈,How come?左二和我右一為德國大學生。右二右三是英國夫婦,右末是新澤西夫婦。左三是利物浦男,左末三是英國中學生(Alex被擋)。英國大夫二人和加拿大女在另一桌。我右邊德女說,我們象是在開董事會。(那我就是那Chair-man羅,哈哈)。
謝謝觀看。
(行萬裏路-寫萬言文-好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