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精音律 好繪畫——蕭勁光大將的藝術人生(圖)

(2011-02-04 19:38:11) 下一個

不知什麽時候蕭勁光已把洞簫拿在手裏。在大家注目下,樂曲聲緩緩響起,似乎由遠及近。啊,《春江花月夜》,高亢低回,婉轉悠揚……

蕭勁光,60年戎馬生涯,30年海軍司令,身經百戰,可謂是職業軍人。以槍炮轟鳴、軍號、汽笛為音符的軍事樂章,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但這絕不是他生活的全部。現實生活中的蕭勁光,慈祥、寬厚,精通音律、詩畫,多才多藝。

精通音律:在戰火紛飛的行軍間隙,用委婉的洞簫為官兵消除疲勞,鼓舞士氣

蕭勁光多才多藝。大革命時期,他曾與劉少奇等同台演過話劇。長征途中,他在戰火紛飛的行軍間隙用委婉的洞簫為官兵們消除疲勞,鼓舞士氣,一直被傳為美談。1951年,中蘇兩國在大連舉行關於收回旅順口的談判。聯歡會上,蕭勁光一曲正宗的《喀秋莎》技驚四座,令蘇聯代表團熱烈地歡呼起來。樂器,除洞簫外,蕭勁光還會拉二胡,彈月琴,到海軍後又向著名作曲家呂遠學會了演奏曼陀林。

他自己懂樂器,也支持子女學。二兒子蕭策能小時候沒學過樂器。受父親和哥哥、姐姐的影響,上中學的時候突然提出想學彈月琴。蕭勁光很高興。為了鼓勵他,當即從全家並不寬裕的生活費中擠出錢,給他買了一把好琴,還專門請了指導老師。蕭策能學了一段時間後,熱情降下來,沒能堅持下去。對此,蕭勁光很不滿意,但沒有過多地批評他。過了幾天,蕭勁光送給二兒子一本書,是當時流行的“青年修養叢書”中的一本:《怎樣培養毅力》。這件事對蕭策能教育很深。他終於學會彈月琴了,書也一直保存著,用以時時提醒自己鍛煉、培養自己的毅力。

蕭家子女多,山南海北,各有自己的事業,相聚的機會並不多。“文革”十年動亂期間,政治形勢複雜,大家相聚更難。1971年9月,林彪叛逃身亡,長期遭受林彪一夥打擊迫害的蕭勁光,從沉悶、壓抑中解放出來,心情是“文革”以來最好的。兒女們理解父親。這年中秋節,兄弟姐妹七人在北京相會了。加上兒媳、女婿等,大人就有十幾個。一天晚上,風清氣爽,月光明媚。全家倚高就低,在蕭勁光居住的院子裏賞月。突然,小女兒楠楠提議:“今天月亮又大又圓。我們家難得這麽全,開個晚會吧!”“好哇!”不等蕭勁光點頭,大家便各自回房間拿出了樂器。

不用主持,晚會開始了。首先是合奏。有的拉二胡,有的彈三弦琴。先是一曲《我愛北京天安門》,接著是《人民海軍向前進》,一曲又一曲。然後,每人唱一首歌。蕭勁光坐在一旁,慈祥、和藹地望著他們,聽兒女們忘情地彈、拉、唱……兒女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最後請父親“露一手”。沒想到要求還沒提出,一扭頭,不知什麽時候蕭勁光已把洞簫拿在手裏。在大家注目下,樂曲聲緩緩響起,似乎由遠及近。啊,《春江花月夜》,高亢低回,婉轉悠揚……

喜好繪畫:把對繪畫的喜好運用到軍隊管理教育中

蕭勁光愛好繪畫。早年在長沙讀中學時,他曾與同窗好友任弼時嚐試過利用為人畫像謀生路。由於很快有了去蘇聯學習的機會,這種嚐試沒有繼續下去,但仍在蕭勁光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在晚年的回憶錄中,他還清楚地記述了這件事:

