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事訓練

挖防空洞
《戰時體製下的日本婦女團體(1931-1945)》一書以女性為研究對象,涉及戰時日本婦女社團活動的方方麵麵。其次,是從性別立場與視角,即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人格的立場反思戰爭與性別、民族與性別、國家與性別的關係,分析戰爭這一特定曆史時期日本婦女和婦女團體的地位和作用。最後,凸現中國女性研究者的學術立場。如作者自言:作為一名侵略戰爭受害國的女性研究者,可以擺脫日本學者難以跨越的民族感情的羈絆,生動而全麵地再現曆史的過去。同時,作為一名侵略戰爭受害國的女性研究者,也更有責任對戰爭期間日本婦女團體進行深入的探討,總結曆史的慘痛教訓。
其學術價值,除了研究視角上獨具特色以外,還在以下三個方麵值得關注:
一是真實地反映日本戰時日本婦女團體演化的整體麵貌。作者建構了兩條線索並行的論述框架。第一條線索是按照時間先後、展開記述的縱向線索,分成昭和初期、“九·一八”事變、全麵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等4個時期,探討不同時期日本婦女團體的不同狀況和特點。第二條線索以民間和官方兩大類婦女團體的互動關係為中心,對下述問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這些問題包括:在日本走向近代化道路中受歐美進步思想影響而新興的民間婦女團體,如何在侵略戰爭期間變節轉向而走向衰亡,官方婦女團體又如何在為虎作倀中迅速膨脹,吸納眾多會員而一統婦女界;主動與被動加入官方團體的日本婦女,如何通過有組織的活動,間接或直接為侵略戰爭服務;本應以實現男女平等、爭取婦女權益為目標的婦女團體,如何淪落為軍國主義侵略戰爭機器不可缺少的構成部件,等等。選擇戰時體製下日本婦女團體這一學術界涉足不多的領域進行研究,作者需要具備敢於探索的勇氣,因為這實在是不下功夫則難見進展的繁瑣工程。為了真實再現真相,作者利用赴日學術考察的機會,不辭勞苦,奔波於各大圖書館之間,查閱了大量戰時日本婦女團體出版的機關雜誌、婦女領導人在當時發表的文章和演講,以及戰後出版的回憶錄等。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僅就材料的搜集、翻譯、耙梳和整理而言,《戰時體製下的日本婦女團體(1931-1945)》為中國的日本史研究作出了有益貢獻,並為今後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井下挖煤
二是在理清事實的基礎上,對戰時婦女團體的各類活動進行思考和客觀公正的評價。作者肯定了昭和初期日本民間婦女團體的進步作用,但也指出:在戰爭到來之際,民間婦女團體的婦女運動領導人把進入政府部門、參與製定國家方針政策看作是婦女解放、提高婦女政治地位的一個重要途徑。從加入政府公職開始,婦女運動領導人從體製的對立麵,站到了體製內部。她們所領導的婦女團體和婦女運動也在體製中蛻變、變質,不但喪失了原先的鋒芒和銳氣,最後竟然與侵略者當局沆瀣一氣,成為體製最得力的支持者和堅實的後盾。因此,婦女運動領導人以及民間婦女團體的“轉向”是對近代以來婦女解放運動目標的背叛。戰爭期間成立的以國防婦人會為代表的法西斯主義婦女團體隨著戰爭的擴大和持久而得以發展壯大,婦女們開展了包括慰勞官兵資源回收、愛國儲蓄、生活更新、女子挺身、家庭報國等“後方奉獻”活動。普通婦女在戰時官方婦女團體的組織和領導下,身不由己被卷入戰時體製,最終成為日本軍國主義欺壓、殺戮弱小民族兄弟姐妹的幫凶。作者在大量史實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日本婦女和婦女團體參與戰爭體製既有被動的一麵,也有主動的一麵;她們既是侵略戰爭的受害者,又是侵略戰爭的加害者;日本婦女和婦女團體雖然不是發動侵略戰爭的決策勢力,但對侵略戰爭的肆虐也負有應予反省的曆史責任。

