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武帝劉秀,在中國曆史上可算得是個典型的成功人物,史書上對他評價很高,通常是讚不絕口。但是他的成長曆程,卻是很有意思和出人意料的。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漢景帝的兒子長沙定王是他的六世祖。祖上顯赫,但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劉秀這一輩,已淪落為南陽的一般的平民了。劉秀應該是個身形修長、容貌俊美的老實人,九歲即失去父母,由叔父撫養成人,年輕時曾到長安讀書,做過幾年的太學生。因為經濟條件不好,他和同學集錢買驢,再由仆人牽著替人裝運貨物賺點小錢。回到老家後,種田賣穀,平時隻是埋頭務農,處處小心謹慎,不問他事。曾被哥哥劉縯取笑為胸無大誌,是個隻知“事田業”種田漢,根本不會有大出息的了。這時的劉秀,人生的最高理想恐怕也不過是做一個地主或鄉紳之類,與一般的農家子弟相比,沒什麽特別的地方。公元22年,劉秀到苑城賣穀,做投機倒把生意,生意失敗,又被朋友李通等一番鼓動,於是跟長兄劉縯一起舉兵造反,時年二十八歲。眾所周知,造反當然有極大的危險了,開始劉縯想幹,家族子弟紛紛隱藏躲避,稱“伯升(劉縯的字)殺我”。等一向小心謹慎的劉秀居然也穿起了將軍服,去造反“革命”了,人們大驚曰:“謹厚者亦複為之!”可見出乎意外至極了。劉秀造了反,還當了將軍,但這時,他的理想好像還是不很遠大。在戰鬥之餘,他曾發出一句有名的感歎: “仕臣當作執金吾,娶妻當作陰麗華!”執金吾,隻是當時的一個軍職,大至相當於首都衛戍司令,車騎儀仗很是威風,地位卻不是最高;陰麗華,則是家鄉附近新野縣的一位美女,出身也不高貴,小家碧玉而已。造反已有時日,而他的人生理想也不過如此。高官厚祿、金錢美女,得而足以,別無他求了。但這個時候的劉秀隻是個毫不起眼的普通軍官了,在別人眼裏沒有任何足以顯現的地方,恐怕當個執金吾也是很不容易實現的了。誰又會知道他會去深刻的改變曆史,創造一個時代,成就一番包括自己也不能想象的宏大霸業的呢?
公元23年正月,一場改變劉秀誌向的大戰終於來臨了。當時,更始帝劉玄的綠林軍準備打下宛城作為都城,以此為根據地。劉秀當時作為更始朝的一名將軍,為了保障圍城義軍的側翼,率兵進攻昆陽等地。而王莽正欲一舉剿滅起義軍,遂命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征發各郡兵四十二萬前來剿滅義軍。這支部隊號稱百萬,聲勢浩大,一路向昆陽小城湧來。。對於正在圍攻宛城的綠林軍來說,昆陽是唯一的屏障,如果有失,義軍就會受到內外夾攻,整個形勢就會急轉直下。堅守昆陽,待到宛城一下,就全盤皆活,否則就是一盤死棋。因此位於今河南葉縣北的昆水北岸的小城昆陽一時就成了焦點。當時王邑軍加嚴尤軍,將近五十萬,而昆陽守軍才八、九千人, 麵對如此龐大的敵人,昆陽守將中一些人動搖起來,主張放棄昆陽,分散開去,各守故地,待機再舉。一時人心動搖,形勢危急。關鍵時刻,劉秀力排眾議,主張堅守昆陽。他認為拚命抵抗,昆陽城雖小而堅,尚有保全的希望,若分散各地,勢必被敵人各個擊破,難以保全。況且宛城尚未攻下,而且昆陽失守,那麽圍宛之義軍也將被敵殲滅。劉秀的話,說服了各位守將,他們以劉秀為首,擬定了堅守昆陽,外求援兵,伺機擊擊,夾攻莽軍的作戰計劃。並決定由王鳳和王常守城,劉秀隻率十三騎連夜突圍前去定陵、邱城等地調集援軍。