1920年夏天,學校放暑假,我和弼時同誌商量好不回家,找事情做。這樣可以為家裏節省一點路費,更重要的是再有幾個月就畢業了,必須為畢業以後的出路想辦法。……我們白天結伴而行,夜晚共宿一舍,反複商談著。……記得有一天,我倆在街上經過一個畫像館,弼時同誌看了外麵掛著畫像,胸有成竹地對我說:“這種畫我們也可以畫。畫一張可以掙不少錢,就不會餓肚子了。”於是,立即買了一點碳墨和紙,回到宿舍我們就畫起來了。弼時畫畫很有天賦,第一張就畫得很好。第二張畫成時,拿到畫像館去與那裏掛著的畫像對照,竟比那家畫像館的畫還要高明。而我則畫得不如他。

戰爭年代,蕭勁光把對繪畫的喜好運用到軍隊管理教育中,把所屬部隊的報紙、牆報、板報辦得生動活潑。圍困長春時,他親自指導部隊美術工作者畫了宣傳畫,用大炮等方式送到敵人的陣地上,瓦解敵軍的士氣。當時有不少敵軍官兵手握著解放軍的宣傳品跑過來投誠。調任海軍司令員後,他更重視部隊的文化工作。機關一組建,蕭勁光就點名從十二兵團把青年畫家江平調入海軍,並由他主持組建了海軍美術創作組。一個時期,司令員親自抓文化工作、抓美術創作,成為部隊的佳話。很快,江平等人就創作出了一大批好作品。1952年4月,蕭勁光率團訪蘇時把江平創作的油畫《毛主席來到軍艦上》作為禮品贈送給蘇聯海軍司令員。

20世紀50年代末,海軍“搭架子、鋪攤子”的創建工作基本結束,逐步進入全麵建設時期。蕭勁光開始有了節假日。此後一段時間,他與全國各地著名畫家李可染、高冠華、李苦禪、周懷民、唐雲、謝稚柳,部隊的畫家黃胄等,都有交往。有時多位畫家相約或前後腳進了蕭勁光的客廳,蕭勁光熱情招待,他們也無拘無束。大家一起論作品、談見聞,儼然一個高水平的藝術沙龍。在這樣的聚會交談中,蕭勁光提出的問題、對一些作品的見解,特別是書畫史方麵的知識,常令專家們汗顏,從而把蕭勁光引為真正的知音。

一個星期天,蕭勁光在琉璃場榮寶齋看畫時發現了多幅曆史久遠的名畫。其中最著名的是4幅明朝的畫:一是明代畫壇四大家之首的沈周的《鬆蔭對話圖》,二是明代院體花鳥畫中變格的代表畫家林良的《雪景稚雞圖》,三是萬曆年間以筆力峭拔、墨色濕潤為特色的山水畫高手張宏的《泰山鬆色圖》,四是明末皇室宗親朱翰之畫的《遠浦風帆圖》。蕭勁光清楚,這些畫是真品。經過幾百年曆史變遷,尤其是近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列強的瘋狂掠奪、連年戰火,這樣的東西已不多了。他問了一下價格,每張隻幾十元。太便宜了!但蕭勁光一下拿不出。與店員交談了一下,囑咐幾句回來了。

回到家中,蕭勁光心裏一直放不下這幾張畫:會被誰買走嗎?不懂行的人買走毀壞了怎麽辦?近日常有外國人到那裏去,他們中也會有識貨的,會不會被外國人弄走?……第二天,他湊夠了錢,和秘書一起把4幅畫買了回來。當天晚上,他就把這件事電話告訴了黃胄等幾位軍隊的畫家。幾天後,他們一起來到蕭勁光的住處。打開畫卷,但見逸韻靈動,陳舊中更顯優雅,分外入眼。大家品評、欣賞再三,一致認為這4幅畫都是極難得的上品、珍品,非常佩服蕭勁光有眼力。

