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少帥張學良身後的12個謎團(組圖)

(2009-06-04 13:05:21) 下一個

在中國20世紀的曆史上,張學良可謂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在世時,不斷有傳奇傳出,他人走了,又丟下一串謎團。

生在馬車上:飄泊百年

張學良不是像今天的人們都出生在醫院裏,也不像與他同時代出生的東北農村娃們生在自家的炕頭上,而是出生在疾馳於荒郊野外的馬車之上。這是不是預示著他一生的顛沛流離?

他自從1931年離開東北,一直再未回過東北;1933年離開北平,1935年離開武漢,1936年離開西安,1937年離開南京,一路永別。此後,在幽居的歲月之中,更是永別一路,一直到1946年告別大陸,永別大陸。他於1993年離開台灣,也再未回過台灣,一直到終老夏威夷。可謂飄泊一生。

兩個01年:“生命的密碼”

他是世紀老人,地地道道的世紀老人。1901年出生,2001年逝世,從人生起點到終點都是01年,都是新世紀的起點。1901年他出生的那天是星期一,2001年10月15日,他死的那天,也是星期一。

誰都有生,誰也難免一死,但生死都在01年,都是星期一,均趕上千禧之年的第一年,這得多少個千年之中,多少個世紀老人之內,才能出現這樣一個101歲的老人﹖ 

兩個四月十七:過生日之謎

近年來,每到張學良過生日這天,華人世界就將目光聚焦於他。如果把這些資料聚集在一起,人們就會感到困惑,他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呢﹖

九秩壽慶於1990年6月1日舉行,張學良親自出席並講話。他妻子趙一荻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張學良是怎樣的一個人》,文中說:“今天是他的90歲生日。”

91歲華誕就更複雜了,1991年5月29日、31日和6月1日,旅美華僑先後三次為張學良舉行祝壽宴會,張學良都親自出席。《張學良年譜》記載:5月29日,做壽當天,人人要與張學良照相、握手……顯然91歲正式華誕在5月29日。

而他的百歲華誕,小型家宴卻是5月28日。

他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一般人過生日,有過公曆的,有過農曆的,不管是公曆還是農曆隻有一天。按公曆,張學良的生日是6月3日;按農曆是四月十七。顯然,張學良過的不是公曆生日。不是公曆,隻能是農曆。但1990年6月1日農曆是五月初九;1991年5月29日是農曆四月十六;2000年5月28日農曆是四月二十五。顯然過的也不是農曆。那他過的是什麽生日﹖他按什麽原則選擇過生日的日子﹖

他過生日的原則是:一般不過。要過,有一條鐵打不變的原則:絕對避開農曆四月十七和公曆6月4日。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發生在6月4日,這一天的農曆是四月十七,正是張學良生日這天。因此,張學良年輕時不過生日,有人問起他的生日是哪一天,他也總是設法回避。

後來年事漸高,不忍拂大家好意,他就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過生日可以,但要避開父親的祭日。所以,有了上述5月28日、5月29日、5月31日、6月1日、6月2日等。但沒有在6月3日以後過的,因為按中國傳統,祝壽隻可提前不可後延。

兩個“九一八”:一榮一辱

1930年的“九一八”,張學良一紙和平通電,使中原大戰各方偃旗息鼓,張學良一躍為國民革命軍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躍向權力最高峰。

1931年的“九一八”,是眾所周知的國恥日,也是張學良的恥辱日。從這天起,他失去了東北,被戴上了“不抵抗將軍”的帽子,跌入名譽最低穀。

人生榮辱如草之榮枯,並沒什麽稀奇,但榮之至,辱之極,僅隔一年,且在一個日子,恐怕並不多見。

兩個1月13日:夜幕降臨的一天和天快亮的一天

1937年1月13日,張學良被武裝押離南京,他正式地踏上了漫長的、顛沛流離的囚徒生涯,他的一切希望開始破滅,等待他的將是漫漫長夜。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他暗無天日的幽居歲月才正式開始逐漸解禁,他清楚地意識到黑夜即將過去。

