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
1945年春,蘇、美、英、法四國軍隊已在德國本土作戰。蘇軍距柏林僅60公裏,準備給德軍以最後殲滅性打擊。美、英軍的先頭部隊則已前出到易北河,距德國首都100—120公裏。4月月中,列寧格勒方麵軍(司令為蘇聯元帥戈沃羅夫)在同德軍庫爾蘭集團作戰;白俄羅斯第3方(司令為巴格拉米揚大將)麵軍肅清了東普魯士集團(參見東普魯士戰役);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徹底殲滅了格丁尼亞地域德軍集團殘部,其一部兵力在但澤(格但斯克)西北前出到波羅的海沿岸;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抵達奧得河,在屈斯特林地域奪占數個登陸場,並於粉碎德軍波美拉尼亞集團後著手變更部署,以占領施韋特至大加斯特羅澤一線,烏克蘭第1方麵軍在大加斯特羅澤至彭齊希間逼近尼斯河,並在諾伊施塔特、拉蒂博爾地段逼近捷克斯洛伐克邊境;烏克蘭第4方麵軍(司令為葉廖緬科大將)進抵拉蒂博爾、日利那一線,烏克蘭第3(司令為蘇聯元帥托爾布欣)、第2方麵軍(司令為蘇聯元帥馬利諾夫斯基)於4月13日攻占了維也納(參見維也納戰役)。
德軍主力此時仍集中對付蘇軍。至4月16日前,在蘇德戰場作戰的共有214個師(其中34個坦克師,15個摩托化師),又14個旅。而當時對美、英軍作戰的隻有60個人員裝備不齊的德國師,包括5個坦克師,僅有約200輛坦克。防守柏林方向的是G.海因裏希上將指揮的“維斯瓦”集團軍群(轄坦克第3集團軍、第9集團軍),舍爾納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4集團軍、第17集團軍(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坦克師,以及許多其他部隊和兵團,共約100萬人、火炮和追擊炮104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輛、作戰飛機3300架)。陸軍總部預備隊有8個師。此外,在柏林市還組建了200多個國民突擊隊營,守軍總兵力超過20萬人。德軍在柏林方向的防禦是重兵密集的縱深防禦,包括奧得河——尼斯河地區及柏林防禦地域:奧得河——尼斯河地區構築三道防禦地帶,縱深20—40公裏;柏林防禦地域包括外層、內層和市區三道環形圍郭。在屈斯特林登陸場之前和科特布斯方向,防禦工事尤為堅固,這裏集中了最強的軍隊集團。屈斯特林登陸場當麵之德每3公裏正麵1個師,每1公裏正麵60門火炮、17輛坦克。德軍統帥部采取了各種措施,阻止蘇軍奪取柏林。而盟國也想搶占柏林,盡管反希特勒同盟各大國就柏林劃歸蘇軍作戰區已達成有協議。英、美兩國政治軍事首腦急欲使其軍隊先於蘇軍進占柏林。但英、美軍要完成此項任務卻力不從心,於是盟軍統帥部放棄了這項行動計劃。
蘇軍最高統帥部在準備對德軍的最後一戰——強擊柏林時,嚴守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商定和宣布的迫使德國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無條件投降的政策。參加柏林戰役的有:白俄羅斯第1、2方麵軍,烏克蘭第1方麵軍,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為特裏布茨海軍上將)一部,空軍遠程航空兵第18集團軍(飛機800架,司令為空軍主帥戈洛瓦諾夫),國土防空軍及第聶伯河區艦隊。此外,還有波蘭第1、2集團軍。蘇軍集團共有162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1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250萬人,火炮和追擊炮約4.2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餘輛、作戰飛機7500架。這樣就造成了數倍於德軍的優勢:人員比德軍多1.5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飛機多1.3倍。各方麵軍主要突擊方向的對德軍優勢更大。柏林戰役目的是,粉碎防守柏林方向的德軍集團,攻占德國首都柏林,並於戰役結束前使蘇軍前出易北河與盟軍會師。戰役企圖規定,在寬大正麵實施數個猛烈突擊,合圍柏林集團,同時予以分割,逐一消滅。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特別重視時間這一因素,要求戰役高速度進行,在12—15晝夜內結束。各方麵軍司令根據大本營的企圖定下了決心。