王莽軍統帥王邑看著自己的大軍,十分自得,這小小的城池那在眼中。圍城已畢,立刻攻城,城中義軍一次次地打退敵人的進攻,一天不到,昆陽城下屍積如山,而昆陽城堅如磐石,屹立不動。劉秀等人到了定陵、郾城。那兒的守將卻都貪戀財物和地盤,不願出兵,劉秀大聲說道:"如果今天打敗敵人,自有珍寶無數,若為敵人敗,腦袋都沒了,要財物有什麽用處?”守將也俱是些樸實的農民,一聽此話有理,遂傾城來援。並由劉秀領精騎一千為前鋒,率先趕到昆陽城下。王莽軍忽見背後來了義軍,遂掉頭回顧。但王邑根本沒所劉秀這千把人放在眼裏,輕率地派出幾千人馬前去應戰。大敵陣前,劉秀一馬當先,揮戈衝入敵陣,將士們冒死跟進,一場廝殺,王邑的幾千人損失幹淨。初戰得勝,義軍信心大增,銳氣方盛。劉秀還故意製造了假情報,謊稱宛城已被攻下。義軍聞此消息,頓時士氣大振,人人踴躍,而莽軍士卒聽到這個消息,本來就低落的士氣,此時就更是一落千丈,皆無戰心了。 接著,劉秀從援軍中挑選精兵三千騎組成敢死隊,自己親率這三千精騎,秘密渡過昆水,出其不意地繞到莽軍側後翼,向其中軍大帳突然猛擊。王邑、王尋萬萬沒有想到兵微的義軍還敢發動進攻,一時驚慌失措。遂下令各營堅守營壘,無令不許妄動,他們倆親率中軍一萬迎戰上去。 可是這一萬倉促上陣、士氣低落的士兵,怎當得劉秀那鬥誌昂揚,抱定必死決心的三千勇士,兩軍交戰,隻見劉秀一馬當先,奮勇殺敵,敢死隊個個爭先,無不以一當百。莽軍不敵大敗,亂軍中,王尋被殺,王邑逃走。其他莽軍各部,卻因將令束縛,也不敢出來接戰。隻好眼看著前麵的莽軍被義軍擊潰、殺散。 這時昆陽城內附守軍見王莽軍大敗,遂傾城出動,向莽軍殺了過來。王莽軍群龍無首,失去控製,在義軍的內外夾擊下,開始全線動搖。正在這時天氣又逢突變,下起了大暴雨,狂風挾著電閃雷鳴,驚散了莽軍帶來出征壯威的大量猛獸,它們咆哮著在王莽軍中狂突亂奔,將莽軍衝得亂七八糟,數十萬莽軍終於全線崩潰,士卒們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潰退的下來部隊在渡昆水時又逢因暴雨河水猛漲,被淹死者不計其數。這一仗下來,大量的軍仗物資損失貽盡,近50萬大軍僅數千人逃回洛陽。新軍的主力的潰散,使得王莽的新朝從此一蹶不振,滅亡的日子也就到來了。
劉秀指揮的昆陽大戰,是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有的史書上說此戰是比赤壁和淝水之戰更為懸殊,更經典的戰例了。此戰中,劉秀充分展示出他自己智勇雙全的軍事才華。在近五十萬大軍壓境的不利形勢下,他鎮定自若,冷靜分析,準確判斷,馬上安撫軍心,打消將領們打算逃跑避戰的情緒。及時地作出堅守昆陽,等待外援,內外夾擊的策略。並且他利用王尋、王邑傲慢輕敵的思想,以很少的兵力,直接打擊敵軍的中堅,給敵軍造成極大的混亂,這些都體現出劉秀在用兵上的果敢與明智。在戰鬥中,劉秀還表現出勇猛善戰的英雄氣概。他敢於率極少的人馬衝出重圍,爭取救兵。在決戰開始後,他身先士卒,勇敢衝殺,大敗新軍騎兵,提升漢軍的士氣。在發動總攻的時候,又是他親率敢死隊,衝擊新軍大營,擔負消滅敵軍中堅的任務。這都是昆陽大戰中勝利舉足輕重的原因和工作,卻由劉秀一個心無大誌勤於種田的鄉下漢全部做到了,
劉秀一戰成名,不僅在義軍眾將中嶄露頭角,得到廣大士兵的愛戴,勝利的經曆也使他形成了對自己的信心和重新認識,終於開始樹立起自己問鼎霸業的勃勃雄心了。日後劉秀受命隻身匹馬入河北,短短幾年就收服數十萬眾,不但與更始帝分庭抗禮,還具備了與各路群雄逐鹿中原的強大實力,並最終蕩平四方,恢複漢室江山,使自己成為東漢的開國君主了。所以,個人的人生誌向的確立都是不同的了,有人剛開始立的誌向很高,實現不了後才慢慢降低;有人剛開始時沒有什麽誌向,後來卻隨著形勢的發展,誌向越來越宏大高遠。因此,人生的理想應該是個不斷演進的過程,是通過具體的事件來不斷推動前行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今天是很難說的清,到底是劉秀成就了昆陽大戰,還是昆陽大戰成就了劉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