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的三位外孫輩親人(組圖)

(2009-06-15 12:06:33) 下一個

孔繼寧:毛澤東長外孫的追夢情懷

孔繼寧生於1962年10月27日。他出生那天,毛澤東聞訊高興地說:“我70歲官升一級!”那年毛澤東正好虛歲70,升為祖父級。毛家已有很多年沒有孩子的哭聲了,對於毛家的這個長外孫,毛澤東極為喜歡,在李敏所著《我的童年與領袖父親》一書中有這樣的描寫:“父親工作累了,順腳就去看看小外孫,抱抱、親親、逗逗小家夥。繼寧長得虎頭虎腦,不哭不鬧,笑起來尤其可愛。父親平時就喜歡孩子,現在更像所有老人一樣——隔代親,特別愛和繼寧玩兒。”

北京-上海度童年

孔繼寧6個月大時,就被抱到了晚年孤寂、獨自住在上海的賀子珍身邊,從此開始了他整個童年時期都不曾中斷過的北京—上海之間的奔波。孔繼寧給賀子珍帶來最多的是笑容。從老照片上可以看出來,隻要是和孔繼寧一起合影,賀子珍臉上都洋溢著不可多見的慈祥笑容。賀子珍家一位工作人員的孩子與寧寧同月出生,她就經常讓人家把孩子抱過來:“和咱們寧寧一塊兒稱一稱!”如果比人家輕半斤就不幹了,一定會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讓寧寧好好吃飯,直到下次再稱時比人家重才心滿意足。

長大一些他就知道,外婆身體不好,不僅不能讓外婆為自己操心,還要盡量逗外婆開心。乖巧的寧寧對外婆很會察顏觀色,隻要外婆不高興了,就會使出渾身解數以博外婆一笑,事實上,他一向都是外婆的開心寶貝。他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賀子珍心情不好,悶悶不樂,工作人員就給他穿上賀子珍從前蘇聯帶回來的西服,再找根綁窗簾的天鵝絨帶子係在脖子上充當領帶。他像模像樣地走到賀子珍麵前,扮西哈努克親王,把外婆逗得哈哈大笑。

對外公印象生疏

孔繼寧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夾著尾巴做人。他從不說自己是誰的後代。1976年外公去世,孔繼寧在學校無故缺席半個月,其身世才由猜測轉為證實。

在孔繼寧的記憶裏,對外公毛澤東卻非常生疏——他太小了。他記得的是,在七八歲時,由於老不帶他去見外公,就和父母打了個賭:如果戴上了紅領巾,就一定帶他去中南海。小學一年級,他如願以償戴上了紅領巾。回到家,他興高采烈地對父母說:“我戴上紅領巾了,該帶我去見外公了吧!”這一次,父母帶著他去了中南海,可是,外公在開會,沒有時間見他。為了安慰他,周總理請他們一家吃了頓飯。

走自己的路

孔繼寧長著一副極像其父的眉毛,劍拔弩張,神采飛揚。孔繼寧的爺爺、孔令華的父親孔從洲將軍曾在楊虎城將軍的西北軍工作,西安事變時任十七路軍警備二旅旅長兼西安城防司令。父母孔令華和李敏也都是軍人,外公外婆就更不用說了。出身軍人世家,孔繼寧自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名威武的軍人,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激烈槍炮聲中,他終於達成所願,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國際關係學院英語係學習。畢業後到解放軍總參謀部任職,後因工作成績優秀,先後被派往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和英國使館任武官助理。1997年,母親身邊乏人照顧,孔繼寧才轉業回到北京。

離開部隊後,孔繼寧開始在媒體曝光,但頻率並不高。采訪過程中,孔繼寧一直不停地抽煙。他抽的煙是中南海,焦油含量是8毫克,這種煙在北京市麵售四元左右一盒,打火機是非常普通的一次性打火機。這個有著紅牆內生活經曆的年輕人,從外貌上看不出那位偉人給他留下的痕跡。

宣傳毛澤東思想

離開部隊後,孔繼寧加入到父親的行列:投入到社會的大環境中,在經濟活動中積累經驗,並將賺來的不多的錢投入到紀念外公的事業中。1999年,父親因為操勞過度,病逝於深圳。經過幾年打拚,孔繼寧終於撐過了艱難的日子,2001年,迎著新世紀的曙光,孔繼寧和母親李敏成立了民族精神與中國發展研究中心,以此為平台,開始有計劃有規模地對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進行宣傳。

