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漢字在高麗的興起、終結與複興

(2010-08-14 13:34:29) 下一個

漢字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文字,每個字都是單獨的,它不表音,但表示一個獨立的意思。這就是象形文字和拚音文字的區別。

拚音文字記錄的是人的語言發音,人的發音變化,表示相同意思的單詞的拚寫也就會發生變化。英語中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人和現代的英國人口音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字的拚寫也跟著發生了很多變化,所以現在英國如果不是專家,很難讀懂莎士比亞時代的文章。

漢字就不一樣了,漢字記錄的不是口音,而是口語表達的意思。所以今天的我們還能輕易的讀懂1000多年千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盡管我們不知道古代漢語是怎麽發音的。

中國全國各地對同一個漢字的讀法可以說是千奇百怪,但表達的意思總是一樣的。我們到廣東旅遊,聽不懂廣東人的粵語,到浙江聽不懂浙江人的越語,但我們寫出來的文字都是一樣的。古代如果你在中華圈內旅遊,到了朝鮮半島聽不懂高麗語,到了倭島聽不懂倭寇語,到了安南聽不懂安南語也不用著急,還可以用漢字來交流。漢字可以把你的意思表達得清清楚楚。

高麗在曆史上是個很奇怪的國家,他非中華,但處處以小中華自居。一方麵是被迫,另一方麵又是心甘情願的臣事中華。

漢字傳入高麗已經有兩千多年,比日爾曼人德國的文明史還長。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吞並衛氏朝鮮,設立了樂浪(平壤)、玄菟、真蕃、臨屯四郡,史稱漢四郡,統治著朝鮮半島中北部(包括漢城)。南部的諸韓民族仍然處於部落時代。漢字開始傳入朝鮮半島,自此中國漢字長期是朝鮮唯一的書寫文字,文體同樣是中國的文言文。高麗人開始用漢字記錄自己的曆史。此前高麗人沒有文字,不能記載自己的曆史,全由中國代為記錄。從這時開始,高麗開始被中華教化了,漸漸融入了中華文化圈,波瀾壯闊的中華與高麗史開始了。

也許是因為中國太強大了,文化太燦爛了,高麗族出於畏懼或是崇拜的心理,對漢文化崇拜有加甚於中華。

曆史上中國確實也好幾次挽救高麗亡國滅種。唐朝的時候高句麗異常強大(高句麗非高麗,百濟和新羅才是後來的高麗,但現在的高麗人死活認為高句麗就是高麗),高句麗與百濟是盟國,百濟又和倭寇有勾結,嚴重的危險到新羅(現代高麗人的祖先)的生存。於是結盟唐朝,大敗倭寇水師,於公元668年滅高句麗和百濟,新羅統一朝鮮半島。

明朝1592年,倭寇入侵朝鮮,由於朝鮮久無戰事,軍備鬆弛,倭寇兩個月內便把漢城和平壤都占領了,明朝萬曆皇帝譴兵入朝,曆時七年,壬辰倭亂終結,耗費無數,終於將倭寇趕出半島。

唐朝時候,是中華文化傳入高麗(新羅)的鼎盛時期,中國的政治、軍事、佛教、道教、建築、文學、服飾、藝術、醫學為新羅所全盤接受,此時的高麗已經和中原沒有任何區別,漢化程度遠遠超過中國當時的其他邊遠地區。

明朝的時候,朝鮮對中國是最死心塌地的。原因大概有兩個吧,在洪武25年,李成桂篡位建立朝鮮王朝,請求朱元璋冊封,朱元璋沒跟他計較篡位的事就冊封了。還有一點就是萬曆皇帝滅倭保存了朝鮮王室。朝鮮王室知道依附中國的重要性。中國膽寒市也是個負責任的大國,壬辰倭亂明朝抗倭付出了慘重代價,也沒有像今天的美國一樣提出駐軍,或者領土要求。