第一個1月13日,對於張學良來說,是最黑暗的一天。

第二個1月13日,是他看到光明的一天。

兩個36年:72年真愛如歌,一半時間“非法” 

張學良與趙一荻的愛情故事被文學界奉為世紀經典、世紀之戀,這是不為過的,就是史學界也無疑義。1928年開始,張學良與趙一荻就成了夫妻,但1964 年以前隻是事實上的夫妻,並不合法,他的合法妻子是於鳳至。直到1964年,張學良才和於鳳至解除婚約,和趙一荻正式結婚。 

巧的是張學良與趙一荻生活了72年,以1964年為分界線,正好劃分成前後兩個36年;

1928年至1964年,屬於“非法”同居,感情至上的36年;

1964年至2000年,才是名正言順,情法相合的36年。

趙一荻與張學良“非法”同居了36年,同時代的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僅沒有人去責怪,反而人人讚頌。讚頌者並不都是法盲,但這給法律研究、社會史研究、人物研究提供了一個特殊的“案例”。

兩個45年:大陸生活45年,一去未歸鄉;在台灣被囚45年,一步未離島

1901年至1946年:張學良在大陸生活了45年,自離開大陸,即一去未歸。

1946年至1991年:張學良在台灣這45年裏,沒有離開台灣島一步。直到1991年去美國探親,張學良才算走出台灣。台灣有人說,張學良一直是自由的,不像大陸人說的那樣“什麽幽居”。既然是自由的,為什麽等到91歲才去美國走一趟呢﹖哪有一個無事可做的老人願意在一個孤島上一呆就是45年呢﹖妻子病了,不能去照顧,兒子死了,不能去看上一眼,這“自由”的含義是什麽呢﹖

兩個8年:看著都自由,實際都不幸福

1928年至1936年是張學良執政的8年。

1993年至2001年是張學良在夏威夷飄泊的8年。

兩個8年似乎都是自由的、幸福的,其間苦衷大概隻有張學良自己知道。正是這兩個8年裏,張學良的腦後長出了兩條政治“辮子”,被人抓住了。前一個8年被抓住一條,後一個8年又被抓住一條,之所以被抓住,大概都與他的自由度有關。 


兩條“辮子”:生前留下一條,死後留下一條

第一條是“不抵抗”的辮子。

第二條是不回大陸的辮子。

最近網上有一篇文章,題目是“張學良三問”,主要是抓住了這兩條“辮子”。文章說:“東北軍,奉係軍閥張學良之私家軍隊,在不到兩萬日本侵略軍麵前一退再退,一讓再讓,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內未放一槍一彈撤出山海關,將東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讓出。”“如果說撤出東三省是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的命令,那麽長城抗戰是當時中央政府之決斷,那麽背負家仇國恨的張學良將軍為何不率領我東北軍之健兒奮勇抗戰收複失地呢,不要忘記無論作為軍政首長,一名軍人,還是一名中國人,炎黃子孫都有守土保民之責。”“張學良對促成全國一致抗日確有功勞,但其曆史的汙點也同樣不能否認甚至加以美化。”

文章的第三個題目就是“張學良為什麽不願葉落歸根?”“我們一直宣傳說張學良如何愛國,那就有一點,愛國為什麽不回國﹖”

有一位美籍華人曾說:“張學良葬於夏威夷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這兩條辮子恐怕要被永遠抓下去了。第一條辮子永遠也洗不淨,東北確實是在他手裏丟的;第二條則是千古遺憾,夏威夷的墓地是他自己選的。

兩個關鍵的女人:一個是情感鴛鴦,一個是生命護衛者

張學良之所以能活到101歲,與兩位高齡女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陪伴他72年的“牢獄夫妻”,情感鴛鴦趙一獲;另一位是宋美齡,生命“護衛者”。

