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謀劃兩個中國 蔣介石臉色突變
台灣的陳水扁政府近段時間以來在“台灣申請或公投入聯合國”的問題上表現出瘋狂的姿態,大力推行台獨政策,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十幾年來,台灣當局屢屢扣關聯合國,但所擺出的名號卻與蔣介石時代相去甚遠。早在四十年前,當
日本人慫恿蔣介石將“中華民國”改用“台灣共和國”名義留在聯合國時,堅決不搞台獨的蔣介石就非常氣憤,嚴詞拒絕。
岸信介支持台灣反攻大陸 在第二次
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中日關係史上,第一個最不光彩的角色恐怕要算是日本前首相岸信介(1896年~1987年)了。岸信介是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他在二戰後被判定為甲級戰犯,收押在東京巢鴨監獄。後來,
美國為對抗中蘇兩國而轉變對日政策,大量釋放日本戰犯,岸信介於1952年僥幸獲釋出獄。
岸信介立即重返政治舞台,並很快站穩了根基。1957年2月,時任日本首相的石橋湛山因病辭職,岸信介遂坐上首相寶座,導致日本政壇迅速右翼化,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攻擊
中國政府。有一次,他在訪問東南亞期間,他以“反對共產主義威脅”為名,公然鼓吹“中國威脅論”。
此外,在首相期間,他還訪問過台灣,並會見了蔣介石,支持他反攻大陸,他說:“中國大陸現在處於共產主義的統治之下,它對日本的滲透比來自蘇聯的更可怕!如果能收複大陸,我認為是非常好的。”
岸信介敵視中國的政策,使好不容易才打通的中日交往渠道被破壞,兩國人員往來斷絕,貿易陷於停頓。中日關係倒退到戰後初期狀態。1960年6月23日,岸信介下台,池田勇人組織新內閣,才使中日關係出現轉機。
以台灣共和國名義加入聯合國? 下台後的岸信介並沒有放棄對華的強硬政策,還試圖製造“兩個中國”論。1969年,台灣當局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開始動搖,當時,聯合國開始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入會問題。岸信介想說服蔣介石設法讓“中華民國”留在聯合國,因此秘訪台灣。
左起:蔣介石、岸信介、宋美齡 蔣介石政府其實也明白,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那麽,中華民國就會被驅逐。而岸信介也可能認為,台灣應該放棄在安理會內的中華民國席位,作為一般的成員國保持議席。雖然這與當時支持蔣介石政府的日本政府的正式見解相矛盾,但是如果能夠在改變中華民國名字的情況下留在聯合國,台灣將能夠確保國際地位。
岸信介到台灣以後,對蔣介石表示:“台灣離開聯合國安理會,作為一般成員國怎麽樣呢?”但是,蔣介石的反應卻非常嚴厲。他的臉色一下子變了,而岸信介也認識到不能再說“下麵的話了”(試探獨立的可能性)了。
勸說蔣介石失敗後,岸信介並沒有放棄。他找到台灣的前總統府資政、獨派大老辜寬敏,建言:“就算以台灣共和國的名義加入也沒關係,總之當時希望台灣能夠留在聯合國。”
蔣介石為保席位的最後一搏
其實當時,除了日本人,美國也一直推行“兩個中國”的意圖。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朝鮮戰爭時期,美國就拋出了“台灣地位未定論”,而台灣當局隨即聲明:“台灣係中國領土之一部分,乃為各自所公認”、“聯合國無權討論台灣問題”等。這表明蔣介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同時,蔣介石又懷有“漢賊不兩立”的心態。
因此,當他知道聯合國在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入會時,也曾試圖遊說美國,盡最後的力量挽回席位。據美國解密檔案資料顯示,在尼克鬆主政時期,白宮秘密推行中國在聯合國“雙重代表權”的政策。1971年4月,尼克鬆總統派遣蔣介石的好友墨菲前往台灣,“推銷”新的聯合國戰略。
蔣介石隻希望美國能夠保住中華民國的席位,但墨菲卻說:“當前的問題不是美國所製造,而是世界局勢的變化,和新起的國際走向所造成的。”暗示蔣介石要接受美國的新政策。迫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的壓力,蔣介石其實非常矛盾,一方麵,為了維護中華民國的利益他必須承認雙重代表權案的提出,但其實,他是堅持代表權不能兩立的思考與心態的,這可以從他與墨菲的對話中可看出來:“他強調中華民國在聯合國大會及安理會席次的不可分割。如果中華民國在安理會席次被奪取,則中華民國將別無選擇,寧為玉碎,毋為瓦全。”
對於蔣介石的態度,美國人很無奈,盡管他們依然與日本聯合希望能夠保住台灣的席位,但卻是大勢已去。1971年10月25日晚間,聯合國大會以76票讚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二十三個國家提出的提案,即“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和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台灣的外交部長周書楷也悄然地退出了聯合國。差不多在一夜之間,二十多個國家和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