時過不久,蕭勁光又從琉璃場榮寶齋買回了一張元代的名畫《蘆雁圖》。

1964年夏,幾位畫家到蕭勁光家中觀賞。談話中講到,為了迎接建國15周年,故宮博物院搜集、整理了一批書畫、藝術品,正在緊張地布展,擬於國慶節前展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幾位畫家走後,蕭勁光在子女們麵前提出,要把幾幅名畫捐給故宮博物院,作為全家獻給建國15周年的禮物。

明白了蕭勁光的意思,大家驚訝了。女兒蕭凱是中央工藝美院的高材生,她知道這些畫的價值,便問道:“爸,你不是很喜歡這幾幅畫嗎?這可是國寶。”

“是很喜歡哪。喜歡才捐出去大家都看啊!――國寶自然應歸國家。”

就這樣,4幅名畫捐給了故宮博物院。幾十年過去了,這幾幅畫依然在展出,接受著來自全國各地及五大洲賓朋的參觀、欣賞。

另一幅名畫,元代的《蘆雁圖》結局是令人痛心的。4幅明代的畫捐出後,那幅畫便一直掛在蕭勁光的客廳裏。“文化大革命”期間,海軍院校的造反派到蕭勁光家中抓人,把《蘆雁圖》作為“四舊”一把火燒掉了。對於這幅名畫的被燒,蕭勁光一直耿耿於懷,直到去世前也沒有忘記。幾次痛心後悔地與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早知這樣,一起捐了就好了。本來想掛幾年,年齡大了再捐的,沒有想到結果會是這樣。太可惜了!這是孤品,沒有辦法彌補的。”

文采飛揚:盛世抒懷唱大風

蕭勁光上過私塾,有很紮實的文字功底。解放前,蕭勁光基本上是在戰爭中度過的。戎馬倥傯中,雖然沒有太多的詩作問世,但從所能見到的有限詩篇和文稿中,已足可見其非同凡俗的文采。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後方留守處(內稱留守兵團)與國民黨政府、西北地方政要的文書往來,基本上都是蕭勁光親自起草。半文言的函電,字斟句酌;流暢的蠅頭小楷,蒼勁俊雅,常受到毛澤東、劉少奇的稱讚。幾十年過去了,家鄉趙州港還流傳著蕭勁光回鄉改對聯的軼事。

1949年秋,蕭勁光在戰鬥的間隙回到了闊別近30年的家鄉趙州港。在離村莊還有一裏多路時,蕭勁光就提前下了吉普車,一邊和紛紛迎上來的鄉親們熱情地打招呼,一邊向村裏走去。來到村頭一棵大樹下的土地廟前,見廟門上仍保留著一副老對聯“土生萬物,地降吉祥”,遂幽默地對大家說:“這副老對聯,小時候我們看不懂,現在才明白,土地爺淨說半截話。萬物不會自己生,吉祥也不會平白無故降。人民得解放、過幸福生活,都靠共產黨的領導,靠自己勞動。所以說這副對聯應改為:‘土生萬物靠勞動,地降吉祥在人為’。”鄉親們開心地笑著,稱讚改得好。

蕭勁光再次回鄉已是1970年底了。那時,在“文革”破“四舊”風的影響下,“趙州港”已改名“紅旗港”。初至家門,蕭勁光發現門牌上寫著“紅旗港”,遂對當地黨政陪同人員說:“這裏原叫‘趙州港’,遠近都知道,其實不一定要改。如果改,我認為還是將姓趙的‘趙’字改成照耀的‘照’字為好。毛主席的光輝照九州嘛!”一字之變,既保留了原名,又增加了新意,同時也滿足了群眾當時的心理。蕭勁光的話剛講完,在場的鄉親們就熱烈鼓起掌來,齊聲說“改得好,改得好”。從此以後,“照州港”門牌便釘在了鄉親們的門楣上。

