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而起,居然沒有受時差影響,正好是早餐時間。這間旅館的樓下在兩棟客房之間有個小小的花園,清潔整齊,地方雖小,裝點著各種盆栽,賞心悅目。
餐桌上早已擺好了各色食品,除了羊角麵包,吐司麵包和法式硬麵包,還有美國式的麥片(cereal)。飲品中除了咖啡熱牛奶還有衝麥片的冰牛奶和桔子汁,再加上好幾種果醬和一種叫不出來名字的餅幹,這在歐式早餐中算是很豐富的了。
作為一座水城,這裏的公交船四通八達,坐船暢遊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小船在大運河裏穿行,許多著名的建築沿岸佇立,美不勝收。在碼頭上花了18歐買了張12小時的船票,首站就到了聖•馬可廣場。不出所料,廣場上人山人海,到處都是旅遊團的大小旗幟,不管是免費還是付費的場所,門前都大排長龍。記得上次來時陰雨霏霏,當年水大,水浪不斷地衝擊,廣場上也有些積水。那時遊客稀少,成群的鴿子撲麵而來,似乎成了廣場的主人。如今飛翔的獅子依舊高高盤踞,守衛著城市。滿地的鴿子卻可能被遊人嚇壞,不再那麽張狂了。
這些名勝以前看過,實在沒興趣排幾個小時的長隊浪費時間。這次出行主要是到佛羅倫薩參加外甥女的婚禮,耽誤不得。於是先到火車站偵查了一番。意大利有兩家火車公司,Italo和Trenitalia,售票不是一套係統。站台上處處可見的售票機,大都屬於Trenitalia。而Italo的售票機卻隻在售票處裏麵。雖然它的售票處比起Trenitalia 的來更加高雅,冷氣開放,沙發環繞,卻總讓人覺得不方便。火車的票價也很混亂,雖然按照時間表來看,旅途的時間都是2個小時左右,但是,價錢卻相差很多。摸清了售票處的地點、售票的方法和到佛羅倫薩的火車班次、票價,默算了一下從遊輪碼頭到火車站的距離,就可以確定我們要乘坐的火車班次,覺得還是在網上購票更為合算。
大事已定,我們就去遊覽威尼斯周邊的外島。
比較僻靜的街道上有一些手工作坊,讓人相信這裏的產品大多數是本地製造。一家作坊大門洞開,遊人們便立足觀賞,看了一些燒製玻璃器皿的過程。看完後我不禁擦了把汗,那麽熱的天氣在高溫下操作,大概可以比得上我們當年插隊時冒著烈日雙搶的艱辛。再想想我買那個擺件,似乎也覺得物有所值了。
一家商店的大堂裏有個老太太坐在那裏挑花,手法非常熟練,針隨指動,一會兒便在一塊亞麻布上挑出了一朵花的雛形。我指著一條看來像是床單的用品問店主,像她這樣做,多長時間才能挑出一條來。店主笑著說,大概一年吧。我不禁乍舌,壓根就沒敢問價。花這麽多時間和精力做出的東西,我應該供起來才對,誰敢鋪在床上用?後來到了另一個商店,門口一個小姑娘招攬遊人,要大家進去看“Lace Lady”。果然那裏也坐了一位老人,可是,她的技藝相形見拙,大概老眼昏花了,摸索著半天才能挑起一針。我都替她著急,像這樣的速度,隻怕她有生之年也挑不出一條床單來。看著店裏張掛著的滿滿的商品,我好奇地問小姑娘,難道這些都是老太太的手工嗎?小姑娘毫不猶豫地答“是”。我啞然失笑,閉著眼睛也知道,其中絕大多數是“Made in China”,而且一定是機器織造。
水流河轉,兩旁佇立著格拉西宮(Palazzo Grassi)和雷佐尼克宮,(Ca' Rezzonico)。學院橋旁邊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隨後就到安康聖母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和與之一水相隔的聖喬治馬焦雷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這些美麗的建築都有各自的故事,可惜時間有限,隻能浮光掠影的一掃而過。過了聖•馬克廣場,船上的人稀少了很多。河道漸漸開闊與海灣相連,一直開到麗都(Lido)。這個島以每年一次的威尼斯電影節而聞名。
抬頭看看,太陽已漸漸西斜,我們在Arsenale跳下船來。顧名思義,這裏不遠處便是舊日的軍火庫,碼頭上還有一座大炮。昔日的炮火變成了今日的靜謐,路邊綠草豐茂很像是一座公園,三三兩兩的行人伴著輕輕的濤聲漫步。一對老人挽手走過,蒼蒼白發下滿是幸福的微笑。暮色漸近,夕陽在兩座鍾樓之間照耀,威尼斯的黃昏更加迷人。
我們順路來到廣場附近尋找那座著名的‘歎息橋’。威尼斯又稱“橋城”,大大小小403座橋。要專門尋找一座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這條橋很有特色,它連接著舊日的總督府和監獄,是用石頭築成的封閉式橋梁,隻有兩個小窗戶透氣。因為囚犯被審訊定罪都要經過這道橋,尤其是死囚,在進入死牢時隻能通過這兩個窗戶最後看一眼外邊的世界,難免會發出一聲深深的歎息。19世紀的著名英國詩人,拜倫便用此情此景為這座橋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