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舞在春之初(10):小舞星 (二)

(2008-04-16 08:12:25) 下一個
看到孩子們跳舞,想起自己的童年。

那時好像隻能跳猴皮筋,還曾經參加過區裏的跳猴皮筋比賽。猴皮筋都是從牛奶瓶上一根一根地扒下來,積攢到一定的數量,然後一根套一根,連成四,五米的長繩,就可以跳了。也有用一根長橡膠帶做皮筋的,但總覺得彈性不夠好。

那時跳猴皮筋時口裏唱的念的也很老土兒,有“猴皮筋,我會跳,三反五反我知道”,還有“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專吃杜魯門”。可見抗美援朝時,中國人民對美國總統TRUMAN 有著怎樣的深仇大恨,連小孩子跳猴皮筋都在咒他。

跳猴皮筋時,皮筋有不同的高度。第一節,是手臂下垂的高度,第二節是叉腰,第三節是胳肢窩,第四節是肩膀,第五節是耳朵,第六節是頭頂,第七節是小舉,就是手臂舉起來但不伸直,第八節大舉,手臂就伸直了。

跳猴皮筋也是一種GAME。四個人時就分成兩家,一家舉繩,一家跳。跳死了,就換下一家上場。踩繩或被繩繞住或做了犯規的動作,都算“死了”,被罰下,去賣苦力— 舉繩。我小時候腿挺長,又壓過幾天腿,所以腿能踢得挺高,每次夠“大舉”的重任都是落到我的肩上。有時候也可以允許“彈繩”的。就是在大舉的高度,可以把皮筋的中間點拉到地麵上,然後猛地鬆手,皮筋就會借著彈力上下抖動,孩子們就在皮筋抖到最低點時CATCH它。

上小學時,住在同一棟樓裏的傅家的二閨女考進了歌舞團,當時真羨慕死她了。去排演場看過她學員班結業時的匯報演出,她穿著芭蕾裙跳四個小天鵝。回來後,也學著她的樣子,把腳撇成外八字走路,還時不時地起個“份兒”。後來聽大人說,要學舞蹈可不容易呢,不光身材比例要好,柔韌度也很重要,另外就是節奏感要強。給你聽一段音樂,你就要用手指在老師的手背上敲出那段音樂的節奏,雲雲。聽了這些,自認為自己是不夠格的,也就早早地死了這條心。

現在看著這些美國孩子跳舞跳得那麽好,那麽奔放,那麽投入,那麽開心,真是激發出一種強烈的願望:如果能再活一回,不論身材好壞,不論天賦如何,都要去學舞蹈。這是人類最原始,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表達情感的方式。

接著欣賞小舞星們的精彩瞬間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