1980年1月,蕭勁光被免去海軍司令員職務。雖然在此前召開的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他已被補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後又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但畢竟不在第一線,所以閑暇時間多了。此後,雖然他身患多種老年病,但胸襟曠達,心情很好。除了繼續關注海軍建設、關注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外,還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1985年,是人民解放軍發展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年。在這年6月初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上,鄧小平鄭重宣布: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員額減少100萬人。對這一重大決策,蕭勁光由衷地擁護。八一建軍節前夕,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到家中看望,向蕭勁光簡要匯報了海軍精簡整編的計劃和進程,蕭勁光很高興,說:養兵是為打仗的,既然近期無大仗打,精簡一下,很有必要。減少了人省下錢,才能有條件發展裝備。現代條件下,兵貴精不在多,關鍵是要訓練好,要把裝備建設搞好。一次例行的節前探望,由於蕭勁光關切的詢問、談話,竟然用了近一個小時。劉華清走後,蕭勁光依然興致不減。稍加沉思,吟得七絕《為紀念八一建軍節而作》一首:

從來養兵為征戰,衛士戍疆老少安。

宜將劍戟多砥礪,不叫神州起烽煙。

黨的十三大,是一次重要的新老交接的曆史性會議。蕭勁光等一批開國元勳退出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會,大批新人入選各級領導機構。蕭勁光看了報紙上刊載的中央各機構人員選舉名單,多次與身邊工作人員說:我們黨有希望!我們國家有希望!1987年11月1日晚,中央電視台報道了黨的十三大勝利閉幕的消息。看罷新聞,蕭勁光激動不已,當晚寫成了《賀黨的十三大勝利閉幕》一詩:

大樂一曲響高音,盛會促人長精神。

紀程豐碑前程遠,宏圖長卷畫圖新。

富國強國好國策,順人動人悅人心。

改革開放花似錦,一年四時都勝春。

1988年1月4日,是蕭勁光85周歲壽辰。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海軍及駐京軍隊各大單位首長,宋任窮、萬裏、耿飆、楊得誌、蕭克、王平、魏金山等,先後前來祝壽,看望蕭勁光。送走了最後一批客人,蕭勁光又專門與身邊的工作人員合影留念,繼而興致不減地賦詩一首《八五抒懷》:

八十五歲不等閑,春光依舊在眼前。

堪笑白發似瑞雪,常懷丹心祝豐年。

閱世已閱險中險,識人又識天外天。

幾番潮湧心底事,猶自神馳浪裏船。

真是“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啊。

踏遍海疆:支持畫出《海疆萬裏圖》

蕭勁光愛海。這種愛,如同他在部隊中提出的“愛艦、愛島、愛海洋”口號一樣,初始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成分,隨著對海洋、海軍學習、研究的深入和海疆戰鬥風雨的磨煉,已深深滲入到他生命的血液裏,成為不可替代的思想情結。從離開家鄉趙州港到去世,前後整整70年裏,他隻回過故鄉兩次,總共不過兩天的時間,而他的足跡卻踏遍了祖國的萬裏海疆。戰略地位重要的海島,海軍部隊集中的軍港、碼頭,他去過的次數、宿住的時間,難以計數。世界各國海軍、海洋的一切信息,都吸引著他的注意力,也是他最喜歡與人交談的話題。正是基於這一點,蕭勁光和他的大女婿李海濤,他們有著更多的共同語言。

李海濤,北京畫院教授,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由於出生於青島海濱,他自幼酷愛大海,從藝後熱衷於以中國畫表現海的探索。20世紀80年代初,李海濤的作品已在國內外多次獲獎,成為中國畫壇頗有名望的海洋畫家。蕭勁光喜歡李海濤的作品,也關心李海濤的工作。李海濤時常陪同嶽父參觀各種畫展,到琉璃場榮寶齋看書畫,逛書畫市場。他們一起談畫、談海,議論得很深,很開心。