說得太遠了,還是回到漢字上來吧。我看過幾篇高麗王室寫給明朝的奏折,文言文水品還不錯,一點都不比中國人差。

雖然明朝的時候朝鮮和中國關係最密切,但發生了一件對漢字傳播影響深遠的事情,那就是朝鮮人創造了自己的文字----訓民正音。

為什麽用了1000多年的漢字還沒用上手呢?原因是盡管高麗人以小中華自居,但人種上不屬於漢種,屬通古斯種(和女真人、倭寇同一祖先),語言也不屬於漢藏語係,屬於阿爾泰語係通古斯語,語法結構和漢語不一樣。漢字還是無法充分的表現韓語的發音和朝鮮民眾的思想感情。而當時朝鮮社會等級森嚴,隻有士大夫和貴族才有學習的權利。懂得漢字隻是上層社會的事情,老百姓都是文盲,和中國的文盲一樣口頭交流感情。而朝鮮的一切文書、命令都是用漢字書寫的,顯然不利於政令的傳達。創造自己文字的需求提上日程。朝鮮王朝第4代王世宗組織創製適合於標記高麗族語言的文字體係,此工程於世宗25年(1443年)完成,命名為"訓民正音"。

高麗人雖然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並沒有馬上流傳開來,反而受到高麗精英階層的強烈反對。據李朝實錄記載,就在“訓民正音”頒布後不久,以集賢殿副提學崔萬理為首的一幫士大夫便上書反對,其理由有二,一曰:“我朝自祖宗以來,至誠事大,一遵華製。今當同文同軌之時,創作諺文,有駭觀聽。倘曰諺文皆本古字,非新字也,則字形雖仿古之篆文,用音合字,盡反於古,實無所據。若流中國,或有非議之者,豈不有愧於事大慕華”,二曰: “自古九州島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別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類,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無足道者。傳曰:用夏變夷,未聞變於夷者也。曆代中國皆以我國有箕子遺風,文物禮樂比擬中華。今別作諺文,舍中國而自同於夷狄,是所謂棄蘇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豈非文明之大累哉”。崔萬理等人的主要意思,就是漢字不僅是世界上最高雅的文字,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文字;其它周邊民族所創造的文字都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夷狄之末技;朝鮮民族仰慕和追隨漢文化,自應完全使用漢字,而不應創製自己的文字;如果創製自己的文字,那就等於背離了優秀的漢文化,而自甘墮落到夷狄中去了。把自己的文字貶成是“螗螂之丸”,把漢字捧成是“蘇合之香”,一方麵是朝鮮對中華文化的無比仰慕和傾心追隨,另一方麵“若流中國,或有非議之者,豈不有愧於事大慕華”,害怕中國非議,

後來的燕山君,一個公認的朝鮮暴君,則更是走向了極端的極端。因為有人說他充滿殘暴和血腥的詔書是用朝鮮文字寫成的,他竟下令禁止教學朝鮮文字,並把用朝鮮文字寫成和譯成的書都集中起來燒掉,使用朝鮮文字及知情不報者都將受到嚴懲。如果不是出於對本民族文字的刻骨輕視,恐怕即使是暴君,也不會做出這種事來。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不是崔世珍編著了一本名叫《訓蒙字會》的書,恐怕日後的朝鮮就算想廢止漢文,恐怕也非常困難。因為在這本書中,所收的三千三百六十個基本漢字下麵,附有用朝鮮文字撰寫的注釋,即使有暴君的高壓,朝鮮文字在漢字的庇護下,得到了死裏逃生的機會。

在後來的好幾百年裏,訓民正音仍然沒有流行起來,使用的範圍非常有限,隻限於兒童和婦女使用。寫便條或家書還是可以的,但正規文書就一定得用漢字書寫。當時的王室,士大夫或學者是非常鄙視訓民正音,用訓民正音寫的文章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讓人當笑料的(就如中國古代寫白話文一樣會讓人嘲笑),人人都還是以會寫漢字為榮。

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1910年倭寇吞並朝鮮,倭寇壓製訓民正音,在學校推廣倭語。本來不是太流行的訓民正音,一經倭寇的壓製,就觸動了高麗人敏感的民族自尊心,開始有人大力提倡和推廣起來(逆反心理是有的,你讓我學習倭寇文,我偏要學訓民正音)。覺醒的民族意識把矛頭也對準了漢字,但還沒完全滅絕漢字,訓民正音和漢字還是可以並排流通的。

