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以少勝多之戰】淝水之戰——掌握敵情之實,發揮己軍之長

(2008-07-11 19:13:24) 下一個





公元383年發生的淝水之戰(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是偏安江左的東晉王朝同北方氏族貴族建立的“前秦”政權之間進行的一次戰略性大決戰。公元383年的冬天,有藏人血統的“前秦”皇帝苻堅大舉伐晉。他剛統一北方不久,長安附近的居民尚是五花八門,所謂“鮮卑羌羯布滿畿甸”。戰爭的結果,是弱小的東晉軍隊臨危不亂,利用前秦統治者苻堅戰略決策上的失誤和前秦軍隊戰術部署上的不當而大獲全勝,成為中國曆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之一。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中國曆史進入了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期。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又於公元373年攻占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遊。前秦皇帝符堅因此躊躇滿誌,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蕩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堅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羽林郎(禁衛軍)3萬,共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同時,符堅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向建康進軍。近百萬行軍隊伍"前後千裏,旗鼓相望。東西萬裏,水陸齊進。"符堅驕狂地宣稱:"以我百萬大軍,即使將馬鞭扔到長江中,也足以讓長江斷流。"

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麵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經謝安舉薦,晉帝任命謝安之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派胡彬率領水軍5千增援戰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又任名恒衝為江州刺史,率10萬晉軍控製長江中遊,阻止秦巴蜀軍順江東下。

10月18日,符堅之弟符融率秦前鋒部隊攻占了壽陽,俘虜晉軍守將徐元喜。與此同時,秦軍慕容垂部攻占了鄖城(今湖北鄖縣)。奉命率水軍馳援壽陽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壽陽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硤石(今安徽鳳台西南),等待與謝石、謝玄的大軍會合。苻融又率軍攻打硤石。苻融部將梁成率兵5萬進攻洛澗(在今安徽淮南東),截斷淮河交通,阻斷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硤石,糧草用盡,難以支撐,寫信向謝石告急,但送信的晉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裏。苻融立刻向苻堅報告了晉軍兵少,糧草缺乏的情況,建議迅速起兵,以防晉軍逃遁。苻堅得報,把大軍留在項城,親率8千騎兵疾趨壽陽。

符堅一到壽陽,立即派原東晉襄陽守將朱序到晉軍大營去勸降。 朱序到晉營後,不但沒有勸降,反而向謝石提供了秦軍的情況。他說:"秦軍雖有百萬之眾,但還在進軍中,如果兵力集中起來,晉軍將難以抵禦。現在情況不同,應趁秦軍沒能全部抵達的時機,迅速發動進攻,隻要能擊敗其前鋒部隊,挫其銳氣,就能擊破秦百萬大軍。"謝石起初認為秦軍兵強大,打算堅守不戰,待敵疲憊再伺機反攻。聽了朱序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出擊。

11月,謝玄派譴勇將劉牢之率精兵5千奔襲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將梁成率部5萬在洛澗邊上列陣迎擊。劉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軍陣後,斷其歸路;自己率兵強渡洛水,猛攻秦陣。秦軍驚慌失措,勉強抵擋一陣,就土崩瓦解,主將梁成和其弟梁雲戰死,官兵爭先恐後渡過淮河逃命,1.5萬餘人喪生。洛澗大捷,極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揮軍水陸並進,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在八公山邊紮下大營,與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苻堅站在壽陽城樓上,一眼望去,隻見對岸晉軍布陣整齊,將士精銳。連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類似人形,誤認為是晉兵,頗為驚慌,對苻融說:"這是勁敵!怎能說他們是弱敵呢?"

由於秦軍緊逼淝水西岸布陣,晉軍無法渡河,隻能隔岸對峙。謝玄就派使者去見苻融,用激將法對他說:"將軍率軍深入晉地,卻緊逼河岸布陣,這難道是想決戰嗎?如果你把陣地稍向後退,空出一塊地方,讓我軍渡過淝水,雙方一決勝負如何!"秦軍諸將都表示反對,但苻堅認為可以將計就計,讓軍隊稍向後退,待晉軍半渡過河時,再以騎兵衝殺,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苻融對苻堅的計劃也表示讚同,於是就答應了謝玄的要求,指揮秦軍後撤。但秦兵士氣低落,結果一後撤就失去控製,陣勢大亂。謝玄率領8千多騎兵,趁勢搶渡淝水,向秦軍猛攻。朱序則在秦軍陣後大叫:"秦兵敗了!秦兵敗了!"秦兵信以為真,於是轉身竟相奔逃。苻融眼見大勢不妙,急忙騎馬前去阻止,以圖穩住陣腳,不料戰馬被亂兵衝倒,被晉軍追兵殺死。失去主將的秦兵越發混亂,徹底崩潰。前鋒的潰敗,引起後續部隊的驚恐,也隨之潰逃,行成連鎖反應,結果全軍潰逃,向北敗退。秦軍潰兵沿途不敢停留,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軍追來。晉軍乘勝追擊,一直到達壽陽附近的青岡。秦兵人馬相踏而死的,滿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堅本人也中箭負傷,單槍匹馬逃回烙陽。

晉軍收複壽陽,謝石和謝玄派飛馬往建康報捷。當時謝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旁邊,照樣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戰況怎樣?"謝安慢吞吞地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客人聽了,高興得不想再下棋,想趕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別人,就告別走了。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麵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他族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此戰的勝利者東晉王朝雖無力恢複全中國的統治權,但卻有效地遏製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苻堅慘敗淝水,原因眾多。其中主要有:驕傲自大,主觀武斷,不聽勸阻,一意孤行地輕率開戰;內部不穩,意見不一,降將思亂,人心浮動;戰線太長,分散兵力,舍長就短,缺乏協同;初戰受挫,即失去信心;加上不知軍情,隨意後撤,自亂陣腳,給敵人提供可乘之機;對朱序等人的間諜活動沒有察覺,讓對手掌握已方情況,使已陷入被動地位。

東晉軍隊的勝利,主要的因素歸結起來,就是:臨危不亂,從容應戰;君臣和睦,將士用命;主將有能,指揮若定;得敵情之實,知己知彼;士卒精練,北府兵以一當十;了解天時地利,發揮己軍之長;初戰破敵,挫其兵鋒,勵已士氣;以智激敵,誘其自亂,然後乘隙掩殺;堅決實施戰略追擊,擴大戰果。由此可見,淝水之戰中雙方得失足資啟迪。

淝水之戰也成為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載入軍事史,對後世兵家的戰爭觀念和決戰思想產生著久遠影響。

Image:淝水之戰前後形勢圖.PN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