張學良早年風流倜儻。1925年,張學良率兵打敗了孫傳芳,首次進入上海,在上海認識了宋美齡,宋美齡當時是知名閨秀,張學良第一次見到宋美齡,立即為她出眾的氣質所傾倒,稱她“美如天仙”,約會數次,從心底裏欽佩這位“佳人”,稱她“絕頂聰明”。1928年,蔣宋結婚第二年,在北京飯店與張學良聚餐,見宋美齡和張學良談得很親熱,蔣介石就問:“你們怎麽認識的?”張學良說:“我們幾年前就是好朋友了。”說這話時,很有一種先蔣而識宋的得意之感。

張學良自己說,蔣先生沒有殺他,主要是宋美齡保了他。“蔣夫人承認我,蔣夫人管我叫Gentleman。我認為蔣夫人是我的知己,蔣夫人對我這個人很認識。”張學良曾說:“宋美齡活著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張學良認為宋美齡是中國當代了不起的女性。美國喬治城大學王冀教授曾說:“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管束歲月中,如果沒有蔣夫人的關照,我想張將軍的日子會是很難過的。對此,張將軍也是心領神會的。”

宋美齡對張學良影響很大,有保命之恩;張學良對宋美齡很信服,宋美齡對張學良很愧疚。

張學良信基督,是聽了宋美齡的話。

張學良與趙一荻舉行結婚典禮、與於鳳至辦理離婚手續,都是受宋美齡指點。



趙四小姐


張學良晚年,每次過生日幾乎都能接到宋美齡的祝福。

西安事變後,宋美齡不隻一次說過:“我們對不起漢卿!”

為何葉落不歸根

張學良為什麽沒有回大陸呢﹖有多方麵的原因。根據1991年,張學良在美國和呂正操將軍會見時說的話和他在其他場合說的,綜合起來看,主要是:

一是不願給海峽兩岸帶來麻煩;

二是不願見記者,願見老百姓,“因為我也是個老百姓”。

呂將軍問他能否提供回大陸的日程,張將軍說:“我得回去跟李登輝說一說。東北是我的老家,我到大陸看看眼睛,如果他不反對的話,我就告訴你們日程。”

後來,張將軍捎信說,“我的眼睛最近好多了,暫不回去”。

據張學良的東北同鄉、台灣前“立法院院長”梁肅戎透露,有一次外界報道張學良有意赴祖國大陸,台灣當局便通過渠道告知,希望他最好不回去,張學良的大陸行因此作罷。這是第三條原因。

四是晚年身體確實不好。在異國他鄉安度晚年之時,張學良雖然非常適應夏威夷的環境、氣候,生活得舒適、悠閑。但是,他多次表示希望有一天在身體狀況許可的情況下,以老兵的身份回東北與鄉親敘舊。

還有沒有其他原因,那就是謎團了。最大的謎團是:他為什麽親自在夏威夷選定墓地﹖也有“難言之隱”﹖

西安事變:他說了究竟能傷害誰

1990年日本NHK記者采訪張學良時曾有過如下一段對話。

日本記者:“蔣介石先生在西安會見了周恩來先生,當時張先生您在場吧﹖”

張學良:“你問到這個事情,很尖銳的事情。我簡單說一句話,就是請你不要往下再問我這個事情。不單是我在場,周恩來見蔣先生是我領他去見的。”

日本記者:“您現在能不能稍微講講當時談話的內容?”

張學良:“對不起,我不能往下講。我很不願意回答這個主要的問題。簡單說,請體諒我的苦衷就是了。”

日本記者:“宋美齡的回憶錄中寫了當時宋子文、宋美齡和周恩來三人會談的情況,您知道他們都談了些什麽嗎?”

張學良:“當然知道,我就在那裏。關於談話的內容,對不起,我不能講。當然我也能找個借口,說我忘了,但我不能那樣講。”

“我不太想回答這個問題,請你們體諒我的苦衷。因為你們兩位這麽誠意地問這件事情,我簡單答兩句話:一個是這件事情不應該出自我的口,從我口裏說出來就成了自誇自滿了,我不想讓別人誇獎我,另外我也不想為自己辯護;二是我也不願意傷害人,如果我在這裏全都說了,就會傷害許多人。”



(左起)張學良、於鳳至、宋美齡、蔣介石


從張學良的這些話可以看出:

