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作家楊朔文革中離奇之死(圖)

(2010-12-10 12:48:59) 下一個

       楊朔之死有3個說法:1、“楊朔因為對文革不理解,自殺身死。”2、北京醫院病曆顯示,楊朔因感染肺炎而逝。他經過洗胃,救了過來。3、“和大”負責人楊驥曾放風說,醫院解剖楊朔屍體時,胃被安眠藥燒出一個洞。但醫學專家說,安眠藥根本不可能把胃燒個洞。  

楊朔是廣為人知的作家,他的散文《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賦》等讓人耳熟能詳。1968年8月3日,楊朔逝世。關於他的死因,有各種傳言,目前還是一個謎。直到1975年12月,楊朔去世7年後,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骨灰盒裏僅放置了楊朔生前使用的老花鏡和一支鋼筆。

死因語焉不詳

1968年夏,楊朔離世,他的散文作品也從語文教科書和各類出版物中退場。

在他逝世十周年將近的時候,1978年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楊朔散文選》,該書的“編後”介紹說,“楊朔同誌的散文獨具風格,深受讀者的喜愛。但是,由於‘四人幫’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義文藝路線,反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實行資產階級文化專製主義,影響所及,使得許多優秀的文藝作品被長期禁錮,楊朔同誌的作品也長期不能再版。隻是在今天,在英明領袖華國鋒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取得了勝利,文藝園地重又迎來了百花爭豔的春天。”但在介紹楊朔的死因時,“編後”說的是“1968年8月因病逝世”,隻字未提他的死與“文革”中被迫害的關係。


在新疆采風的楊朔

兩年多後的1980年9月15日,楊朔的追悼會在時任文聯副主席夏衍主持下召開,新華社的報道改稱,“楊朔同誌受林彪、‘四人幫’極左路線的迫害,不幸於1968年8月3日含冤逝世,終年55歲(實際應為58歲)。”

但究竟在迫害中因何致死?仍是語焉不詳。楊朔生前的身份是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亞非團結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在“文革”初期的奪權運動中,他受到衝擊,最終死於北京醫院。

《人民日報》原文藝部主任、著名作家袁鷹曾編輯過楊朔的多篇散文,他對記者說,楊朔在醫院到底是怎麽死的,當時有不同傳言,這對他尚是一個謎團。

幾位接受采訪的楊朔前同事說,楊朔是在隔離批鬥過程中自殺;楊朔的養女楊渡則表示,自殺隻是當時造反派的一麵之詞,楊朔在被送往醫院洗胃數天後因肺部感染而去世,應是被造反派“迫害致死”。

“在思想上力求進步”

楊朔於1910年生於山東蓬萊,幼讀詩書,16歲開始文學創作。他的作品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其中又以散文的成就最大,被認為是建國初17年間(1949年到1966年)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家之一。

他創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是《帕米爾高原的流脈》。對外友協原副會長林林在《楊朔散文選》序言中回憶,1938年春,林林所在的《救亡日報》從上海移到廣州複刊,楊朔來找他們,並受約寫了以抗日為題材的小說《帕米爾高原的流脈》在報紙上連載。

1956年夏,楊朔自己在這本小說的扉頁上,寫下自我的評語:“我的政治思想、創作思想,都存在著嚴重的缺點和錯誤,距離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指示很遠很遠呢。不,有些觀點、描寫是根本違反毛主席的指示的,這需要在鬥爭中繼續好好改造自己,好好與工農兵結合,這才有點可能寫出為工農兵服務的東西。重看舊作,慚愧欲死!”

林林對此的評價是,“楊朔在思想上力求進步,在寫作上精益求精,他並不原諒自己初期作品的錯誤。”“在思想上力求進步”可以被看做是楊朔創作的一條重要線索。

但楊朔在“反右”前夕的發言,可能更能代表他內心的真實想法——當然或許隻是緊跟領袖倡導的運動的另一種表達而已。1957年5月18日,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十五周年,中國作家協會和人民日報編輯部聯合邀請了在京作家劉白羽、楊朔等人舉行座談會。

5月23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楊朔的講話。大概是受到毛澤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陽謀”的影響,楊朔說,“從前認為隻有具有無產階級思想的作品,才能為工農兵,現在感到並不完全是這樣,最近《人民日報》有過一篇文章有這樣的提法:無產階級是香花、非無產階級就是毒草。我看不盡然。有著民主主義思想的好作品,照樣能鼓舞和推動人民前進,其實也是香花。”

