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麵對媒體壓力

哲人說,悲劇有兩種:一是性格悲劇,一是時代悲劇。如果說這僅僅是朱建華的個人性格悲劇,對他是不大公平的。

在朱建華做運動員的年代,他們最讓國人羨慕的,是出國機會。在一種極度封閉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朱建華,雖然天賦過人,訓練水平也達到了世界一流高度,但是有些方麵是無法在封閉環境下獲得的——比如頻繁的國際大賽經驗。

跟朱建華相比,在歐美選手獨占優勢的男子短距離項目上取得突破的劉翔,身體素質並不是太占優勢,但他是中國田徑界有史以來出國參賽次數最多的運動員,僅僅在2003年,他就出國參加了20場比賽,跑了35槍。

劉翔

中國跨欄名將:劉翔

劉翔的教練孫海平,是一個學者型教練,曾到美國學習。後來,他又帶著劉翔出去,一站一站地打比賽,一站一站地磨礪,一站一站地走向今天。劉翔回憶說,自己第一次出國參賽時,心裏也在打鼓。

正是頻繁的出國比賽,讓他增長了見識,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磨煉出了超人的比賽能力;同時也開闊了教練的眼界,使他思考如何吸收更先進的訓練手段。

2005年朱建華曾在一個場合忠告劉翔:要學會抗幹擾。他坦承當年媒體的炒作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導致沒有拿到金牌。如今,媒體發達程度哪是20年前可以相比,但劉翔生逢其時,並沒有重蹈覆轍。

巧合的是,劉翔與朱建華同是上海人,參加奧運會時都是21歲,但他們之間相隔了20年。朱建華是20世紀80年代的劉翔,那個曾給國人帶來驚喜的體壇明星。如今的朱建華隻是一個普通的商人,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即將到來的時刻,我們真的應該給予他應當享受的並已遲到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