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林彪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是中美兩國人民的福氣

(2010-04-17 13:44:40) 下一個

1948年10月23日,林彪致電各縱及東北局、軍委:“各級幹部,每次攻擊之前均須走在部隊的前麵,迅速偵察地形。指揮員勇敢積極的標誌,是肯自動走在部隊的前麵,親自偵察地形和布置攻擊準備,但不是指隨便暴露目標,或在部隊衝鋒時也跑在前麵,這僅是個人勇敢,對戰鬥指揮無大益處。”林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要求下級做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了。林彪這種“肯自動走在部隊的前麵”的舉動有記錄的就有多次:如長征時在打青石嘴敵人的騎兵前,林彪行軍在所有部隊包括前衛團之前,緊跟在軍團偵察隊後,身為軍團長卻走在師長、團長、營長、連長之前麵,結果把敵人的騎兵消滅在渾然不知中;在陝北東征前,當時上有毛澤東,彭德懷,下有參謀長左權、紅一師長陳庚、紅二師長陳光,還有平級的紅15軍團軍團長徐海東等,可是隻有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親自先到黃河邊偵察,為東渡黃河選擇渡河點,此時中央甚至還沒有決定東征。在平行關大戰前,林彪比部隊後出發,但卻急速追趕部隊,結果卻在部隊到達平行關前已經叁次化裝偵察了地形。在這些重要的關頭,林彪都表現出這樣的超前意識。這種舉動在高級指揮員中不說元帥,就是大將中也並不多見,這是林彪常打勝仗的重要原因之一。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條,它可使“遭遇戰”的結果完全不同。這也是為什麽在抗日戰爭初期,同樣是遭遇戰,115師是襲擊敵人,129師(771團)卻是被敵人襲擊。林彪當115師師長時,115師總是主動去打擊敵人,林彪負傷離開後,115師就被動挨打(陸房戰鬥)的重要原因。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前,如果彭德懷也有林彪那樣的超前意識,能在部隊出國前去實地勘測地形(而不是去與金日成會談),為美軍選擇一個好的墳場,精心組織戰役,那麽第一次戰役很就很可能由“遭遇戰”變成“伏擊戰”,“擊潰戰”變成“殲滅戰”,整個朝鮮戰爭的結果都可能改寫!

因此,如果林彪到朝鮮,他不會輕易的把開始敵我雙方的 “遭遇戰”打成擊潰戰,而是把它打成殲滅戰。林彪1934年在黃陂,1937年在平行關和廣陽都把“遭遇戰”都打成了殲滅戰! 林彪是個經常創造奇跡的人,在別人看來應該是無準備的遭遇戰, 到了林彪那裏往往成了精心組織的殲滅戰, 差別在於戰前的思考和準備,在於指揮員的超前意識。在朝鮮戰爭1-3次戰役,特別是第一次戰役,美軍根本不知道我軍已經參戰,驕傲自大,盲目冒進,疏於戒備,與抗戰初期的日軍非常相似,當時遭到打擊後也是驚慌失措,一瀉不止,比日軍表現差遠了。可惜彭德懷沒有很好的認真籌劃,利用這個時機給敵人以殲滅性打擊,打成了擊潰戰。幾個回合下來反被敵人摸索出我軍的規律和弱點,在第4、5次戰役中,敵人是有組織的撤退,這時的仗就不好打了。如果彭德懷也能象林彪在抗戰初期打日軍那樣,初戰時就進行認真細致的組織和籌劃,完全可以在敵人還沒有了解我軍特點的情況下徹底打敗敵人。

運動戰的水平

毛澤東的將領都比較擅長打運動戰,粟裕是他們當中打運動戰比較出色的戰將,他的主要特點是在戰場上轉移兵力,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粟裕這一套玩的的很好,但與林彪比較就會發現,粟裕打的運動戰,如蘇中“七戰七捷”、孟涼崮戰役,萊蕪戰役,直到淮海戰役,他的運動戰最後幾乎都打成了“陣地戰”,粟裕是通過 “運動”進行兵力轉移和集中以取得戰場局部的兵力優勢,在絕對優勢的兵力下用“陣地戰”消滅敵人,是一種“運動陣地戰”,很少有真正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戰例。林彪則不僅有粟裕那樣的“運動陣地戰”,更有徹底的“運動戰”。即不僅在“運動”中完成兵力轉移和集中,最後還要把敵人消滅在運動中。林彪在抗大當校長時就說過“要勇於窮追。因為把敵人打垮以後,追擊是解決戰鬥,擴大戰果,徹底殲滅敵人最關鍵的一著”。林彪是有意識的把追擊戰看作是“徹底殲滅敵人最關鍵的一著”,就是要努力把敵人消滅在運動之中。林彪的“叁猛戰術”中的“猛追”和“叁種情況叁種打法”,其實質都是強調要抓住機會把敵人消滅在運動之中。粟裕之所以把運動戰都打成“陣地戰”,主要是他還缺乏消滅敵人於運動中的指揮意識。

