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宋美齡與幽禁中的張學良

(2010-10-01 21:51:27) 下一個

  宋美齡,她不但曾是二戰期間最活躍的政治活動家,同時也是一位重感情、講信義的女性。現從珍藏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宋美齡與幽禁中的張學良互往的幾封英文信件中,不難看出這位民國“第一夫人”生活中的另一個側麵。 

  宋美齡敦促蔣介石為在押之囚祝壽 

  張學良因“西安事變”失去自由以後,宋美齡並沒有因為張反對蔣介石而忘卻多年友誼。即便後來張學良在台灣羈押期間,宋美齡仍然與張保持聯係,1946年宋美齡赴美時,她亦前往加州探望在此定居的於鳳至。1947年她從美國回到台灣,還把於鳳至給張學良帶來的藥品食品,派人送到他當時幽禁的新竹井上溫泉。宋美齡除在9月19日寫給張學良的信中,除介紹她先後三次在美國和於鳳至見麵的情況外,又在致張學良的信中讚揚於鳳至說:“鳳姐姐把加州的家布置得得體而氣派,不但那所房子讓我見了會想起你們從前在北平時的順承王府格局,而且讓我驚奇的是,她用炒股票賺得的收入,還在昂貴的美國高級居住區買了一幢帶花園的房產。鳳姐姐如今所煩心的,就是二公子的病了。……” 

  張學良收到宋美齡不遠萬裏從美國捎來的東西,心中大為感動。他於當年10月5日親筆給宋美齡寫的複信中這樣說: 

  “夫人鈞鑒:9月19日的手示敬悉。附所賜果物及鳳至捎來的藥品統統領到,夫人對良護念周至,使良感謝無極。展讀手劄再三,並閱讀剪報一則,聞知家鄉事,心中情況難以筆述。夫人,大概您曉得海城是良的原籍,良祖父及上代的墳墓皆在該地,真不知今日是何景況,茲借東坡兩句詩,可以代表良現下的心境:‘縱有鋤犁與田畝,已無麵目見丘園。’夫人,請您不要這麽掛念,良這裏吃穿用度倒還算周備,假如良必有所需,當再上煩鈞聽。請釋念,謹祝健康並請代叩介公鈞安。 

  十月五日燈下。張學良。”張學良在此信中所提及的剪報,是宋美齡從香港某一報上,特別剪下的一條來自遼寧省中共開展土地改革的新聞。宋美齡把這樣的消息,寄給張學良的用意不得而知。但這條來自祖國大陸的新聞,讓張學良閱後心情激動,不禁掛念起他在遼寧錦縣驛馬坊的張氏家族祖墓,是否會在中共的土改風暴中遭到破壞。不管怎麽說,宋美齡在張學良到台後沒有人身自由的情況下,仍能為一個失去自由的人從美國捎來藥品,又贈水果和轉送香港報上的家鄉信息,所有一切,均能證明她是個珍重友誼的人。 

  1951年12月29日張學良給宋美齡的信中寫道:“十一月二十七之鈞示及雜誌15本,和良之家書、打字機俱已受領。承蒙優厚,感戴莫名。良以罪餘之身,何德得蒙垂顧之斯乎?令人愧慚無地,前賀壽之柬,得蒙總統垂青,良聞之何勝欣幸,此中溫情亦夫人所賜也!……” 

  張學良信中提到的“前賀壽之柬”,係指1950年6月1日張學良50歲生日時,蔣介石特從台北給張學良發來一封賀信。這對當時被蔣氏秘密幽禁在台灣新竹井上溫泉的張學良來說,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更讓張學良大出意外的是,宋美齡為他五十大壽,不但派人送來麵製壽桃之類,還把蔣介石給張學良的祝壽信函一並送到。這讓張學良不禁回想起當初他和蔣氏曾經有過的“政治蜜月”。1930年蔣介石在南京拚命拉攏和控製東北軍的時候,適逢張少帥在沈陽大辦三十歲生日,當時各路軍閥均派特使前往祝賀,盛況空前。而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也派出張群等要員從南京飛往沈陽,專程代蔣、宋兩人表示祝賀。在張學良的記憶中,那時,蔣介石和宋美齡也給他發來一封賀電,時至今天他還記得蔣、宋的電文是: 

  “漢卿兄及鳳至夫人賞鑒:賢伉儷華誕,中正等遠道未能趨賀,謹電祝福壽連綿,德澤廣被!蔣中正宋美齡同叩。” 