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司令為蘇聯元帥朱可夫)奉命以第47集團軍(司令為佩爾霍羅維奇少將)、突擊第3集團軍(加強有坦克第9軍,司令為庫茲涅佐夫上將)、突擊第5集團軍(司令為別爾紮林上將)和近衛第8集團軍(司令為崔可夫上將)的兵力從屈斯特林登陸場實施主要突擊,於戰役第一日突破第一、第二防禦地帶,保障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加強有坦克第11軍,司令為卡圖科夫坦克兵上將)、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司令為拉濟耶夫斯基少將)進入交戰(在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攻占塞洛高地支撐點後)。至戰役第六日,方麵軍主要集團應攻占柏林,爾後,突擊第3集團軍轄坦克第9軍務於第八晝夜進至柏林以西地域;第47集團軍則於第十一日前出易北河一線。第61集團軍(司令為別洛夫上將)和波蘭第1集團軍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北,而第69(司令為科爾帕克奇上將)、第33集團軍(司令為茨韋塔耶夫上將)和近衛騎兵第2軍的兵力在屈斯特林以南分別實施輔助突擊。第3集團軍(司令為戈爾巴托夫上將)為方麵軍第二梯隊。近衛騎兵第7軍擔任預備隊。步兵和坦克應利用夜暗於拂曉前1.5—2小時,在30分鍾炮火準備之後發起衝擊。為了衝擊時對地麵照明,共準備了140多部探照燈。
喀秋莎火箭炮
烏克蘭第1方麵軍(司令為蘇聯元帥科涅夫)以3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近衛第3集團軍(轄坦克第25軍,司令為戈爾多夫上將)、第13集團軍(司令為普霍夫中將)、近衛第5集團軍(轄近衛坦克第4軍,司令為紮多夫上將)和2個坦克集團軍近衛坦克第3(司令為雷巴爾科坦克兵上將)、第4集團軍(司令為列柳申科上將)的兵力實施主要突擊。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應強渡尼斯河,突破德軍防禦,並從施普雷河一線保障向勃蘭登堡、拉特諾和德紹等方向行動的坦克集團軍進入交戰和以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1個坦克軍從南麵向柏林行動。至戰役第五日,各坦克集團軍應進至柏林西南30—35公裏處地域。按照第二方案,擬用各坦克集團軍向柏林實施突擊。波蘭第2集團軍轄坦克第1軍和第52集團軍(司令為科羅捷耶夫上將)一部轄近衛機械化第7軍,則由彭齊希東北地域向包岑、德累斯頓總方向實施第二個突擊。近衛騎兵第1軍為方麵軍預備隊。第28集團軍(司令為盧欽斯基中將)因戰役開始前未及集中就緒,將於戰鬥行動過程中在主要突擊方向進入交戰。在方麵軍範圍內,計劃了為時145分鍾的炮火準備。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定於4月16日發起進攻。
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司令為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應強渡奧得河,在斯德丁(什切青)、施韋特地段突破德軍防禦,粉碎德軍斯德丁集團,至遲於戰役第十二至十五日攻占安克拉姆、代明、瓦倫、維滕貝爾格一線。第65(司令為司令為巴托夫上將)、第70(司令為波波夫上將)、第49集團軍(司令為格裏申上將),近衛坦克第1、第3、第8軍,機械化第8軍,近衛騎兵第3軍實施主要突擊。各快速兵團在奪占西奧得河西岸各登陸場以前由方麵軍司令掌握。爾後轉隸各集團軍。各集團軍都計劃了45—60分鍾的炮火準備,以保障強渡東、西奧得河,通過河間地帶。
波羅的海艦隊配合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沿海岸進攻,並以航空兵及潛艇破擊利耶帕亞至羅斯托克間海上交通線。第聶伯河區艦隊(司令為海軍少將格裏戈裏耶夫)在作戰上隸屬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應配合地麵軍隊突破防禦,並保障各渡口安全及組織奧得河上的對水雷防禦。
列寧格勒衛戰中的蘇軍T-34坦克
對白俄羅斯第2、第1方麵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的空中支援,分別由空軍第4、第16(司令為魯堅科空軍上將)、第2集團軍(司令為克拉索夫斯基空軍上將)擔任。戰役開始時,波蘭第1集團軍由波軍1個航空兵師支援,4月25日起,增至3個師。此外,在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地帶、預定使用空軍遠程航空兵第18集團軍。航空兵的基本力量集中用於各方麵軍主要突擊方向上。預先航空火力準備,僅在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地帶利用3個夜間實施。直接航空火力準備的計劃如下:在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地帶擬於衝擊開始前2小時進行,在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地帶於衝擊開始前30分鍾進行;在烏克蘭第1方麵軍地帶於開始強渡尼斯河前45分鍾進行。對各方麵軍快速軍隊進入突破口時的航空兵保障特別重視。各空軍集團軍的殲擊航空兵以及各方麵軍的高射炮兵兵團和部隊,用於對付德軍航空兵和組織軍隊的對空防禦。此外,為了掩護前方目標及奧得河渡口,還使用了國土防空軍西方麵軍第4、第5軍和國土防空軍西南方麵軍第1軍。
