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各國探月:中國是‘二鍋頭’——第二梯隊的領頭人

(2007-10-24 10:20:49) 下一個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說過:“目前在航天技術方麵,美國、俄羅斯是第一梯隊,當前在太空運行的800多顆衛星中,美國占了一半,中國有34顆。在載人航天方麵,世界上已有960多人次進入過太空,航天英雄楊利偉是第413位進入太空的人。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獨立進行載人航天工程的國家。可以說,在國際探(登)月領域,中國、歐盟、日本是第二梯隊。有人打比方說,中國是‘二鍋頭’——第二梯隊的領頭人。”那麽,世界各國的最新探月計劃怎樣?又準備得如何呢?本報記者與各國宇航機構相關人員進行了對話,從而對各國最新探月計劃有了初步的了解。


美“月球勘測軌道器”:定居月球急先鋒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美國宇航局探月衛星“月球勘測軌道器”將於2008年10月在佛羅裏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月球勘測軌道器”肩負為人類在月球定居摸底環境的重大使命,其具體任務有五個方麵:

(1)探摸月球環境,為人類最終定居月球做準備;

(2)展開探尋地球、太陽係乃至宇宙起源的科學試驗;

(3)對飛往火星乃至更遠深空的技術、係統、飛行控製和探索技術進行試驗,從而降低宇航員踏上深空探索征途的風險;

(4)擴大地球的經濟發展空間,在月球上進行有益於地球人類生活的資源開發;

(5)利於新的探月計劃激起公眾,尤其是學生對宇宙探索的興趣,從而讓人類學會迎接未來的挑戰。

為了實現這五大目標,“月球勘測軌道器”將攜載六大工具前往月球:

(1)月球軌道激光測高儀:它將清晰地測定月球全球的地貌情況、人類未來登月的著陸地點坡度、月球表麵的崎嶇狀況,以及月球陰影地區可能存在的極地冰;

(2)月球軌道勘測照相機:它將對人類未來登月著陸點進行細到一米的拍照。當然,它還將對極地地區進行全方位的拍照,以幫助人們確定月球的極地資源;

(3)月球探索中子探測器:它將探測月球表麵氫的含量,還能分析月球表麵的輻射環境,而所得出的數據有助於人類搜尋月球表麵的水冰資源;

(4)月球溫度測試儀:將測定月球表麵的溫度,為人類未來定居月球建立溫度檔案;

(5)萊曼-阿爾法繪圖項目設備:將對整個月球表麵進行測繪,首度拍攝月球從未接受其它星光的背陰麵的畫麵。同樣有助於人類尋找月球表麵冰或者極地地區其它水資源;

(6)輻射效應望遠鏡:將觀測太陽粒子對月球表麵的影響,從而分析出深空宇宙的輻射環境,有助了解人類未來進入深空探索時麵對的太空輻射環境。

據美國宇航局介紹,“月球勘測軌道器”耗資6億美元,其設計壽命為四年。在“月球勘測軌道器”完成使命之後,美國宇航局還會接連進行月球無人勘測行動。在此基礎之上,美國打算在月球北極或者南極附近建立一個靠太陽能維持運作的月球基地。這個月球基地將由數撥宇航員登月來完成建築任務。每次由四名宇航員登月,每次登月建基地的時間為一周。一旦基地建成的話,那麽將包括能源補給區、交通工具區和生活區。美國宇航局現在已經確定了“九步建起月球基地”的方案:

第一步:由Ares 5重型運載火箭攜月球登陸車和“分離艙”發射升空;

第二步:數天後,宇航員將搭乘新型登月車“東方快車”發射升空;

第三步:“東方快車”與月球登陸車和“分離艙”在地球軌道上對接,然後一起飛往月球;

第四步:點火飛往月球;

第五步:登上月球後,宇航員離開“東方快車”,搭乘月球登陸車在月球表麵著陸並行進;

第六步:對月球表麵展開為期七天的勘測,然後乘登陸車發射升空回到月球軌道;

第七步:與“東方快車”對接,然後飛回地球;

第八步:宇航員重返地球大氣層;

第九步:回到地球,完成為月球基地“找地皮”的任務。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麽月球基地“找地皮”任務將於2020年前完成。到2024年,宇航員舞就能夠在月球上連續生活30天,最終則增至180天。


俄羅斯“環月”項目:欲與中國結成探月夥伴

俄聯邦航天局打算於2012年實施“環月”項目。

由於俄羅斯最後一次探月項目是1976年結束的,因此,這將是俄羅斯30年來首度展開探月努力。俄羅斯的“環月”項目有三大目標:首先是要在月球南極“阿特金盆地”附近放下一個登陸器,搜尋月球水冰的跡象;其次是向美國1969年“阿波羅11號”和“阿波羅12號”登月飛船著陸的地點發射兩枚慢速鑽透器,希望能搜集並且對比月震的數據;第三是向“豐富海”地區發射10枚高速鑽透器,搜集月球表麵的月震情況。這些鑽透器的形狀如同導彈,能夠鑽入月球的表麵,並通過所攜的傳感器搜集相關的數據。

