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2016 (2)
2017 (5)
2025 (10)
糾結同性戀(2)同性戀是天生的嗎?
(老X)
同性戀是天生還是後生,其實至今仍然是悖論,盡管有如此之多嚴肅的科學研究,但目前是乎還是沒有定論。
下麵一段關於決定人的性取向的文字,源於美國計劃生育機構的敘述(Planned Parenthood):
It’s not completely known why someone might be lesbian, gay, straight, or bisexual. But research shows that sexual orientation is likely caused partly by biological factors that start before birth.
正因為這一段文字的明顯傾向,即人的性取向大體是出生以前就已經決定了的,所以我在美國重新認識同性戀起始,大致就認定同性戀是天生的了,直到以後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係列有關同性戀的故事,完全動搖了我最初這種認同的根基。
大約也是三十年前左右,參加了夫人她們部門周末在一個在公園舉行的家庭聚會,並在聚會上認識了她的白人同事D。在大多都是休閑穿著的聚會上,D的比較正式的衣裙略顯保守。因為D與我夫人做一樣的課題,所以我們兩家在娶會上比較互動。D一家三口融洽和睦,給人一種互相信任的幸福感。印象最深刻的是D的兒子好像對公園的某一玩具有所抱怨時,D無不驕傲且麵對眾人對兒子說,你爸爸是優秀的工程帥,他能修好任何東西。反正我的原始印象這是一對很相愛的夫妻,並育有一可愛小男孩的幸福家庭。
這之後沒過幾年,有天夫人回家講起,也不知什麽原因,D最近精神非常不振,麵容也顯得很憔悴,好像出了什麽心理上的問題。幾天後,知道詳情的秘書偷偷給我夫人講,D正在鬧離婚,她和這裏的一個同事A早就對上眼了,換言之,D早就出軌了。我夫人還有點沒有反映過來,說A不是女同性戀嗎?哎呀,你怎麽這麽不醒事,D現在已經轉成同性戀啦!也許可能對自己的家庭、孩子這麽多年的感情,對很不容易已經組成的家庭還是很有點戀戀不舍,畢竟D已經不是在青春騷動期而早已過了而立之年,所以D在這人生"性趣"轉折的緊要關頭,一定還是很苦惱的。
再之後,離婚後的D和她的同性伴侶A很快就買了一套很大的房子,並開了一個很大的派對,邀請了很多朋友,正式式的把A介紹給大家。那些年當然不可能也不能提同性結婚之事,但依我看,這個大派對就是D向全世界宣佈她與A的結合。
若幹年已經過去,D和A現在仍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夫人經常從她的辦公室裏聽見D在她門對麵辦公室大聲打電話,什麽給A安排看醫生、和A討論旅行計劃,等等。她們真是幸福的一對。
表麵上看,這個例子的熱點是同性戀是後天發生的,是人在後天的生活環境裏產生了同性相吸、相戀。細想,如果D自身、或說生而就有同性戀的生物因素,但由於沒有適當的環境,所以同性戀一直呈"穩性"狀態,直到暴發那天才"顯現"出來,那同性戀不還是天生的嗎?我對生命科學是門外漢,以我的認知,正如我開頭說的,同性戀是先天還是後天,仍然是迷。
在我周圍知道的女同性戀者,大多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高學曆者,不乏醫學專家、學者、教授。說點題外話,D後來做到 Dean 的位置,由於A在工作上的差錯,被解僱。D認為不公,憤而辭去 Dean 的職務以示抗議。這也表明同性戀結合之間的情感和關愛完全不輸異性戀的結合。
這裏討論的全是女同性戀者,那男同性戀的情況又如何?其實我曾與一男同性戀者有距離非常近的接觸。下篇接著聊。
同性戀和不孕症的人當然有權結婚,當然應該享受和他人同樣的平等。
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傳宗接代的重要性。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結婚生子,讓自己早日抱孫子,是人之常情,你不能說父母想抱孫子是對同性戀的歧視。哪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生育,不能給自己帶來孫子?如果人類失去了對後代的渴望,那很快就會絕跡。因此任何對生育後代不利的情況,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是不正常的,大家不希望看到的。
當然人有病不應該受到歧視。但不能故意歪曲事實,把病說成是正常。把同性戀和正常人比喻為左撇子右撇子的區別。
我覺得美國社會在同性戀上花費了太多不必要的時間精力。同性戀占人口極少數,對傳統家庭價值觀的衝擊遠遠小於美國社會極高的離婚率。媒體政客等花費在同性戀變性人方麵的時間精力,如果轉到教育異性戀家庭注重子女,維持婚姻穩定,將會給社會帶來事半功倍的好處。
所有的生物都是健康個體多後代,不健康個體無後代。我們不應該在意同性戀無法產生後代,我們應該注重的是為什麽健康正常的人生育後代太少。
就像如果大家對不孕症沒有偏見的話,那些不孕的人就可以大大方方告訴他人自己不能生育孩子,而不會躲躲閃閃說是為了“事業”而主動選擇丁克。
目前看被公開的都是統計規律,因此是歸納推理的模式,也就是形成辯證邏輯,至多是一種理論。
之所以男性同性戀被認為是器質性的,但女性的過去有一百年時間被認為是心理性的,是因為男女性行為方式不同,對於男性來講,得不到Bonner就不可能有性行為,至少是很難,而這完全是性取向驅動。
女性不存在這個問題,也就是性取向的作用並不是起決定作用。
這是女性中雙性戀不罕見的原因,因為實現性行為和達到性高潮並不需要自己主動也能完成,但男性雙性戀很罕見。
但這也僅僅是一種合理的推斷,並不能作為生理學原因。性取向這事情是很難欺騙自己的,尤其對男性,因為男性性興奮是基於視覺,而女性是更多基於想象。
先天人群成偏態分布,25為峰值。換句話說人人都有一點同性戀。但是同性戀成顯性或者臨界點是75。或者說75坐標以上的是同性戀。
後天的影響力可以挪移10到15點。或者說在臨界點附近的受環境影響,可能可以是或者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