在主要方向即柏林方向進攻的同時,還擬製了蘇德戰場南翼進攻戰役計劃(烏克蘭第4、第2、第3方麵軍)。可見,蘇軍的四月進攻是在蘇德戰場全線發動的,其最終目標是徹底打敗德國。
為了順利實施柏林戰役,要求方麵軍、集團軍各級作好最周密的準備。進攻開始前,各方麵軍大規模變更了部署。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由但澤、格丁尼亞兩地域向自己地帶開進。行程近300公裏。烏克蘭第1方麵軍數個兵團由奧珀倫、拉蒂博爾兩地域移駐特裏貝爾地域,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因進攻地帶從320公裏收縮到170公裏,騰出來的部隊和兵團轉調屈斯特林地域。
偵察航空兵對柏林及其各接近地和防禦地帶進行了6次航空照相。根據照片判讀、繳獲的文件和審俘供詞擬製了詳細要圖、計劃和地圖,供連以上各級首長和司令部使用。
德軍裝甲部隊永遠無法抵達克裏姆林宮
對進攻出發地域的工程構築十分重視。例如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地帶屈斯特林登陸場,構築了636公裏的塹壕和交通壕、4500個炮兵陣地,而為溝通與登陸場的聯係,在奧得河架設了25座橋梁,總長15公裏,並設置了40個門橋渡口。
在戰役準備時節,在較短期限內建立了彈藥、油料、給養和藥品等物資儲備。在進攻前,軍隊進行了各方麵訓練。部隊和兵團補充了人員,進一步提高了其強渡水障礙及在城市、森林和夜間作戰的能力。對各兵種協同動作,特別是大城市巷戰條件下的協同進行了反複演練。
戰役準備期間黨政工作的內容,是根據形勢特點,首先是攻克柏林和勝利結束歐戰這一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任務來確定的。進攻準備工作是在列寧誕辰紀念日前夕進行的。因此,各部隊作了有關勞動人民偉大導師生平和活動的講演和報告。在這些日子裏,有大批人員入黨入團。3月15日—月15日,3個方麵軍共有1.7萬多名軍人被吸收入黨。4月15日夜間,所有部隊都召開了黨團會議,向全體人員宣讀了各方麵軍軍事委員會的號召書。在進攻前2小時,向軍人們講明了戰鬥任務。戰役開始前,在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地帶(4月14、15兩日)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地帶(4月、15日夜間)實施了戰鬥偵察。
柏林戰役依其所執行的任務性質以及結果,可分為3個階段。
蘇軍坦克衝抵德國國會大廈
第一階段突破德軍奧得河一尼斯河地區(4月16—19日)
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於4月16日在空軍第16、第2集團軍的航空兵支援下轉入了進攻。戰役前一日夜間,空軍第4、第16集團軍的航空兵在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地帶行動。而在軍隊轉入進攻後,空軍遠程航空兵第18集團軍即以4個航空兵軍的兵力對德軍第二防禦地帶各支撐點實施了突擊。在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地帶,步兵和坦克於拂曉前在大功率的探照燈照射下發起衝擊,前進了1.5—2公裏,未遇有力抵抗。但德軍驚魂初定即拚命頑抗。於是展開了艱苦戰鬥。進攻速度急劇下降。為使軍隊加速前進,方麵軍司令朱可夫元帥在第一日就將近衛坦克第1、第2集團軍的坦克軍和機械化軍投入交戰。可是各軍均陷入與德軍激戰而不能脫離步兵前進。方麵軍突擊集團被迫逐次突破數道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地帶。直至4月17日,近衛第8集團軍才與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協同,在塞洛高地附近各主要地段突破了防禦,至4月19日日終前完全突破奧得河地區第三防禦地帶。在方麵軍突擊集團右翼,第47集團軍和突擊第3集團軍順利前進,已從北麵和西北包圍柏林。在左翼,也創造了從北麵迂回法蘭克福—古本集團並切斷其同柏林地域聯係的條件。烏克蘭第1方麵軍強渡了尼斯河,於第一日突破了德軍主要防禦地帶,並楔入第二防禦地帶1—1.5公裏。坦克第25軍和近衛坦克第4軍,以及近衛坦克第3、第4集團軍各軍先遣支隊參加了完成突破作戰。至4月18日日終前,方麵軍完全突破了尼斯河防禦地區,強渡了施普雷河,保障了從南麵合圍柏林的條件。在德累斯頓方向,第52集團軍各左翼師抗擊了德軍由格爾利茨以北地域實施的反突擊。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考慮到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進展遲緩,決定以烏克蘭第1方麵軍各坦克集團軍從南麵向柏林突擊,借以對柏林集團實施合圍機動。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於4月18—19日強渡了東奧得河,通過了東、西奧得河之間地帶,並占領了強渡西奧得河的出發地位。