假如林彪到朝鮮,美國人就慘了

要獲得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戰機, 指揮員就必須有意識的去創造。林彪創造這種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戰機的方法就是強調運動的“突然性”或“速度”。林彪特別重視速度,善於利用速度。林彪一身多次出現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去打擊敵人的戰例。在紅軍時期打宜黃,開始強攻硬打打不下來,傷亡不小。後林彪設計有意放一條路給敵人逃跑,結果一半的敵人跑出城被林彪指揮的部隊追垮後一網打盡,原本是一場“陣地戰”卻被林彪打成了“運動戰”。在長征中的遵義大捷,吳奇偉的2個師也基本是被林彪的一軍團用“突然性”打亂了陣腳又被“快速”的追擊追跨後在運動中消滅的。在遼沈戰役中,打廖兵團,打沈陽,都是林彪有意識的用“速度”去追求“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典型戰例。在湘南起義的“二打耒陽”中擊潰敵人一個團,在大渡河指揮部隊晝夜兼程都是用速度去打擊敵人。

林彪一身多次出現用速度打擊敵人的戰例,而粟裕等將領一次也沒有,這絕不是偶然的,說明對“運動戰”、對“兵貴神速”林彪比其他人的理解要深刻和到位的多!林彪不僅要用“速度”追上敵人,還要用“速度”去消滅敵人。因為 “速度”可以使敵人來不及組織降低敵人的作戰效率, “速度”可以使敵人來不及構築工事,以便消滅敵人於運動之中,減少作戰時我方的傷亡,“速度”可以造成敵人的錯誤判斷, “速度”可以使敵人驚慌失措兵敗如山倒! “速度”在林彪這裏就是戰鬥力!這就是對“兵貴神速”不同層次的理解!這就是指揮藝術上的不同境界!

如果粟裕到朝鮮,由於我軍在朝鮮的兵力遠超過敵人,我軍在各個方向都有優勢兵力,幾乎無需再通過轉移兵力來取得局部戰場的兵力優勢,這使粟裕在 “戰場上轉移兵力,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特長無從發揮。因此,在朝鮮我軍麵臨的問題不是如何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問題,而是在兵力遠遠超過敵人的情況下如何迅速消滅敵人。因此,粟裕如果在朝鮮,他也將和彭德懷一樣(可能比彭德懷做的好)能夠包圍敵人,但他那種“運動陣地戰”卻很難迅速消滅敵人,就象在淮海戰役上打黃百濤兵團、黃維兵團和杜律明兵團一樣。在國內,不論打多長時間和付出多少犧牲,靠著老百姓的小車維持物資供應,靠俘虜補充自己傷亡,最後總可以消滅敵人,但如果是在朝鮮,麵對有火力和空中優勢的美軍,粟裕的“運動陣地戰”在不能迅速消滅敵人的情況下,就很可能被敵人逃脫,甚至反被敵人打敗。

但是,任何軍隊包括美軍隻要遭到象廖兵團那樣的迅速分割和猛烈打擊都一樣會徹底完蛋。因此,從指揮藝術和特點來說,隻有林彪到朝鮮,我軍才有可能徹底打敗美軍。其他將領到朝鮮在軍事上最多隻能打成現在的平局。當與強大的敵人交鋒時,就可以看出,林彪在戰役指揮上的水平明顯高於其他將領,是一個質的飛躍。

在朝鮮戰爭1-3次戰役,美軍一旦被抓住包圍後,林彪也會象打廖兵團一樣立即進行分割圍殲,打亂敵人的建製和指揮,不會給美軍組織防禦的時間和機會,林彪可利用近戰、夜戰和短兵相接的肉搏使敵人的空中優勢和火力優勢無從發揮。就象他在遼沈戰役中打廖兵團,在平行關和廣陽打日軍一樣,敵人的優勢火力很難發揮出威力,再多的飛機也無法支援地麵作戰。在敵人被打敗後,林彪也會象打遼沈戰役中打錦州,打廖兵團,打沈陽,打營口一樣,連續作戰一氣嗬成,一口氣把美國人趕下大海。

林彪因病(在49年打衡保戰役時就已經病的躺在擔架指揮戰鬥了)未能到朝鮮指揮抗美援朝,可以說是美軍的福氣,否則,林彪二叁下就把美國人徹底的趕下了海,它還不羞死?對中國人民也是福,因為如果美軍輸的太慘,為了不失去“自由世界領袖”的尊嚴,它必定會惱羞成怒,悍然向中國丟原子彈。那樣中國老百姓就慘了,中美兩國人民將世代結仇,對大家都沒有什麽好處。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林彪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是中美兩國人民的福氣。

網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amsyrny 回複 悄悄話 兩條腿可能運動不過四個輪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