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資料:如何甄別共產黨幹部

(2009-06-14 12:47:45) 下一個

一,敵潛伏方法及對之搜索要點 敵潛伏方法雖巧妙,但不斷地注意其細微的征兆和動向,同時通過對俘虜和居民的訊問,即可搜索到敵人。現將搜索敵人的注意事項列舉如下:

  (一) 敵幹部,縣政府要人等,一般避開市鎮和交通方便的大村,帶領少量部下潛伏在偏僻的農戶中,通常選擇村邊的房舍。

  (二) 敵情報員,工作人員都持有良民證,即便在皇軍駐紮地附近也敢公開裝成良民活動。

  (三) 武裝匪團在同一地點,最多停留一天,在我方空隙中活動。白天多分散行動,預先定好回合地點,時間等,準時集合。夜間則采取部隊行動。

  (四) 敵遭我軍攻擊,掃蕩,搜索確定無法逃走時,通常扮成農民,攜帶農具就地假裝勞動,如不能偽裝時,便潛入房內,倉庫,草堆,溝渠等或躺在床上裝車工內病人。居民怕有後患,多不敢舉報。

  (五) 在我部隊實施夜襲和拂曉時,應及時派出密探,斥候等。潛入村莊從高處了望,以便發現敵人,如發現村內有燈光和喧鬧之處,多半是敵軍潛伏的據點。

  (六) 敵人往往通過收買和強迫良民,加入其戶籍,還有潛入治安機關,充當職員或勤雜工,甚至還有的就任鄉保長等職。

  (七) 在縣公所,公安局,自衛團,廟宇,學校,旅館,村落附近的地隙,穀地,穴洞,民船以及房屋內的頂棚,井內,夾道等,往往有敵軍偽裝良民潛伏其中。

二,敵根據地設施位置及設備要領

  (一) 敵人平時就有計劃地使群眾作好“空室清夜”的準備,一旦發現日軍要進行掃蕩時便及時將武器,被服,糧襪等各種物資,以巧妙的方法隱藏在極難發現的第分 或運到偏僻的地方,以此避免我方的掃蕩剔抉。

敵人占領的地方,即兵營,訓練所,學校,醫院或各級司令部,行政公署以及其他有重要設施的村莊必定隱藏有武器,被服,糧襪,藥材,日用品等。但隱藏地點很少在明顯的建築物內。一般是避開村莊,選在山脊,穀地等來往不便的鼓勵房屋,或有兩三間房舍的荒廢小村,或在離開村莊一定距離的田地以及森林,洞穴等處。

但村莊外的隱藏地點附近,通常有比較明顯的目標作標記,另外,附近常有小孩,老人進行監視。

  (二) 敵人在戰鬥中發生死亡時,通常讓民兵或民工收回戰死者的武器,於戰鬥結束後歸還,如收回和攜帶武器逃走有困難,便責成附近的村長和有勢力的人代為隱藏。遭到日軍突然攻擊,不能分散逃走時。便依靠當地自衛團,或者送到指定村莊隱藏。

三 ,敵根據地設施的偵察要領

  (一) 敵人潛伏及隱藏的方法,要貫徹到每一士兵,使之徹底掌握。

  (二) 為了審訊俘虜及居民,必須有多數的翻譯和優秀的偵探同行,讓他們隻審訊:在戰場上的審訊,要通過巧妙的方法,迅速進行審訊,使之迅速招供。在釋放時可帶到其他地點作適當處理。敵人和附近居民是息息相通的,敵人巧妙的藏匿地點,居民必定是知道的。

  (三) 檢查可以的假墳或者梯田邊緣等地點時,每人應攜帶鐵通條(直徑一厘米,長一米)

  (四) 妥善部署掃蕩搜索,要無遺漏的地按計劃實行。為此,行動時要按規模編成搜索班(輕裝),明確指示任務和目標,即便在行軍中也應隨時進行搜索。

  掃蕩,搜索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不論有無敵情,應經常對周圍嚴加警戒,禁止單獨行動。過去對此放鬆警惕,而遭敵人襲擊或掛雷,地雷殺傷的,不在少數。

    (2)對指定的村莊進行攻擊後,是否立即進行搜索掃蕩,要根據情況而定。但在攻擊村莊時首先應盡量搜索俘虜和找出村內有權勢的人物,進行指導宣撫懷柔等工作,設法使村民自動提供隱藏地點。