第二階段合圍分割德軍集團(4月19—25日)
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粉碎德軍頑抗,繼續進攻。4月20日13時50分,突擊第3集團軍步兵第79軍的遠戰炮兵首對柏林轟擊,揭開了具有曆史意義的對德國首都強擊的序幕。4月21日,突擊第3集團軍、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和第47集團軍所屬部隊突入柏林城郊,開始了市區交戰。雖然德軍加強了抵抗,但近衛第8集團軍和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仍於4月21日日終前在彼得斯哈根、埃爾克納兩地域楔入市區防禦圍郭。為了以火力和大量坦克迅速壓製德軍,近衛坦克第1、2集團軍都用來協同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實施市區戰鬥。烏克蘭第1方麵軍進行了迅猛的機動,以包圍德軍法蘭克福—古本集團並從南麵和西麵逼近柏林。4月19、20兩日,近衛坦克第3、第4集團軍前進了95公裏,從南麵進抵柏林接近地。4月21日,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突入柏林南郊,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進抵波茨坦南接近地。方麵軍突擊集團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利用坦克集團軍的戰果迅速向西推進。此時,德軍統帥部將原定用於對美軍作戰的第12集團軍轉而向東,抵擋烏克蘭第1方麵軍,以便在於特博格地域與突圍西逃的第9集團軍以及坦克第4集團軍一部會合。為了對從北麵迂回柏林的蘇軍實施突擊,還打算使用施泰納將軍指揮的集團軍級集群。
蘇軍坦克手站在柏林廢墟上
4月20—26日,沿德累斯頓方向進攻的波蘭第2集團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第52集團軍擊退了德軍(3個步兵師、2個坦克師、1個摩托化師)由格爾利茨地域實施的猛烈反突擊,保障了方麵軍主要突擊集團的進攻。
4月24日,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近衛第8集團軍和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在柏林東南與烏克蘭第1方麵軍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和第28集團軍會合,從而完成了對德軍法蘭克福—古本集團的合圍。4月25日,兩方麵軍在柏林以西會合,完全合圍了整個柏林集團,同日,在托爾高地域,近衛第5集團軍與從西麵開到的美軍第1集團軍部隊會合。此時,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強渡了西奧得河,突破了該河西岸防禦,牽製了德軍坦克第3集團軍,使其無法從北麵對合圍柏林的軍隊實施反突擊。
第三階段殲滅被圍集團。攻克柏林(4月26日—5月8日)
法蘭克福—古本集團係於4月26日—5月1日期間被沿向心方向實施突擊分割後加以殲滅的。對各企圖突圍的德軍集群的主要戰法,是以進攻軍隊和預備隊實施戰役迂回和包圍。特別注意到在德軍可能突圍的道路:上組織防禦。直接在市內殲滅柏林集團的作戰一直延續到5月2日,采用了割裂防禦和各個殲敵的辦法。幾天之內肅清了近300個街區的德軍。每條街道、每幢房屋都要通過強擊才能占領。在地鐵隧道、地下交通設施和通道內展開了肉搏戰。市區戰鬥時節,步兵部隊和坦克部隊的戰鬥隊形基礎是強擊支隊和強擊組。大部分炮兵(包括152、203毫米火炮)配屬給步兵分隊實施直接瞄準射擊。坦克既有在諸兵種合成兵團編成內行動的,也有在坦克軍和坦克集團軍編成內行動的,在作戰上隸屬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司令,或在自己進攻地帶內行動(如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