6月6日,中共中央發出毛澤東親自起草的《關於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的指示》前兩天,在中國作協黨組召開了旨在解決丁(玲)陳(企霞)問題、加強黨內團結的擴大會議上,楊朔發言稱:“我對會議仍有信心,黨組會有錯,但黨沒有錯。前年的會不是批判,是鬥爭,是肅反鬥爭的性質,不是過火的問題,程度不同地錯搞了好多同誌、文藝骨幹,應吸取教訓。那次會,我是左的,跟著黨走,黨組根據了錯誤的材料。劉白羽說會前就提出了丁玲的曆史材料,是誰?是什麽?我以為康濯起了錯誤的作用。我今天認為康、丁有宗派情緒。康濯發言,我是警醒的。”

由此可見,1955年批“丁陳反黨集團”時,楊朔也跟著批判,但在1957年欲給丁、陳平反時,他做了反省。不過隨後展開的“反右運動”再次對丁陳等人進行批判時,秉持“黨組會有錯,但黨沒有錯”的楊朔又作了何種反應?據《人民日報》報道,楊朔也在會議上發了言,雖未刊登其講話內容。聯係上下文語境,可以推知其主調為批判“丁陳反黨集團”。

作為中國作協的領導,楊朔無法置身於政治運動之外。吊詭的是,“文革”期間,楊朔仍然和丁、陳脫離不了關係,楊朔的養女楊渡說,楊朔逝前被造反派定性為“丁陳反黨集團的黑幹將、落網分子”予以批判。

跌進“文革”漩渦之中

除了中國作協之外,楊朔的另一個重要職務在中國亞非團結委員會。他經常去亞非國家參加會議,從事外事活動。他在1961年出版的集子《東風第一枝》收集了他那幾年寫的一些國際題材的散文。不過,這些散文反倒不如他描述國內問題的《荔枝蜜》《茶花賦》和《雪浪花》等流傳更廣。

楊朔1950年代曾赴朝,就“抗美援朝”進行文學創作,那些作品更具檄文色彩。華東出版社1951年出版的一本關於朝鮮前線的通訊集,即以楊朔的一篇文章的標題作書名——《美軍是披著人皮的畜生》。

當時中國的輿論,把“美帝”和“蘇修”作為頭號敵人,而20年前對中國進行過侵略的日本,一度成為中國緩和關係的對象。楊朔在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等機構的身份,決定了他的作品和在公開場合的發言始終與官方的意識形態傾向保持一致。

1966年三四月間,以楊朔為團長的中國亞非團結委員會代表團,在日本進行了月餘的采訪。在東京都亞非團結委員會3月26日舉行的盛大歡迎集會上,楊朔“讚揚了日本人民在反美鬥爭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他重申中國人民始終一貫地支持日本人民的正義鬥爭的決心。”

雖然謹慎地與官方保持一致,但它帶給楊朔的好運在“文革”爆發後還是終止了。1966年6月9日下午,亞非作家常設局會議在北京開幕。據《人民日報》當時的報道,中國代表楊朔在會上做了報告。這是他生前留在《人民日報》上的最後身影。此後,楊朔跌進“文革”漩渦之中。

造反派從他作品中找罪證

反右前,批評楊朔小說《三千裏江山》成為胡風反革命集團成員方然的反革命罪狀之一,彼時楊朔的作品在國內深受好評,並有多篇選入教科書;但在“文革”期間,造反派也開始從他的作品搜尋可能的罪證。

據“和大”老員工沈鶴皋向記者介紹,楊朔所任職的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和中國亞非團結委員會,當年同屬國務院外辦所領導的群眾組織,在一個大院,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對外統稱“和大”。楊朔雖然在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掛名副主席,但並不駐會,一般的會議都不參與,隻是非常重要的會議才來。 “文革”前,在“和大”工作六七年的沈鶴皋也隻見過他很少的幾麵。

“‘文革’後沒人主持工作,其他領導都靠邊站了,大概在1966年底或1967年初,他才來‘和大’主持日常工作,邊工作邊受批鬥。那時主持工作的當權派對群眾的態度都是不錯的。”

當時亦在“和大”工作的資中筠說,楊朔剛被批鬥時,造反派小將把他的作品拿出來“吹毛求疵地找出修正主義思想”。資中筠說,楊朔沒有特殊曆史問題,也不是中央點名批判他某一個文章,但他既然是單位領導,又是作家,在“文革”的那種特殊曆史氛圍中就必然會被揪出來。

楊渡說,當時給楊朔的罪名除了“丁玲反黨集團黑幹將”外,還有“三反分子”等,說他在北戴河寫的《雪浪花》是給彭德懷翻案,《荔枝蜜》中工蜂供奉蜂王是影射毛澤東,“以這些罪名一個勁地鬥,不讓回家。”

