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盤繞13條金龍的太和殿龍椅(組圖)

(2010-03-15 14:00:37) 下一個


“沒有到過故宮,就等於沒有到過北京;而沒有親臨太和殿一堵‘龍椅’的風采,也就相當於沒有來過故宮;即便來到過北京故宮博物院,見到過金鑾殿的雕龍金漆大椅,又有多少人能了解它身後的故事呢?”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古代家具保管與研究的胡德生研究員,曾經在十多年的時間裏專門負責太和殿寶座的保管與維護的研究工作,在旁人眼裏“遙不可及”的宮廷之物,對他來說,卻有著無比親切的感覺。對於現在端放在太和殿的髹金漆龍紋寶座,外界曾有不少傳言,而它究竟是康熙朝的寶座,還是後來翻修的仿造品?寶座上的龍紋與寶座後屏風的龍紋,是一致還是截然不同?曾經在太和殿裏擺放了43年的袁世凱寶座是什麽樣子?現今寶座的位置又是不是如傳說中所言,正好處在北京城的正中心呢?在對胡德生的專訪過程中,我更像是在聆聽一個個似遠而近的故事;也正是在這些故事當中,一個金光籠罩下活靈活現、生動無比的“龍椅”初露端倪。

龍椅 寶座 皇帝 寶座 皇帝寶座



八個人抬不動“龍椅”的一個底座

說起故宮,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幾乎無人不曉,它是明清兩代紫禁城乃至全中國最高、最大、地位最尊的一座宮殿,它是天的象征,是皇帝登基、大婚和命將出征,舉行隆重典禮的地方。而走入太和殿,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張造型、裝飾都極盡華麗的雕龍金漆大椅,它就是皇帝的寶座。“此類寶座在故宮至少也有三十多個,大都擺放在宮廷正殿明間的中心或顯要位置。太和殿寶座單從髹漆來看,就屬於最高檔次的禮製用具,也成為了當時紫禁城裏乃至全國最高大的家具。”胡德生告訴記者,寶座多單獨陳設,很少成對,而且一宮一樣式,絕無雷同。在寶座背後一般還要放置較大的帶座屏風,兩邊放有香筒、香爐等器物,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據胡德生介紹,太和殿寶座下麵是平台,為楠木製作,外髹金漆,四周圍宮殿基座形式,鑲嵌有大量寶石。“每次到太和殿,人們隻能看到七級台階之上的寶座以及屏風,誰能想像到平台下麵的景象?”聽到這話,不由勾起了記者的好奇,是啊,那個碩大無比的台子下麵是什麽樣子的呢?“挪開寶座本身以及底座,掀開地毯,就會發現台子下麵是空的,共有 20多個小格子,彼此以木板相隔,互不相通,形成了牢固的支架,以支撐巨大的寶座及屏風。”

胡德生繼續向記者介紹著,平台之上的寶座通高 172.5厘米,座高49厘米,座寬158.5厘米,座前腳踏高30厘米,寶座有一個“圈椅”式的椅背,由金絲楠木製成,上麵雕有形象生動的蟠龍,從中間向兩側扶手處逐漸走低,而靠背背板平雕著陽文雲龍。整個寶座從上到下每層都有相應的裝飾紋樣,共有13條金龍盤繞。寶座並不直接放置在平台之上,在平台上先放置一大一小的兩個底座,底座之上才是寶座。“第一次負責維護太和殿的經曆令我至今難忘,當時沒有想到太和殿的寶座那麽沉,被我叫去的八個小夥子,居然很難搬動寶座下比較大的那個活動底座,後來其中一個小夥子的腳趾,就是那次被那個底座砸成了粉碎性骨折。”

現太和殿寶座乃明嘉靖朝遺物

坊間有很多關於寶座來由的說法,最常見的當屬認為現在太和殿寶座是康熙時期的寶座,理由自然是太和殿在明崇禎年間被大火燒毀,直至清朝康熙年間才得以重建,而其寶座、屏風應當也就是康熙時期的遺物。“康熙時期的確對太和殿進行了重建,在此期間新製了寶座和屏風的說法應當是正確的,但是事實上,在屏風和寶座二者中,隻有屏風是從清朝一直保存至今的,而原寶座在袁世凱複辟時,應當已經被毀掉了。”聽到胡德生這樣的介紹,記者不免疑問,那現在擺放在太和殿的寶座又是從何而來呢?