4月29日,奪取國會大廈的頑強戰鬥開始了。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突擊第3集團軍步兵第79軍受命攻占此大廈。奪取每一條走廊、每一個房間都經過了戰鬥。4月30日,軍士葉戈羅夫和坎塔裏亞升起的勝利紅旗飄揚在國會大廈上空。4月30日,柏林集團被分割成數個孤立部分。5月1日,突擊第3集團軍從北麵進攻的部隊,與近衛第8集團軍從南麵進攻的部隊在國會大廈以南會合。而至5月2日15時,德軍完全停止抵抗,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將軍率守軍殘部投降。對企圖由市郊西逃的零星集群作戰,於5月5日結束。5月3—8日,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逼近易北河,沿途殲滅了數股德軍。烏克蘭第1方麵軍已著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追擊潰德軍坦克第3集團軍殘部時,於5月3—4日前出波羅的海以及易北河一線,並在易北河與英軍第2集團軍取得聯係。德軍的抵抗終被徹底粉碎。1945年5月8日,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在卡爾斯霍爾斯特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法西斯德國遂告滅亡。
蘇軍坦克進入柏林
點評:柏林戰役以蘇軍的輝煌勝利而告結束。在戰役過程中,蘇軍擊潰德軍70個步兵師、23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4月16日—5月7日,共俘敵48萬人,繳獲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餘輛、火炮和迫擊炮8600門、飛機4500架以及其他技術裝備。蘇軍也損失了30.4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輛、火炮1220餘門、飛機527架。柏林戰役的結束,標誌著第三帝國的滅亡。柏林戰役表明了蘇聯軍事學術的高水平,其基礎是蘇軍在偉大衛國戰爭中積累起來並創造性地加以運用的戰鬥經驗。柏林戰役,乃是對戰爭史上最大的敵軍戰略集團實施合圍同時予以分割的一次方麵軍群戰役。戰役中對德軍縱深達100公裏的梯次配置防禦同時在許多地段進行突破。這是在德軍基本力量不是集中於第一防禦地帶,而是集中於第二防禦地帶條件下對戰術地幅實施突破的一個範例。各方麵軍戰役的縱深達160—220公裏,持續時間為13—17晝夜,突破時的進攻速度為每晝夜8—11公裏,戰役發展過程中為每晝夜13—17公裏到25—30公裏不等。柏林戰役中對防禦的突破有如下特點:在寬大正麵上於夜間條件下使用探照燈進行炮火準備和轉入進攻(如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實施突破時強渡江河,參加突破的除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外,尚有4個坦克集團軍以及大量坦克軍和機械化軍(盡管各方麵軍已撥出19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組成強大的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梯隊);以4個空軍集團軍及1個江河區艦隊的兵力支援地麵軍隊。殲滅被圍集團的方法各有所不同。對法蘭克福—古本集團,基本上是在德軍突圍西逃之際,而不是在合圍地域。對柏林集團則采用了先分割而後各個殲滅的辦法。兩集團40餘萬人同時被殲。在柏林戰役過程中,軍隊廣泛采用夜戰。在各方麵軍戰役中,炮兵密度達到了戰爭年代最大數值,根據編製和戰術特點建立各級炮兵群(團、師、軍和集團軍)的原則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積累了組織第聶伯河區艦隊艦艇和浮動炮台與野戰炮兵和步兵部隊之間的戰術協同,以及使用區艦隊戰鬥艦艇直接運送各兵團和部隊渡過水障礙等方麵的經驗。航空兵大量集中使用於各方麵軍主要突擊方向。在友鄰空軍集團軍之間,以及方麵軍航空兵與遠程航空兵之間都組織了密切協同,因而保障了航空兵能夠連續出動。軍隊指揮上的特點是高度集中,指揮機關盡量靠近軍隊。空軍第16集團軍建立了一個集中的雷達引導樞紐係統,則是航空兵指揮方麵的創新。5月9日為勝利日。為紀念這一曆史事件,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發了“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計有1350餘萬蘇聯軍人榮獲該獎章。同時還頒發了“攻克柏林”獎章。獲得此種獎章的軍人約達108.2萬名。強擊德國首都有功的數萬名士兵、軍土、軍官和將軍榮獲勳章,187個戰功卓著的部隊和兵團獲得“柏林”榮譽稱號。600餘名柏林戰役參加者榮獲蘇聯英雄稱號。13人獲得第二枚蘇聯英雄“金星”獎章。 (選自《蘇聯軍事百科全書》)
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