“開始他也許並不覺得很嚴重,覺得自己經過甄別、做結論,最後會沒問題。”資中筠說,後來軍代表進駐後,說“和大”的造反派比較右,開始執行新的政策,把楊朔等人給隔離起來了。

“楊朔這個人大概比較迂,之前覺得造反派小將雖然批鬥他但還沒有被定性,但是軍代表來就代表中央了,不是烏合之眾的造反派了。他寫條子要求和軍代表談話,我想他是想表明自己並不反黨的意思,但軍代表不理他,說這種人先放他一放再說。當晚他就吃了很多安眠藥,自殺了。這時距軍代表進駐才隻兩三天。”

後來資中筠還和同事議論過,大家都覺得楊朔是太相信軍代表的權威了。沈鶴皋在接受采訪時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楊朔心中總認為在黨中央和毛主席領導下,他的問題總會被搞清楚。但後來軍代表進駐後,他的問題變得更重了。他覺得沒希望了,就自殺了。

資中筠說,楊朔自殺後被同時隔離在一個大屋裏的人發現了,楊朔死後他們還開會批判,說他是“自絕於人民”。

外交部作出公正結論

楊朔常年獨身一人,胞弟楊玉瑋的女兒楊渡在不滿一歲的時候,就過繼給他做女兒。楊朔與楊玉瑋共同居住在北京祿米倉胡同一處庭院。“文革”發生時,楊渡不滿10歲,楊玉瑋當時也被隔離審查。

因為長期神經功能紊亂,楊朔身體很虛弱,被隔離以前一直要靠吃安眠藥才能休息。楊渡說,楊朔曾經為治療神經衰弱在北京醫院住院,但造反派和醫院說不許給他開藥,不許給他治療,將他轟出來了。

楊渡說,在楊朔1968年8月1日被造反派送到醫院時,楊玉瑋曾多次向造反派要求與他見麵,但都被粗暴製止,並被推了出來。到8月3日楊朔去世,從始至終家人無法與楊朔見麵,是否在搶救也不得而知。甚至逝後所有的處理都是造反派一手操弄,骨灰都沒有被留下。

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後,中央的政策發生了微妙變化,“和大”主動通知楊玉瑋和楊渡,人事部門給他們看了有關楊朔的結論。楊渡記得,上麵寫的是:楊朔因為對文革不理解,自殺身死。

楊玉瑋對結論不服,親自去北京醫院調出病曆查看。病曆顯示,楊朔因感染肺炎而逝,他8月1日被送到醫院後經過洗胃,救了過來。後來造反派派專人在病房看守。8月3日,病曆最初記載:病情平穩,看守人反映楊朔狀況正常,但20分鍾後,看守人又找醫生說楊朔已停止呼吸。楊渡說,“我們覺得有很多疑點,那20分鍾內究竟發生了什麽,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現在回想起來,父親就是被造反派一手迫害死的。”

另外一個反常之處是,楊朔去世期間在“和大”主持日常事務的負責人楊驥,曾放出風說,醫院解剖楊朔屍體時,胃居然被安眠藥燒出一個洞,而且他看到了。但楊玉瑋為此找了很多醫學專家問,得知安眠藥根本不可能把胃燒個洞。

楊渡認為,楊朔臨終前的一切情況都是造反派的一麵之辭,他們為推卸責任製造了一個楊朔“畏罪自殺”的說法。楊朔在被隔離審查時,隨身就帶個鋪蓋卷,身上應隻有少量安眠藥,在被揪鬥的那幾天裏晚上吃,才能入睡。但因為身上所有的東西都被造反派檢查過,不可能有大量的安眠藥。

因不服“和大”結論,楊玉瑋就開始找“和大”的上級主管單位外交部申訴,還找過廖承誌,並給周總理寫過信。1975年,外交部給了“楊朔病逝 ”的結論,這一年12月初,在八寶山舉行了楊朔的骨灰安放儀式。實際上沒有骨灰,骨灰盒裏僅放置了楊朔生前使用的老花鏡和一支鋼筆。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楊玉瑋和楊渡繼續向上申訴,到1979年前後,外交部才最終作出楊朔“被迫害致死”的結論。1980年9月15 日,300餘人在北京“和大”原址的大禮堂參加了楊朔的追悼會。悼詞說,楊朔同誌忠於黨和人民,在文藝創作和國際活動中,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績,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此時,距楊朔去世已經整整12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