飛機製造廠裏幹活兒的女生
三是揭示各種曆史要素之間的內在聯係。在對日本女性團體興起的原因進行研究之後,作者提出:近代的日本女性史受近代和傳統兩大因素雙重作用。一方麵,明治初年文明開化期間,在西方進步思想影響下,日本女性接受了自由民主、博愛幸福、男女平權的思想。近代以來日本婦女參加自由民權運動、發起女權主義運動、爭取婦女參政權運動均為歐美近代進步思想浸潤的結果。另一方麵,以父權家長製為特征的家族製度、近代天皇製、賢妻良母主義、國家主義等傳統因素,也製約著日本婦女的思想和行為。這些因素是導致日本婦女團體淪為法西斯主義幫凶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戰時體製下的日本婦女團體(1931-1945)》的出版有其特殊的現實意義。“讀史早知今日事”。雖然我們不能利用曆史的經驗和教訓來解決現在的問題,但作者對戰爭期間日本婦女團體的研究以及對日本婦女戰爭責任問題的思考,有助於加深我們對當今日本社會的了解和認識。

軍事訓練

生產軍火



一千名女性每人一針,在白色棉布條上繡出圖案,據說可以避彈

母親們將自己的孩子送上前線,支持他們去殘殺鄰國無辜生命,認為自己是在為國家盡力效力

為了激發鼓舞士兵們的戰鬥意誌,婦女們在街頭積極收集縫製的“千人針”準備贈送給士兵

所有的日本將兵身上都會有一片妻子在街頭拉人縫製的護身符“千人針”,這是由一千個過路的陌生人縫製的

為了解除出征士兵的後顧之憂,為了激發鼓舞士兵們的戰鬥意誌,很多年輕的女性積極與即將出征的士兵舉行婚禮

許多年輕女性響應號召去了滿洲嫁給滿蒙開拓團青年,圖為滿洲國防婦人會員參加大陸的”花嫁”(花嫁是新娘)

國防婦人會把支持國家的戰時體製看作高尚的事業,對戰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31年,日本關東軍對中國東北發動了全麵戰爭,並在當年占領了中國東北。井上千代子是大阪步兵第37連隊所屬的井上清一中尉的新婚妻子,為了勉勵出征中國東北的丈夫,使之無後顧之憂地安心作戰而自殺身亡。這件事在當時被報紙、雜誌被廣泛宣傳,一時成為舉國皆知的愛國“烈婦”典型。

國防婦人會的口號是“國防從廚房開始”,統一的服裝是象征著家庭主婦日常生活的白色圍裙,身上斜背白色寬帶,上書大日本國防婦人會

日本國防婦人會伴隨著日本侵略擴大化而急速發展起來。會員數急劇擴大,一年後發展到10多萬,兩年後發展到60萬。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麵爆發。日本國內婦女團體的活動更加活躍,國防婦人會的人數由盧溝橋事變開始前的458萬人,發展到最後接近1000萬人,成為一個規模極其龐大的婦女組織

國防婦人會的婦女們送自己的孩子出征,把支持國家的戰爭看作高尚的事業

正在工廠做工的年輕女學生

學校的教室成為了軍需工廠

學校的學生被組織起來參加義務勞動

1944年婦女雜誌的封麵,展現了婦女勞動的現狀

用竹槍代替進行訓練

參加軍事訓練的婦女

女學生在進行投擲手榴彈的訓練

婦女會員在進行射擊訓練



1931-1945年這段長達14年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的曆史,對於中日兩國來說均屬最能驗證民族性格的非常時期。研究戰時的日本曆史,有助於深入了解日本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昨天,審視今天並預測明天。在諸多有關戰時日本曆史的研究中,胡澎博士的《戰時體製下的日本婦女團體(1931-1945)》因其“性別”的角度而別開生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