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麥田
最近讀了憨哥的幾篇文章很有同感,我們國人愛賺點小便宜是挺普遍的,不賺白不賺、賺了也白賺,蠻哲學的說。
我覺得這些生活中的陋習和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是很有關係的。
1980年之前,整個中國的大環境都還挺窮, 那時候的人們非常節省,當然現在的國人也很節省,但和那個時候的省不是同一個概念,那時候人們會省一小塊布頭、一小把米粒。在那樣的條件之下,特別是條件更差的家庭,如果有便宜可賺自然會想要賺一點,因為賺進一點兒對生活還是會有所幫助的。小孩子在當時的環境之下耳聞目染,無形之中已將這種方式融入了腦海之中,當他們長大成人,經濟條件也大為改善之後,小時候留下的印記還是會讓他忍不住的去貪一點根本都無需再貪的小便宜。
我有一家親戚,在國內已經屬於小富階層了,幾處房產、幾部汽車,到丹麥來旅遊買東西很大手筆。可就是這樣,那位出身於北京鍋爐工家庭的女士仍然會把旅館提供的小浴液、小頭梳等等一件不拉全部搬回家,這些小東西拿回去最終還是被扔掉了,可是她在收進的時候顯然已經獲得了某種滿足。我們也正巧遇到了憨哥說的再添式飲料,她也沒有錯過。真令我無話可說。
在這裏我順便說說另一個陋習。
我們國人,特別是國內的辦事員,大多喜歡充分發揮手中的一丁點權利,久而久之他們失去了無償幫助別人的心態。這種情況充斥著整個中國社會,願意無償助人的人越來越少,即使偶爾出現幾位,被幫助的人也不敢貿然接受,他們會擔心說是不是有什麽圈套在後麵?10年前我遭遇的袖珍型國男就是有這樣的擔心。而且事實上假冒好心人騙人上當的也的確很多。
我們這些身在西方社會的國人,難免會把二邊做做比較,比較之後的確是我們中國人的陋習比他們富裕國家的西方人多一些。
我曾經思考:這是為什麽?是我們中華文化造成的嗎?是我們現有製度造成的嗎?現在我認為都不是,不是文化,不是宗教,不是製度,就是因為貧窮,特別是小時候的貧窮。
因為那些個陋習,在東歐及歐洲附近的中東地區都普遍存在著,什麽求人塞紅包、什麽行賄受賄、什麽騙人防人,在那些以前貧困過或現在還貧困著的地區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說實在的和那裏相比我們中國的很多地方還算好的了,例如杭州就比他們好很多。
他們賺小便宜的精神頭也令我們自歎不如。我舉個身邊的例子:我工作的地方有個觀測街景的鏡頭,一旦我的同事(都是丹麥人)發現有大隊東歐人過來的話,他們會趕緊地把擺放在外麵的免費資料收起來,因為那些大隊的東歐人馬會一份不剩的掃光我們所有的資料,不管有用沒用。
如果說東歐和我們一樣是因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緣故,那麽中東呢?非洲呢?南美呢?他們的製度及宗教都與我們無關,為什麽陋習在他們那裏還會更陋?
隻有一點是相關的,那就是貧窮。所以我認為,所有這些現象都源於貧窮。俗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當然我們不能說窮山惡水就出不了偉人,然而偉人隻是極個別的,也不是說窮山惡水就出不了好人,世上當然還是好人多。我說的隻是相比較而言的一種較高概率現象。
再關注一下我周圍的朋友們,雖然他們都是一樣的博士畢業,現在從事著幾乎差不多體麵、差不多收入的工作,但是有幾位特別愛顯示名牌、愛表現優越、愛在公眾場所露一臉、愛發表點什麽、愛從張羅中尋找鶴立雞群感覺的,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從貧困家庭出來的子弟。也仍然是這幾位,結婚早了的很是不滿自己的糟糠之妻,開口閉口的說自己這一精英什麽什麽的,很有被拖累了的意思。我猜想“男人有錢就變壞”指的就是這些人吧?真是遺憾,怎麽就這麽巧應對了鳳凰男之說呢。
幸虧我朋友中最棒的一位也是從最艱苦的環境走出來的,還是個孤兒,他說村裏鄉親對他很疼愛,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貧困都會造就陋習。
總的來說,一個人內在的素質主要來源於小時候的環境和影響,長大之後的環境及高學曆其實隻能改變他外表的形象,當然如果他用心的提高自己會有所幫助,但根基是小時候打下的。於是,我聯想到我們有孩子的人是不是應該多考慮到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麵前盡量把我們的陋習收斂一下。
這就是毛澤東的名言“階級烙印”之說吧?
