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網編譯張楊8月17日報道】美國海軍軍事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副教授萊爾·戈爾德斯坦(Lyle J. Goldstein)16日在《國家利益》雜誌網站發表專欄文章,談到中國的一種新型魚雷和反潛作戰能力。文章編譯如下:
近來北京在南海修建大量飛機設施的消息又引起軒然大波。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些設施其實並不足以形成多大的威脅,因為這類目標麵對精確製導武器的攻擊其實很脆弱。戰略分析師們其實應該更關注水下的競爭。
中國領導人對中國潛艇部隊的戰力並不滿意,認為其並不足以對抗美國及其盟友的水下部隊。西方的軍事力量很可能低估了中國的反潛能力。其實,中國近些年來在這方麵的能力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比如擁有很強反潛能力的Type 056A輕型護衛艦、遠程巡邏機GX-6以及在一些海域內部署的海底傳感器等。而2016年7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旗下的出版物《艦載武器》透露了中國最新的反潛艇導彈魚8(Yu-8)。
這是一種融合了導彈和魚雷兩種能力的武器。這種武器最主要的優勢就是極大地提高了魚雷係統的打擊範圍和速度,除此之外,其還能避開潛入水下的潛艇的偵測係統,限製潛艇的躲避和反擊能力。
的確,對於反潛作戰有了解的人知道,這種係統其實並不新鮮,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就一直在研究類似的體係。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就曾開發出過這種類型的武器,其打擊距離達到10公裏,超過深彈、火箭助推深彈或者艦載反潛魚雷。
中國雜誌的分析中還指出,“這種武器對於定位的要求非常苛刻,遠距離武器的實戰使用並不簡單”。美國海軍的UUM-125“海長矛”反潛導彈打擊距離遠達100公裏,但是因為高昂的成本,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停止使用。目前美國海軍使用的主要反潛導彈RU-139在中國得到的評價並不高,不如俄羅斯海軍使用的“螻蛄”SS-N-29。
這篇文章還指出,中國的反潛魚雷的開發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歐洲。不過,美國的Mark46輕型反潛魚雷也被提及,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武器是上世紀80年代由華盛頓出口到中國。根據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的文章,中國自主製造的魚雷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不過在遠距離使用上,那時候的聲納係統起不到什麽效果。
還應該注意的是,魚8並不是中國第一種反潛導彈。一些年前,中國就曾開發出第一代類似的武器CY-1,不過這篇文章表示CY-1“達不到中國海軍的要求”。文章中並沒有給出魚8特性的明確信息,不過提供了一些推測。這種導彈預計長約5米,重不到700公斤。射程大約為30公裏,速度在0.9至0.95馬赫。該武器上的魚雷部分約有324毫米寬,偵測範圍(包括主動和被動)在1.1至2.5公裏。這篇文章的作者還暗示,這種武器最終打擊範圍可能會達到55至70公裏。
不過就像之前提到的,我們不應該誇大這種單一導彈係統的重要性。實際上,這篇文章在結尾暗示,這種武器其實是一種彌補中國海軍反潛係統弱點的嚐試。當然,也不要忽視中國海軍對於逐漸改善反潛能力所做的努力。不管是過去一些年部署的新的海底聲納陣列,還是未來幾年裏兩種全新的反潛直升機的推出,都值得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