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蘇聯與日本的一場激戰:諾門罕戰役

(2008-06-05 12:34:40) 下一個

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及蘇聯在遠東發生的一場戰爭。日本稱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稱為第1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1次諾門罕事件;此後至9月16日停火為止,稱為第2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2次諾門罕事件。

戰事在1939年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日、俄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但日、俄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大敗結束。日、俄雙方此後在二次大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戰並發動入侵滿洲國的八月風暴行動為止。

背景

由於地緣政治上的衝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開戰。兩國在1904年在中國的東北爆發全麵的日俄戰爭,結果日本戰勝,中國的東北落入日本的勢力範圍,俄國亦被迫把庫頁島南部割讓與日本。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全麵占領中國東三省,之後在1932年成立聽命日本的滿洲國。中國的外蒙古則在蘇聯的支持下,於1921年宣布獨立,成立聽命於蘇聯的蒙古人民共和國。滿洲國與蒙古國為鄰,並分別有日本及蘇聯的駐軍。雙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邊境糾紛。1938年7月,日、俄兩軍在中、蘇、朝交界的張鼓峰便因為邊界糾紛發生武裝衝突,結果一個月後的8月10日雙方議和停戦協定。

事件經過

1939年5月11日,約七至九十名蒙古騎兵在哈拉哈河以東、諾門罕附近的地區(今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南部,阿爾山以西)放牧。日本及滿洲認為滿、蒙邊境應該在哈拉哈河,該地為滿洲國國土,而蘇、蒙則認為邊界在河東約十六公裏,諾門罕的東麵,該地為蒙古國國土。蒙古騎兵被滿洲騎兵驅逐。兩天後蒙古騎兵帶同援兵到達,再次在該地駐紮,滿洲兵未能將其驅趕。

此時日本關東軍決定幹涉。5月13日或5月14日,隸屬關東軍小鬆原師團的捜索隊長東八百蔵中佐指揮約300滿洲國士兵出動,15日成功驅趕蒙古騎兵。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指示紅軍最高指揮部(Stavka)下準備反功計劃,並決定由朱可夫負責指揮。5月28日至5月29日,蘇、蒙軍隊在裝甲兵支持下,以優勢兵力擊敗日軍。東中校之捜索隊軍力減損63%:8名軍官和97名士兵被殺,1名軍官和33名士兵負傷。

之後的整個六月,蘇聯向諾門罕附近,哈拉哈河兩岸增兵,並攻擊滿洲國士兵。

六月底,日軍發動反攻。6月30日小鬆原師團下達進攻命令,從北麵分兩路進攻哈拉哈河以東的蘇軍。當中部分兵力更在7月1日渡過哈拉哈河,在河的西岸意圖阻隔蘇軍的援兵,及切斷河東蘇軍的退路。但河西的日軍攻勢受阻。朱可夫集合約二百輛坦克及三百輛裝甲車,以裝甲兵反攻。7月3日,日軍撤回河的東岸。而河東的日軍亦未能將蘇軍擊退。雙方從後方增調炮兵增援。日軍在七月底的一次反攻仍然未能將蘇軍驅離河東。雙方在夏天一直維持爭持局麵,

八月中,蘇軍在朱可夫的指揮下,在三十公裏長的前線發動主力進攻。蘇軍投入總兵力約五萬七千人,配合炮擊及空軍支持。北翼最先以機械化步兵進攻,吸引日軍增援。中部則以步兵牽製日軍主力。南翼集中一個步兵師、一個裝甲旅,約一萬人及三百部坦克,配合火炮、空軍快速向北迂回,從側翼包圍河東的日軍。8月20日,蘇軍渡河。

日軍的作戰策略則是以前線部隊阻擋敵軍進攻,等待蘇軍的進攻力減弱後,以援軍從側麵包圍蘇軍。但是蘇聯閃電戰式的立體機動作戰,特別是大量投入的裝甲兵,令前線的日軍快速潰敗。8月24日,蘇軍南北兩翼在諾門罕合圍。兩個日本關東軍師團(第七師及第二十三師)的主力被包圍。8月27日,日軍試圖突圍失敗。朱可夫在日軍拒絕投降後,以火炮及空軍集中殲擊被圍的日軍。

結果

1939年8月中,歐洲形勢急劇變化。蘇、日兩方亦在八月底後加緊外交談判。蘇軍雖然在遠東取得戰役的勝利,但無意擴大戰果。雙方於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後以日本退讓,承認現存邊界結束衝突。1940年6月9日,蘇、日兩方正式締結協議。

傷亡

在四個月的戰事中,三萬名參戰的日軍中約八千人死亡,九千人受傷。蘇軍投入約五萬七千名步兵、五百輛坦克及三百五十輛裝甲車;官方宣布人員損失為九千人傷亡。但據1991年蘇聯解體後解密的檔案顯示,蘇軍真正死亡人數約為七千人,超過一千人失蹤,另外一萬六千人受傷。

對第二次大戰的影響

相對於二次大戰其它戰役,諾門罕是一場不為經傳的戰事。但是它對二次大戰的局勢發展卻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戰事發生前,日本東京當局仍為“北進”及“南進”的策略而爭論。北進計劃是以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發動攻勢,目標是進攻至貝加爾湖一帶。而南進計劃則是以海軍為主,奪取東南亞資源(特別是荷屬印度尼西亞的石油)。諾門罕戰役的失敗,說明蘇聯紅軍的實力對日本陸軍來說仍然是相當強大。在一定程度上,諾門罕戰役導致日本改為傾向采用南進的戰略目標;最終引致兩年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向美國宣戰和最後的戰敗。

諾門罕戰役中,朱可夫指揮裝甲部隊以機動戰首獲大捷,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嘉獎。蘇聯政府得到包括間諜理查德•左爾格的情報得知日方的南進,因此應該不會即時對西伯利亞發動另一次攻勢。蘇軍於是被調往歐洲;在1941年12月,朱可夫再指揮西伯利亞部隊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成功發動反攻擊敗德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