原創文章,嚴禁剽竊,歡迎轉載,注明出處,並請告知。
嗯,還是你這麽說最正確了。
還記得我嗎?:)))
事隔多日,又有幸看到MM的好文。
非常欣賞“成長環境造就習慣性格”這一觀點。不簡單是貧窮不貧窮的問題。哪怕出身富裕,耳濡目染了很多貪小便宜的事情,也會有那樣的習慣。
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陋習就會越來越少。
您說的很對,的確家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新生的嬰兒猶如一張白紙,是做父母的在上麵畫上了最初始的圖畫。是有不少條件富裕的家庭很貪小,也有不少家境貧寒的很大氣。我寫的隻是一個大一點概率的情況,或者說我眼裏看見的情況,很有局限性。所以很感謝大家的補充。
除此以外 我也遇到過白人喜歡貪小便宜的。 他們不會謝絕你送給的小禮物, 也不知道回報。不知道怎麽說中東人, 他們來自很富裕的隻有王國, 窮嗎?不見得。 我隻可以以人種問題來解釋。有誰同意我的想法?
我以前接觸過一些從貧困家庭出來的大學生,特別是男生,他們真的大概率的比較自私,唯我是尊,陋習更是讓人忍無可忍,很多年過去了,他們現在的表現大部分都和我文章裏寫的那樣。
但是我最欽佩的一位同學也是從很貧困的地方出來的,他卻非常出色。另外我上麵說的那位孤兒,他也很完美。所以並不是說所有出身貧窮的人都一定怎麽樣,我寫的隻是大概率的一點我見到的事。
謝謝麥田好文筆!
不管是正方還是反方的觀點,您們的留言都使得這個觀點更全麵更完整了。我是有很多考慮不周的地方,個人的思維很有局限性,到底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啊。
但要說到我對祖國的感情,我認為和大家是一樣的。而且在文章裏我也說明了我認為中國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區都要好,隻是和少數富裕國家比較起來有點差距,如果有人不承認這一點,希望您可以允許我保留這個看法,不要做人身攻擊。
This is first time, now no chinese writting. Later I will write in Chinese.
I like your writting.
有道理!
很多是兒時貧窮時養成的陋習,也有家教和來自社會教育的烙印。
當一個人安貧樂道,性情淡泊時,貧窮也就不成為問題了。這也取決於個人的修養,個人天性裏頭的虛榮性和物質欲的多寡。
還好我們現在不住在那種小區裏的,住house就這個好,看不到這些。但是去看望鄰居,他們說還是這樣,甚至愈演愈烈,搞到洗菜都搬到BBQ那裏的水龍頭去洗了,倒!這還是自己買的房子,不是Housing commission 的公屋區。我看公屋區的洋人還沒這麽厲害的呢。
想想日本戰後有多窮。
現在80,90後出來的,照樣還有那種人。人群裏總有百分之幾的這種厲質人種,中國人多,這種人就顯出來了。
LZ就是一個.自以為中國人恥的話,現在有整容技術.
旅館提供的小浴液、小頭梳等等一件不拉全部搬回家,這些小東西拿回去最終還是被扔掉了,可是她在收進的時候顯然已經獲得了某種滿足."... Have we learned any linguistics at all? --the emphasis of that whole sentence lies on the latter parts, if I am not wrong. --Another 陋習 of ours, instead of reading the whole article/sentence/paragraph, etc. we manipulate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s and pick on some specific sentences,paragraphs or even some words,to make use of our own so we can denounce the author ...do we not?