1984年末,有了多年畫海實踐的李海濤產生了一個大膽的創意:以中國萬裏海疆為題材,畫一幅大型的中國畫長卷。一天,他向嶽父講了自己的想法,立即得到了蕭勁光的支持。

蕭勁光的支持增加了李海濤的信心。經過充分的準備,1985年5月1日,李海濤從中朝邊境的鴨綠江起步,開始了他艱苦而漫長的創作之旅。他沿海疆徐徐南行,有時坐一段汽車,有時乘一段漁船或海軍部隊的小艇,更多的時間是徒步跋涉,或以自行車代步。一路走一路拍照、寫生,搜集創作素材。5年時間裏,他在夫人蕭凱的陪同下,行程3萬多公裏,走訪了不可勝數的海島、漁村,參觀了沿海各地的名勝古跡,拍照片800張,畫寫生稿20多本近千張。

李海濤開始創作《海疆萬裏圖》後,蕭勁光一直關注著他的進展。1986年底,李海濤完成《海疆萬裏圖》小樣稿時,蕭勁光已患了白內障。他拿著高倍放大鏡費力地看完了小稿,對幾個重要景點提出了修改意見,然後囑咐說:“現在有一種說法,叫海洋國土。屬於我們的海域同樣是我們國土的一部分。這個說法好啊!我們的海洋國土遼闊,差不多占大陸國土的三分之一。一定要將這幅畫畫好,喚起人們的海洋意識,喚起人們寸海必爭的海疆意識。”並明確表示,“畫好了我給你題字”。以嶽父絕無僅有的30年海軍司令員身份、蒼勁樸拙且小有名氣的顏體行草書,能為《海疆萬裏圖》題字,自是錦上添花。李海濤當然高興。

此後一段時間裏,蕭勁光每次見到蕭凱、李海濤,《海疆萬裏圖》的創作都是主要話題。他幾次問道:有沒有人支持?需要我做點什麽嗎?李海濤告訴嶽父:中國美術家協會很重視這幅畫的創作,全國美協書記處在華君武主席的親自主持下召開了專題討論會。國家海洋局還給了一些讚助。蕭勁光欣慰地點點頭。

1988年末,蕭勁光腫瘤轉移,再次住進了301醫院。在外地深入生活、搜集素材的蕭凱、李海濤,聞訊匆匆趕回北京,直奔醫院。見到李海濤,沒等問過幾句話,蕭勁光就急切地問:“工作還順利吧?長卷完成到什麽程度了?”稍停,又遺憾地苦笑著對李海濤說:“為畫題字,寫不了啦。”李海濤隨即問道:“可不可以請人代筆?”蕭勁光輕輕搖搖頭:“關鍵是把畫畫好。”

李海濤牢牢記住了嶽父的囑咐,記住了老人對《海疆萬裏圖》畫卷的關愛、支持,把對老人的懷念傾注到創作中。曆時整整5年,李海濤終於在1990年12月,完成了這一浩大的創作工程。

《海疆萬裏圖》長50米,寬0.9米,氣勢恢宏,洋洋大觀。作者以精湛的創作功力,通過濃縮、取舍、概括、誇張等藝術手法,重點描繪了沿海71個重要景點。以春海如煙、夏海如滌、秋海如染、冬海如凝,作為貫穿全卷的構思,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中國萬裏海疆從南到北,各地迥然不同的山、海自然麵貌、四季氣候特點、曆史名勝遺跡、當代人文景觀。思想內容上的獨到,藝術技巧上的創新,使《海疆萬裏圖》成為一件曠世佳作。1991年夏,《海疆萬裏圖》在北京美術館首展,當日就引起廣泛的關注,空前的轟動。1996年在美國展出時,《世界日報》在評論中說,由於曆史景物的變遷,《海疆萬裏圖》“已成為空前絕後之作”。2000年聯合國召開世界議長會議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將《海疆萬裏圖》複製件作為國禮,贈給了聯合國秘書長安南。

《海疆萬裏圖》完成時,蕭勁光已逝世一年多了。他沒能題字,也沒有看到最後的定稿。李海濤尊重嶽父的意見,也沒再找其他人題字。此前不久,筆者曾以此為題采訪過李海濤先生。他說:“老人家沒能見到作品是無可彌補的憾事。好在作品展出後效果是好的,這是老人所希望的。我總算沒有辜負老人的期望和囑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陶然亭 回複 悄悄話 好像是李穀一的老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