“袁世凱複辟時,為自己仿作了一個全新的紫檀木寶座,直到1958年,故宮博物院決定撤換掉與太和殿整體並不協調的袁世凱寶座,但是當時卻苦於無法找到合適的寶座陳設,其他宮殿的寶座尺寸太小,仿製吧,也得有圖樣啊。”胡德生告訴記者,某天家具庫匯報那裏存放著一隻破舊不堪的椅子,懷疑是個寶座,當時的故宮專家朱家先生親自前往觀察、考證,後推斷認為這個寶座是明代嘉靖年間曾經撤換下的一個太和殿寶座,並確定以此寶座殘件為基礎進行恢複工作,後由劉炳森先生繪製圖樣,由13位專家耗時一年多於1964年9月終於修複完成。“因為寶座是根據殘件恢複的,而殘件是明嘉靖朝遺物,因此恢複後的寶座自然是明朝的風格和樣式,與寶座後由清朝保留下來的屏風風格呈現不同,這從寶座和屏風上的龍紋和雲紋能夠十分清晰地分辨出來。”

“說起屏風,太和殿的屏風也與眾不同,一般寶座後的屏風多為3扇或者5扇,而惟獨太和殿的屏風多達七扇,按照陰陽五行的說法,偶數為陰,奇數為陽,‘九’是陽數之極,隻有皇帝才能使用。”胡德生稱,在太和殿中按理說屏風也應該用9扇才更為合適,但是9扇屏風無論如何都很難達到理想效果,於是稍作變通,使用了7 扇,以顯示太和殿地位的與眾不同。“有人說,太和殿屏風也是明朝風格,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錯誤。”據胡德生的詳細分析和介紹,太和殿的寶座和屏風風格當屬一明一清,而這一點是我們普通人即使在太和殿現場也很難看得出來的。

袁世凱複辟寶座原是“狗尾續貂”?

古有俗語:帝都北京的中心在紫禁城,紫禁城的中心在太和殿,太和殿的中心在皇帝的蟠龍寶座之下。胡德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笑稱這是個傳說,“但從地圖上看,北京似乎的確是從中軸線的中心,也就是紫禁城的中心發散開來,不過即便傳說是真,現在的寶座位置也應該在北京正中心往北兩米處。”為什麽現在的太和殿寶座位置不再是北京城的中心?往北兩米又是怎麽回事?

“這一切還得從袁世凱說起。”據介紹,1915年民國大總統準備複辟帝製,要在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而其希望自己的“洪憲王朝”有除舊布新的氣象,不想完全承襲已經覆滅的清王朝的一切舊製。他在太和殿裏裏外外大肆整修一番後,對象征帝王集權的寶座也予以更換。 “從1915年到1958年放置在太和殿的袁世凱寶座也是很有意思的,他的登基寶座是一把頗具西洋風格的高背大椅,據說是因為袁世凱身長腿短,因此這個寶座椅背很高,座麵很短,椅背上還用白緞繡成一個袁世凱設想的‘中華帝國’的國徽,整個寶座做工十分粗糙,白緞年久破裂後,裏麵裝的竟然是幹草。據傳,就在袁世凱準備登基的前期,看到寶座上方的軒轅鏡,而據傳這個龍嘴下麵叼著的晶亮圓球,可以分辨真假天子,袁世凱由於心虛害怕軒轅鏡會掉下來砸死自己,於是下令將龍椅往後移了兩米。後來雖然更換了袁世凱的寶座,但位置並沒有挪回,因此,現在再來太和殿,就會看到軒轅鏡垂直下方是平台的台階前沿,而不是寶座的位置了。”胡德生笑笑,“這麽看來現在太和殿寶座的位置自然應該是北京城正中心往北兩米了。”至於那張於1958年撤下的袁世凱寶座,據介紹後來被故宮博物院撥交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收藏,陳放在慈禧陵的隆恩殿內。

【名詞解釋】

髹金漆:髹金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木頭上打金膠,用金箔往上貼,然後壓勻,稱作貼金(一般貼金兩到三遍)。另一種是把金磨成粉,調成糊狀,刷在家具上,成為罩金。這兩種方式最後都要在外麵再罩一層清漆,裝飾出來的家具成品在效果上沒有分別,但是都不會像普通的漆器一樣出現斷紋。鑒定漆器家具的一條重要依據,就是看漆器的斷裂痕跡,因為漆曆久必斷,所以根據其痕跡特點可以判斷漆麵的年代。此外,從髹漆方式來看寶座,最高等級的是通體貼金寶座,其次是畫金花紋寶座,沒有花紋的是最低檔的,一般會擺在寢宮裏,作為非禮製建築中的禮製陳設,設而不一定用。

【寶座諧趣】

-據曾經有幸坐過太和殿龍椅的人說,這把寶座雖說精美絕倫,卻是 “世界上最不舒服的椅子”,想來龍椅上盤繞的13條金龍,也是摸不得碰不得的,坐起來自然不很舒服。但據故宮專家胡德生介紹,據考證,從前皇上坐龍椅的時候,三麵都有墊子,而不像現在隻有座麵上有墊子。由於三麵墊子的遮擋,當年的大臣們雖然離龍椅近在咫尺,估計也很難看到龍椅上的龍紋。

-1958 年故宮博物院對外開放,據介紹當時的觀眾可以進入太和殿,但不能上到放置寶座的平台。人們當年為了一睹太和殿寶座真容,來者幾乎人人皆進太和殿一遊,結果人們邁步進入太和殿,門內位置的漢白玉,竟然被遊客的鞋底磨損了1寸的深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人們就隻能在太和殿門外的欄杆處看看寶座了。

-故宮陳設在各殿的寶座或木製家具,其材料部分會存放長達100年,才正式被用於製作,存放時間比較短的也要放置二三十年,再加上皇家本身選料精良,也成為這些古代木製家具很少會有裂痕的原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