  而今世事悠悠,轉瞬二十年已倏忽而過!張學良早已失去他昔日指揮千軍萬馬的榮耀。作為蔣的階下囚,竟在50壽辰時得到蔣介石、宋美齡的聯名賀電,大有今非昔比之感。當年蔣、宋賀電不過是當時中國上流社會諸多名流政要如雲紛至賀電中的一份,並沒引起張學良的幾多感動。認為那不過是蔣氏為拉攏東北軍的小小姿態罷了,而今他在遠離台北的新竹大山裏,能收到同樣賀電難免讓張心情複雜。自然,張學良清楚這樣的聯名電報雖要經過蔣的首肯,然而很大成份起因於宋美齡在蔣麵前的遊說努力。否則,蔣介石決然不會同意發這樣的電報,給一個讓他曾經蒙羞的犯上部下! 

  蘇軾手卷·贈蘭花和親臨探視 

  鮮蘭?0年代初,住在台北的宋美齡,不時得到張學良從幽禁地托特務捎回的一些回贈禮品。住在深山野嶺中的張學良,隻能把從前從北平和東北帶往台灣的珍貴名畫,作為回贈的禮品。宋美齡也喜歡水墨丹青,1951年1月12日宋美齡在寫給張學良的信中說:“自來台後,餘忽對繪畫興趣濃烈,大有寄情山水,兩眼皆空之感。而蔣先生也主張餘以習畫養性,餘即延請黃君璧先生教山水,而鄭曼青先生之花卉,乃是台灣首屈一指之翹楚,兩位才華決不遜於張大千和徐悲鴻。如此一來,餘反倒覺得每日過得充實起來,再沒有剛來台灣時那種終日惶惶,神不守舍的情緒……” 

  1951年2月,舊曆春節前夕,張學良又收到宋美齡派人從台北專程送來的年貨。在當時台灣貨物奇缺的情況下,宋美齡竟把較難買到的食品肉類運到清泉的深山之中,實在讓張學良心中感動。在不安之餘,他決定把從大陸輾轉帶到台灣的珍藏品,挑選幾樣托送年貨的侍衛們帶回台北,作為給宋美齡的回贈。其中有一幅蘇軾手卷《少年遊》,即是張學良早年在東北不惜重金從北洋某大臣手裏買到的,多年遷徙始終收藏在身邊。蘇軾的真跡實為張學良寂寞中的最好寄托,但他決定把《少年遊》送給關懷自己的宋美齡,舍此手邊再無有價值的禮物相贈了。 

  宋美齡在士林官邸收到張送來的年禮,萬分驚喜。尤對書法家蘇軾的手卷,更是愛不釋手。宋美齡於翌年3月下旬,才提筆給遠在群山深處的張學良複信,表達她心中的感激之情: 

  “漢卿,得照片與手卷極美,多謝!早當致意,唯兩年來苦於支氣管炎,不便作書,目前始漸愈。《生活》擬刊一文,附餘畫作照片,出刊後當寄奉一本。餘習石濤,沈石田甚勤,以餘師謂餘筆法風格近此兩家之故。然台島難得真跡親炙,盡力而已……” 

  宋美齡也時常把自己臨摹石濤的《石山圖》等畫,派人送到清泉為張學良觀賞,在她看來張雖是被囚之人,但他畢竟曾是軍中儒將,早在東北時就把繪畫與收藏當成他軍旅生涯中的雅趣了。所以,在宋美齡和張幽禁中互往的信件,許多是談論繪畫收藏、品評古今文人墨客作品的文字。從哥倫比亞大學已經向世人展示的張學良、宋美齡多年往還的百餘封書信中,可以看出他們在政治之外的諸多樂趣,大多都有共同之處。 

  1952年秋天,東北元老莫德惠曾獲準前往清泉幽禁地探望張學良,他回到台北時把張學良親筆信轉呈宋美齡。 

  張學良在信中說:“德公此次進山,帶來夫人贈送的蘭花,甚喜甚謝。德公也轉達了夫人問候,良和四小姐在此一切均好,隻是此地潮濕多雨,且所居之處蛇患成災。因此四小姐希望移往從前住過的井上為好,如井上不宜,亦請夫人給予幫助,因此地蛇災委實難以忍受……”

