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個上將,兩個少將——難忘將軍下連當兵(組圖)

(2009-06-03 13:16:30) 下一個


圖:三位將軍與同往下連當兵的同誌合影(前排右二為楊得誌二排右二為本文作者)

作者:於崇奧

40年前,楊得誌、李耀文、陳美藻3位將軍下連當兵的動人情景,至今教我懷想起來仍曆曆在目,記憶猶新。

那是1958年9月,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楊得誌上將、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將和幹部部長陳美藻少將,脫下了將軍服,換上了士兵裝,身背綠被包,佩帶列兵銜,來到駐徐州市的某團六連當兵。我作為首長的臨時文電秘書,隨同3位將軍一起赴連隊生活,目睹了3位將軍以普通一兵的姿態,與基層官兵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操練同娛樂的感人故事。



圖:1958年9月一天,一位共和國的上將和兩位少將,突然脫下了將軍服,換上了士兵裝,
而且都改了名字,來到了當時駐徐州市的某團六連……

將軍下連為了避免特殊照顧,楊司令員改名叫楊紹起,李主任叫李耀,戰士們都親切地喊他們老楊、老李和老陳。從團部到連隊,3位將軍謝絕了軍、師領導的陪同,一人一個被包,徒步走到連隊。六連住的是老營房,全連100多人同住一個大宿舍,睡的雙層木板床,3位將軍被安排在下鋪。下連的當天,正趕上連隊夜間訓練。將軍們與戰士一起趴在訓練場地,練夜間射擊。楊司令員自任教員,認真地為戰士糾正動作,做示範演練。排長為了讓首長夜間休息好,夜間站崗總是把將軍排在頭班或末班,將軍堅決不同意,堅持按順序排班,經常半夜起來放哨。

清晨,起床號一響,將軍們便翻身下床,快步到門外站隊。那天是5公裏長跑,3位將軍昂首闊步,跑速不減,一直堅持到終點。長跑回來,將軍們不顧滿頭大汗,整理內務,清掃衛生。李主任掃地,陳部長擦玻璃,楊司令員跑來跑去刷痰盂。

3位將軍在連隊堅持與戰士們同吃一鍋飯,不搞特殊化。一天午飯,楊司令員擔任食堂小值日,發現他們飯桌上多了一盤辣椒炒肉絲,於是楊司令員找到司務長,耐心說明領導下連當兵不能特殊的道理,然後把桌上的菜倒在大菜盆裏。這一舉動深深感動了連隊官兵。

六連是全訓分隊,訓練課程很緊。訓練場上,3位將軍身背衝鋒槍,腰挎手榴彈,不管風吹日曬,摸、爬、滾、打,和戰士們一樣不甘落後。一次,土工作業訓練,楊司令員側身臥倒,目視前方,用小鐵鍁挖單人掩體,動作快,合要求,邊挖邊給戰士們講單人掩體在實戰中的作用。戰士們豎著大拇指誇“老楊是合格的老兵”。訓練休息時,楊司令員為戰士表演“伏臥六指撐地,口咬手帕”的功夫,增添了訓練場上的樂趣。

將軍們當兵一個月,4次衝鋒槍實彈射擊,3位將軍彈無虛發,4次優秀,而且全連也取得滿堂紅的好成績。

將軍關心士兵疾苦如同親弟兄。戰士小牛和王京全生病臥床,楊司令員、李主任端水送飯,買來水果、月餅,詢問他們的病情,使兩位戰士深受感動。他們病剛見好,就回到練兵場上。

在一次平整禮堂門前的路麵的勞動中,將軍和戰士一起挖土、拉車、抬土筐。

楊司令員拉車駕轅,裝得滿,跑得快,與班長搞競賽。李主任與戰士張健榮抬土筐,壓彎的扁擔嘎嘎響。休息時,戰士們都湊在陳部長麵前,聽他讀報講時事。



圖:楊得誌上將在進行土工作業挖單兵掩體

星期天,陳部長同戰士們一起洗衣服。楊司令員請了半天假,約同本班戰友步行10多裏攀登雲龍山。在頂峰休息時,楊司令員興致勃勃地講述當年淮海戰役的戰鬥故事。李主任有一手理發技術,邊給戰士理發,邊與他們拉家常,從中了解到許多戰士的思想狀況。

國慶節連隊召開文藝晚會。楊司令員在熱烈的掌聲中,先唱了一段家鄉的湖南花鼓戲,接著講了紅軍長征時期,他擔任團長時,指揮17勇士強渡大渡河的動人故事,博得陣陣掌聲。陳部長唱了兩首紅軍歌曲。李主任來了一段胡琴獨奏,整台晚會充滿了歡聲笑語。

3位將軍下連隊當兵一個月的日子很快過去了,報社、電台的記者不斷來六連采訪,將軍們的真實身份戰士們也知道了。但官兵情深,誰也不感到拘束,都沉浸在部隊這個革命大家庭的溫暖之中,在歡送將軍離開連隊那天,戰士們眼含淚花,

拉著將軍的手,依依不舍,送了很遠很遠。將軍很動情地說:“同誌們停下吧!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友情很深,人走心在。”

如今,40年過去了,敬愛的楊得誌司令員和陳美藻部長已與我們永別了,但他們那慈祥的音容笑貌、普通一兵的戰士風采,永遠印在我的心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都市紅塵 回複 悄悄話 那時候上將也年輕啊
如果是現在,都60多歲的老胳膊老腿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