俄羅斯“環月”項目之所以對月震情有獨鍾,因為它完全不同於地震,而一旦能準確掌握月震的情況,那麽就能夠真正了解月球的內部結構。

俄羅斯的“球月”項目始於1997年,但由於經費不足,所以直到2006年才開始獲得聯邦預算的支持,其中當年的費用就高達250億盧布,接下來會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長。

為了克服仍然存在的經費不足等問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表示,它願意與印度和中國的航天夥伴展開合作,在探月項目上有所作為。


德國“月球探索軌道器”:鑽地百米看月核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打算在2012至2013年間實施德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探月項目“月球探索軌道器”。

這個探月項目其實是由兩個探測器組成:一個探測器借助微波和鑽地雷達,“看透”月球地下以下2至100米,了解月球的內部構造;第二個探測器能測繪月球表麵微弱引力和磁場的三維彩圖。由於該計劃持續四年時間,所以它還有可能捕捉到月球表麵因天體撞擊新形成的環形山。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德國將於2008年年初宣布探月項目。如果這一探月項目獲得成功的話,那麽德國還將派出飛船赴月球搜集月球的岩石樣本。


日本“月亮女神”:搶了個亞洲第一

據日本“月球探測計劃”負責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瀧澤吉貞介紹,9月14日升空的“月亮女神”已經獲得了相當的成功:10月1日,“月亮女神”上的高清晰度照相機成功拍下並發回地球的照片。雖說在太空拍地球的照片並不稀奇,可以往都是在空間站或者地球軌道上拍的,而這次卻在距離地球11萬公裏外的太空中拍地球的,創造了一項遠距離太空拍攝地球清晰麵貌的記錄。接下來的探測行動均按計劃進行之中。

日本探月之路走得並不順當:1990年,日本向月球發射的第一個探測器“飛天”順利升空。然而,好景不常,由於晶體管收音機突發故障,導致日本航天科學家失去了“飛天”子衛星“羽衣”的線索,首度探月以失敗告終。1991年,日本的“月球-A”探月計劃啟動,但這一計劃在執行過程中遭遇了種種困難。原打算讓“月球-A”探測器攜帶兩個穿透式著陸器升空,在接近月球後,“月球-A”將著陸器發射出去,撞入月球內部,以便分析月球內部構造等。“月球-A”探測器的開發任務在1996年結束,而著陸器的研製工作卻陷入困境。如何讓著陸器經受住撞擊月球表麵時的劇烈衝擊,長期沒能得到解決。在計劃6次延期後,合格的著陸器終於問世。而此時,在倉庫中沉睡了10多年的“月球-A”探測器已經嚴重老化,不能再用於發射。日本有關部門不得不放棄了“月球-A”計劃。

日本之所以能在“月亮女神”上搶先,瀧澤吉貞稱:“中國和印度的探月計劃分別於2007年和2008年實施,兩個亞洲鄰居探月的目的與我們極其相似。再有,就是美國宇航局更是在籌備重新登月計劃,甚至從去年就開始選拔準備登月的宇航員,作為重新登月的籌備動作之一,也是會在2008年發射一個探測器,這些無形中的競爭增加了日本探月的壓力,壓力化為動力,日本終於在探月項目上,在亞洲搶了個先。”

“月亮女神”進入繞月軌道是日本的“一大步”。而“一大步”的後續還有一個雄心勃勃的月球計劃。

瀧澤吉貞介紹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已經推出了宇宙開發的2025年計劃,其中登月計劃是這一長期藍圖的一個主要項目:從2005年到 2015年,該機構將主要完成月球的探查和技術開發並投入實際運行;從2015年到2025年,將完成月球資源利用技術的技術積累,作為登月計劃的一部分,日本打算啟用擬人化機器人開發月球基地。據透露,經過改裝後的“升級版擬人化機器人”可以代替宇航員在月球上特殊的環境下工作。比如,操作望遠鏡、探礦和采礦。除了機器人,日本還會給傳統的太空設備更新換代,統統改裝成最精良的設備。比如,本田集團目前正在研製可以在月球上行駛的汽車,如果進展順利,人們有望在幾年內見識到之前隻有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的一幕:機器人駕駛“月球飛車”。2025年,日本將著手建立以月球表麵為據點的月球空間活動站,月球基地將允許2-3名宇航員每次停留半年,從而達到能夠很好地開發並利用月球上的資源。


印度“月亮初航-1”:超中趕美

印度宇航局探月項目總指揮安納杜拉伊今年早些時候透露,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印度的首個探月衛星“月亮初航-1”將於2008年第二季度(四至五月)間發射升空。

“月亮初航-1”號探月衛星將拍月球表麵高清晰度照片,並且對月球表麵的化學和礦物質成分進行分析,最後還要用一個探測器來撞月球,檢驗未來登月飛船的控製技術。

“月球初航-1”的設計壽命為2年,如獲得成功,那麽“月亮初航-2”將以機器人登月的方式於2016年登上月球,搜集月球土壤和岩石的標本。這個登月車將重達30至100公斤,能在月球上工作好幾個月。印度為此投入的資金為1億美元。

盡管印度在航天技術方麵與其它國家有很大的區別,但這幾年在這一領域的投入非常舍得,並且喊出了“超中趕美”的口號。因此,盡管印度國內對投入如此巨資展開航天研究,而不是民眾的生活提高有非議,但印度政府的態度相當堅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