1945年8月朝鮮半島光複,但分裂為南北韓。因為高麗族一直都沒有真正的獨立過,一直都需要依附於中原王朝,後來還淪為了倭寇的殖民地。獨立後,民族的自尊心特別敏感,凡是當過高麗老大的,蹂躪過高麗的都特別仇恨。可以理解,解放後的中國人自尊新也特強,對以前欺淩過中國的列強鐵別仇視。就這樣,使用漢字也讓敏感的高麗人感到恥辱,兩個新興的民族國家都開始了廢止漢字的運動。在國家機器的推動下,流行了兩千的漢字在朝鮮半島遭受重創。

在廢止漢字方麵做得最絕的還是朝鮮,在1948年和1954年兩次廢除漢字,不允許夾用漢字,現在的朝鮮文已經是純朝鮮文了,而南韓還好一點,可以夾雜少許漢字,後來在朝鮮戰爭後,和中國敵對的時候一度禁止漢字的使用,到了70年代又慢慢放開了。

又說遠了,回到漢字上來吧。現在韓國又出現了漢字的複興運動。原因有兩個,一、你高麗族不是很自大嗎?認為自己的祖先很優秀嗎?你要了解你的祖先,就必須得學漢字。因為高麗人的曆史資料全部都是由漢字記錄的。韓國人也有自己的家譜,要想續家譜,總不能一半是漢字,一半是訓民正音吧。二、拚音文字也不是那麽的盡善盡美,總還是有表達不清的時候。高麗語言和漢語一樣,有很多同音字,用漢語舉個簡單的例子吧。綿羊和綿陽如果用拚音來寫的話(mian yang),都是一樣的,我們根本不知道它是什麽意思。高麗人就有這樣的苦惱,遇到同音字要根據前後的內容來推測它的意思,如果是路標的話,就兩個字,沒有前後文字來推測它到底是綿羊還是綿陽。一個韓文發(Kang)的字,既表示“薑”字,又表示“康”字、“江”字,到底是什麽字?要根據前後文的意思而定。多痛苦啊,就像我們今天看中國小學生用拚音寫的日記一樣痛苦。

2005年2月9日,韓國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務文件和交通標誌等領域,全麵恢複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中國漢字和漢字標記,以適應世界化的時代潮流。並且提出了《推動漢字並用方案》,為了發展韓國的傳統文化,促進與東亞漢字文化圈國家的積極交流和推動韓國觀光事業的大力發展,將目前完全使用韓國文字的公務文件改為韓、漢兩種文字並用,以解決韓文難以清楚的表明漢字含義的曆史難題。

漢字的興衰沉浮,也就中國和東北亞曆史恩怨情仇的興衰沉浮。

(網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handraGupta 回複 悄悄話 曆史的脈絡大體是對的,但在細節上信口開河甚至胡說八道的成份太多,且通篇文章泛濫著盲目的大漢民族主義的無知與狂妄。舉個例子,朝鮮民族根本就不是什麽"通古斯種",同女真和日本的關係也不比其同漢藏係諸民族近多少(日本人更不是"通古斯種")。不可否認,朝鮮語同通古斯語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目前語言學界--除了某些善於往自己臉上貼金的韓國"語言學家"(其實很多中國的"專家"們也在幹相同的事情)--並未將朝鮮語歸入阿爾泰語係通古斯語族。近年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在代表父係祖先的Y染色體上,朝鮮人當中至少有40%同北方漢族很接近,剩下的40%為朝鮮人和日本人所獨有(但這部分仍然同北方漢族存在較近的親緣關係,至少比其同北方通古斯人的主體以及日本人的半數近得多),最後的20%才同北方通古斯人的主體較接近。即使在人類學意義上的通古斯人(滿,錫伯,赫哲,鄂倫春,等等)當中,其Y染色體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同北方漢族接近,特別是在南方通古斯人當中(比如滿族,其Y染色體至少有一半同北方漢族存在近親關係)。
dressup9 回複 悄悄話 難怪有個韓國小夥子一個勁討好我,讓我教他中文,原來是這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