1.關於西安事變,仍有外界至今不知道的“重大機密”,張學良有話沒說。

2.這些“機密”的知情者隻有張學良、蔣介石、周恩來、宋子文、宋美齡等5人。

3.這些事情公布之後,肯定會傷害某人的人格。

4.受傷害的人不是一個人。

5.這些“機密”不會傷害張學良本人。

那我們可以運用排除法來分析。根據張學良晚年曆次公開談話,和接近張學良的人透露出的觀點:張學良佩服周恩來,對周恩來評價很高。他說“中國現代人物我最佩服周恩來,我最佩服他。這個人我倆一見麵他一句話把我刺透了,他也相當佩服我。”他“肯定是個相當高明的人物,反應快,對事情的理解很深,對談話的反應極其敏感。他話不多,但卻常能一語中的,見識非常廣。因此我們第一次見麵就很對脾氣,像老朋友一樣彼此敞開了胸懷”。

如果根據張學良對周恩來的評價分析,受傷害者不大可能是周恩來。不是周恩來,不是張學良,那是誰呢﹖

為什麽選定2002年

選定2002年公布張學良口述曆史和個人保存的資料,是張學良自己選定的。

之所以要選定2002年,隻有他自己最知道。從現在披露的情況看他從來沒有談及,或談了現在還沒人披露。

他選定公布的時間不是倉促的選擇。他之所以選定2002年,一定與公布的內容和他作出選擇的當時仍然在世的人有關。

首先看將公布的是什麽內容。其內容一定是他所親身經曆的,與他有關,而且包含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容,並具有一定傷害性。什麽內容能既具有神秘性又具有傷害性﹖那就是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主要是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問題。西安事變後,內戰停止了,和共產黨也聯合了,也一致對外了,所以不具有什麽神秘性和傷害性;如果蔣介石對共產黨背信棄義,根據當時國共兩黨的關係,共產黨會予以揭露,保密不了,所以涉及到共產黨的事也不大可能。

那就是張學良和蔣介石之間的問題和國民政府軍政改組問題。

蔣介石一定是背信棄義了。

在什麽地方背信棄義了呢﹖當時談的內容最有可能的:一是張學良在國民政府中的職務問題,比如指揮或參與指揮全國軍隊抗戰等,而且蔣介石點了頭,宋氏兄妹擔了保;二是國民政府軍政改組問題,如調整何應欽等“親日派”的職務或削減他們的權力等。

蔣介石背信棄義,扣押了張學良,張學良的存在就對蔣介石構成巨大威脅。因此,蔣介石對張學良幾次心起殺機。

張學良說:“我的沒死,關鍵是蔣夫人幫我。蔣先生是要把我槍斃了,(這事)我不知道,這個情形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一個東西我才知道。”(即美國公使寫的東西)“他寫道,‘宋(決不是宋子文)對蔣先生說,你對那個小家夥(他們都管我叫小家夥)要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走開台灣,我把你的事情都給你公布了。 ’這句話很厲害。”“她說他西安事變,她說他不要金錢,他也不要地盤,他要什麽,他要的是犧牲。”

選定2002年公布自己的口述和保存的資料,是張學良在1996年前後決定的。當時,知道這些核心秘密的5個人已經走了3個,隻剩他和宋美齡兩個人健在。那麽,選定2002年主要是考慮他們兩個人。兩個人如果在2002年都作古了,最好;如果剩一下,不管剩誰,也無所謂了。

張學良與宋家兄妹有著很好的私交,在解決西安事變—尤其是在放蔣這件大事上,宋家兄妹是對張將軍打了保票的。可是後來,他們在西安說的話都變成了一紙空文。這些事情如果從張學良口中說出,他認為對活著的宋美齡是一種不敬。

所以他要選定在他死後的時間公布,他推斷自己生命結束的時間極限是2002年。

張學良神機妙算,真的在2002年到來之前的第76天他走了。怪不得他走得那麽平靜,那麽安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都市紅塵 回複 悄悄話 什麽資料?怎麽到現在還沒公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