  1953年嚴冬過後,宋美齡親自到高雄的西子灣探望張學良。張對此深感不安。這是自1936年冬他失去自由,開始漫長幽禁生涯以來,首次和蔣夫人會麵。記得張學良來台不久,宋美齡就幾次要求到幽禁地來探望他。他幽居在新竹井上溫泉的時候,宋美齡甚至對前往探望的路線都作好了準備。但是,1950年4月12日張學良在接到宋的來信後,馬上寫信勸阻,表示蔣夫人此時不宜來新竹。張學良信中說:“悉夫人有來新竹的打算,良聞知後深感不安。亦知夫人自南京一別,多年來始終有探望之意,可是良感到現在仍多有不便。首先由新竹市到井上溫泉,汽車往返約5到6個鍾頭,路況之壞,使夫人難以想象。竹東到井上一段,因石頭露出地麵,轎車不堪通行,隻有吉普車或卡車方可行駛,並且險處甚多,顛簸萬分,而良之寓所,對夫人供用更有種種不便,切請夫人不可前來。何時何地,請夫人隨時吩咐,良即可前往。而此次新竹之行,切勿冒險行事為盼。夫人對良多年的關切之心,良和四小姐均感同身受……” 

  宋美齡接到張的信後,不得不中止了那次已準備多時的新竹之行。1957年張學良轉禁在高雄,住西子灣18號。8月6日,張學良的住地忽然戒嚴,客人竟是闊別10多年的宋美齡。這是他到台灣後和宋的首次見麵。也是這次高雄見麵,宋美齡提出張學良、趙四小姐放棄佛教皈依基督教的要求。她認為張學良信佛教是“又走錯路了!信奉基督才是惟一的選擇。” 

  張學良對蔣介石持慎重態度的緣由宋美齡來高雄探望張學良不久,1957年7月,她又派人給張學良送來一盞台燈,那是她從董顯光(宋美齡為張學良派來的英語教師,國民黨前駐美國大使)口中了解到張學良常在夜間讀書寫字、老眼昏花的情況以後,為進一步表示對老友的關切,宋美齡在送台燈時又像從前一樣,照例把於鳳至等人從美國寄來的家書,也一並轉交過來。宋在親筆信中說:“漢卿:近聞你患嚴重眼疾,寄美國台燈一盞,此燈不拘位置角度,極為方便,餘在美用之,甚感滿意,另奉上舊金山BIUMS糖果店名產些許。另附漢卿家書數劄,漢卿閱後可將回信托信使帶回,以便轉達。蔣宋美齡,7月14日。” 

  宋美齡離開高雄後,回台北促成了有利於張學良的三件事。 

  一是派董顯光作他和趙一荻的英語教師前往高雄;二是敦促蔣介石在大溪行館接見張學良,這是張、蔣兩人自1945年在貴陽相見後在台灣的首次會麵;三是宋美齡建議讓一直在新竹、高雄和基隆等地轉輾遷徙的張學良搬到台北定居。對於宋美齡的上述三個要求,蔣介石都慨然應允了。 

  1996年,宋美齡讀到《世界日報》上的文章《周恩來和西安事變兩主角》,她認為這篇頗有說服力的文章,透漏了許多隻有當年參加者身臨其境的內幕,而這些內幕正是當年他們在西安時期共同保證將來不對外界透漏的內容。但後來宋美齡終於搞清,懷疑張學良違背諾言公開內幕是沒有根據的。宋查明,有關張學良和周恩來的談話內容,一直是由台灣情報機關負責保管的。張學良和宋美齡都離開台灣以後,有好事之徒把相關文件的內容透漏給媒體,所以才惹起了宋美齡心中的極大不快。 

  張學良確實也對中外媒體多次談過周恩來。宋美齡找到那些談話的原文,她發現張學良即便在恢複自由以後,對蔣介石和周恩來的評價也持相當慎重的態度。特別對蔣介石,更是極力克製內心不滿,微詞甚少。2001年10月中旬,住在紐約曼哈頓的宋美齡獲悉張學良病危的消息。她意識到張的最後時刻近在眉睫了。她對和自己有70多年交情的張學良進入生命倒計時表示出非常的關切。宋美齡在得知張學良的葬禮於10月23日在檀香山博思威克殯儀館舉行的消息後,第一個念頭就是如何對逝者表示真誠的哀思。她送的花圈緞帶上寫著:“送張漢卿先生遠行。蔣宋美齡敬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