“毛澤東思想是常看常新的,不同的時代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會產生不同的成果。”孔繼寧對這一問題有自己的看法:“毛澤東思想並不過時,過時的隻是研究方法。”“我後半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宣傳毛澤東思想,傳承毛澤東精神。”

孔東梅:盡展毛家風範

她絕對是個公眾人物,作為毛澤東唯一的外孫女,她的外婆是賀子珍、母親是毛澤東長女李敏、父親是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孔從洲將軍之子孔令華。她稱毛岸青之子毛新宇為表哥,在毛澤東四位孫輩中,她排行第三。

這是一個令人仰慕的身份,而她的另一個身份是北京東潤菊香書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32歲的孔東梅從容淡定、眉清目秀,下頜那顆美人痣竟與毛澤東有幾分相似。


東梅其人

孔東梅1972年出生,幼年與外婆賀子珍定居在上海。6歲時被父母接回北京上小學。她的名字是由外公毛澤東所起。孔東梅說,在我出生後,媽媽將我的照片給外公看,於是,外公為我起了“東梅”的名字。“東”起自他自己名字的“東”,“梅”是他一生喜愛的花。

1996年,孔東梅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後進入泰康人壽保險公司工作,成為該公司創始人之一。之後,東梅遠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攻讀碩士學位,如今北大博士在讀。這位繼外婆、母親之後的毛家第三代留學生,在接受全新的學術理念磨煉後,她對外公、對祖國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2002年回國後,孔東梅創辦了北京東潤菊香書屋有限公司,以研究、宣傳出版、傳媒為業,致力於整理、研究、傳播“紅色”文化。她撰寫的《翻開我家老影集》一書,以毛澤東後代和現代女性的雙重身份對外公、外婆的一生進行追憶。她站在當代青年人的角度,用家庭記憶的敘事方式講述了百年毛家史。書中提到了幾位毛家至關重要的女性,如毛澤東的母親毛文氏,妻子羅氏、楊開慧、賀子珍、江青以及女兒李敏、李訥等人,記錄了毛澤東許多鮮為人知的生活故事,還附有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其中很多照片是首次公開發表,向人們展現了一個既有平民色彩,又具有偉人風範的毛澤東。

孔東梅一直與媽媽李敏住在一起,還沒成家,她說:“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有的人知道我是毛澤東的外孫女,就敬而遠之了。”她說:“我想可能我的緣分還沒到。”

認真做事低調做人

孔東梅做人低調、談吐謙虛,盡顯毛家風範。

作為毛澤東的唯一外孫女,孔東梅以前一直“隱姓埋名”。她說,我一直想過普通人家的生活,但在美國留學時,媽媽李敏寫的《我的父親毛澤東》一書打動了我。當時就想我應該站出來為外公、為這個家庭做些事,為熱愛毛澤東的人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家裏的那本老影集,定格著外公,講述著歲月,我願意把它寫出來。孔東梅的低調與毛家的教育不無關係。從外婆和母親那裏,她知道,外公告誡過他的兒女們要夾著尾巴做人,不能張揚。

其實,毛澤東作為偉人,往往會被人神化。但孔東梅認為外公也是個普通的人,有著美好的感情,有著自己的婚姻、家庭、愛情,包括獨特的教育子女方式。所以,她選擇了追尋前輩足跡的角度,用最樸素的方式來描繪這位偉人。對素未謀麵的外公,孔東梅有著特殊的感情。“打小就覺得外公既熟悉又陌生,既遠又近。這回通過寫書,我感觸很深,覺得自己開始真正走進毛澤東的世界。我很高興自己的身上流著他的血,打心底裏尊敬他。”

在去過外公、外婆曾經生活過戰鬥過的地方,感受和家人有一種精神上的親近,東梅認為前輩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後輩應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李訥的獨生子王效芝

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還有個外孫。李訥有個獨生子名為王效芝。效芝繼承了毛家自尊、自強的個性,不喜歡拋頭露麵。他選擇了一條與父母完全不同的獨立生活道路。王效芝之名,據說是效仿外祖父毛潤芝的意思。可惜,關於王效芝的資料很少。

□摘自《黨建文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