    (3)攻擊村莊後,將殘留的村民全體集合到一處,首先進行服裝檢查,找出有權勢的人物。然後根據所提供的情報進行掃蕩搜索。此時要讓集合的村民在原地不動,僅攜帶提供情報的人進行搜索。搜索時與保安隊等中國方麵的武裝團體合作最為有利,另外在衝入村莊進行掃蕩搜索時,一定要對屋內殘留的村民(特別是男人)。進行嚴密的服裝檢查,然後進行搜索。

    (4)利用中國方麵的武裝團體的協助,發揮其敏感性,效果極大,但絕對不應使其單獨活動。如無日軍監視,往往會發生搶掠行為。這樣會嚴重危害與掃蕩有密切關係的宣撫,政治,經濟工作。

    (5)為了發現隱藏的地點,除進行周密細致的搜索外,運用所謂的第六感也很重要(利用各種征兆的實例,筆者從略)

四 民匪分離的要領、

紮根群眾,善於掌握民心的共軍,與一般民眾很難分辨,尤其在敵人的根據地內更為困難。現將以前實行的比較有效的方法手段介紹如下:

  (一)長期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是不容易改變的,因此,突然或連續使之操練軍隊的各種動作,就能區別出是否軍人。例如:

    (1)集合民眾,連續進行“立正”,“稍息”動作,或在談話或休息時,出其不意的發出口令,根據其瞬間的動作,便可判明是一般群眾還是共軍。

    (2)凡是聽到別人談話,就有起立或站立習慣的,不是黨員就是地方幹部。

    (3)早晨突然吹共軍的起床號,根據其反應可以識破。

  (二)進行身體檢查,根據其肌肉發達狀況可以辨別。例如,共產黨員的肌肉是平均發達的;而士兵肩膀上有扛槍的繭,腳上通常也有;農民的腕部,小貨商的肩部特別發達。

還有根據日曬程度來辨別,農民通常赤膊勞動,日曬較為嚴重,黨員和士兵比那麽皮膚稍白,尤其是脖子,日曬部分和無日曬部分區別明顯。然而,最近共產黨員普遍參加“大生產運動”,所以經常也曬得較黑,手上也有老繭,應加注意。

  (三)根據審訊及簡單的談話得以辨別,

    (1)詢問出生年月日,回答“公元某年”而不說民國某年者,多數是受過教育者,黨員嫌疑極大。

    (2)黨員對黨外事項能對答如流,但轉問有關黨內事項時,則默不做聲者居多。另外,詢問是否為黨員時,黨員多顯示出興奮他度,並強調不是黨員的理由。

    (3)利用審訊,談話的機會,給以紙煙和其他物品,試驗其對物品的“共有觀念”.黨員由於共產意識濃厚,如給紙煙,往往分給他人,並且在吃飯時也有讓人而不爭先的特點。另一方麵,由於私有觀念淡泊,有的麵對審問人員往往也毫不客氣的索要紙煙。

  (四)根據服裝的辨別方法

    (1)化裝便衣人員的服裝,不合身的居多,有的穿用一般農民穿不起的襪子,還有的有上身是便衣,而下身還是軍用品的不協調狀況。

    (2)穿著便衣的人員,多數衣服不合體。也有髒的地方與一般民眾的情況不同。另外,衣服上往往沾有不是當地的土。

    (3)被服一般較當地民眾為好,並且較清潔,衣服上紐扣通常齊全。

  (五)根據攜帶物品辨別的方法

    (1)僅靠良民證是非常不可靠的,特別是在敵占區內,敵人平常都有所準備,有良民證的反而多是可疑的人。可用放大鏡仔細檢查其指紋,中國人一般不關心指紋的重要性,故可借此判明。

    (2)敵人尤其是情報人員,常攜帶自行車。

    (3)一般幹部攜帶金錢較多,另外還攜帶有仁丹,牙粉等生活品。

  (六)其他

    (1)在拘留地點內,安插自己人與新來的匪民同住,秘密觀察其言行,往往能有重大收獲。

    (2)在匪民混淆時,頻繁觀察,窺視被審者連社或偷看其眼光者,有黨員或幹部嫌疑。

    (3)打聽兒童,辨明是否真正村民,或是某人親戚。可疑人物如稱某人為熟人時,可將可疑者和起熟人分開,個別詢問雙方家屬的情況,進行對證。

    (4)黨員往往在言行中故意表現得特別親日或有恐怖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