By the way, i agree with all the commentators here, that we do have the right to "...把旅館提供的小浴液、小頭梳等等一件不拉全部搬回家"... however, more to the point I agree with the author that, we don't need to, just for it is a "habit'" and we may feel,"... 在收進的時候顯然已經獲得了某種滿足". We can be better than that.
...
Also for some references I did use to do that LONG time ago when little things like these were seen as "pretty presents" in China, where there're no such things available to "ordinary people"... Of course at that time I was very young, and lucky. :) :) :)
she's in the show business, even her sex tape is a win-win prize.
不是跟你抬杠,你怎麽知道那個中年男人是上海人?
貧窮出身的人特別節約,在花該花的錢是容易猶豫不決,舍不得丟掉沒用的東西,這些大約都是事實,但他們往往更善良,更願意幫助窮人。
要是能為大家再多探討一下,看看什麽是陋習,怎樣克服陋習,或者幫助下一代人克服陋習就更好了。
之所以要說“什麽是陋習”,是因為我覺得陋習的標準是社會性的,和環境和時間有關。日前看到WXC裏一篇文章介紹古羅馬時公廁用泡在水裏的海綿當手紙,大家共用。現在來看,不隻陋習了,臭習,醜習都沾上了。但在那個環境下可能算不得陋習。
還有,麥田隱約提到了行為上的陋習和心理上的陋習兩種概念。能深化探討一下就更好。另外,我們可能還可以思考一下富貴的幼時環境是否可能導致另一些陋(壞)習?
totally agree, not just Chinese, most white guys also do it. they also take away the pens. so in our company, everyone seems using the pens from the hotels.
貧窮多半不是自身的問題, 而是社會機會不均等造成的。 貪婪和虛榮不幸都是人的本性之一, 區別隻在於占和顯擺的方式, 內容和尺度不同罷了。
品德真正高尚完美的人當然是有的, 隻是要不貪不占, 不功利不勢力, 不顯擺怕是要一生的修煉。
關於“我們也正巧遇到了憨哥說的再添式飲料”,我不敢苟同憨哥說法。如果允許這樣做,無論是國人還是白人,做了都無可指責。實際上,外國人的貪婪更大。如果不是華爾街那些大鱷的貪婪,也就沒有今天的金融危機。唯一不同的是,中國人的貪小便宜很容易被周圍人發現;而大鱷們所做的隻有等到大家失去工作,失去一切時才意識到。還有,在我們這裏城市列車上(這裏乘車不用檢票),查到的不買票上車的幾乎全是白人。
但無論如何,那種不是你的硬要沾的想法確實不應該有。在這一點上,我很同意你的觀點。從小給孩子樹立好榜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有效的辦法。
this statement is so true, even at this WXC, I have literally seen that so many rude,uncivilized IDs are owned by those born and raised up in the poor rural areas in China, its not unusual they are often the ones that'd try so hard to unfairly blame or even evily curse other people that may have different ideas with them...
I now have realized that the negative influence from one's childhood would gradually accompany this person all the way into his adulthood, regardless the advanced education he might have received later on.
Friends裏有一集,Ross等從旅館裝了滿滿一箱東西。還教給別人:不能拿走遙控器,可以取走電池,不能拿走台燈,可以取下燈泡。。。
我知道一些高中孩子(也有白人),每天裝著一個快餐店的紙杯,路過時,接一杯飲料。
事實上,一個不需要光宗耀祖的人就沒有上述“煩惱”,因為其花錢方式、社會地位及品德修養已得到認可,對其來說是生活的基本標準。要達到這樣的基本標準,沒有相應的生活環境是不可能的,同時在此環境下沒有三代以上人的努力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習慣經過幾代人沿襲下來就是文化了。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可是為什麽“願意無償助人的人越來越少”而且“這種情況充斥著整個中國社會”?
不少海外“國人”混得有頭有臉的為什麽還有那麽多陋習呢?
No offense, but I think your point is way to simple. This world is not black and 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